第七十六章 山下告示

“就是说,下山的时间都是师长们安排的吗?”庄行收起木剑。

“只是白穗弟子是这样。”灵益师兄说道,“成为青穗弟子之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排自己的行程了,等你成为青穗弟子后,每个月的初一,你都可以到山下小镇上去,官家若是有事相求,就会委托镇上的人把告示贴出来,你可以自己看看那些告示,若是有合适的,就能外出,有时也不一定是除妖。”

“还有这么一回事?那些告示贴在哪里呀?”

“在镇口有个客栈,你上山之前,应该在那里住过一晚,告示都由客栈的道长贴在一楼院子里的告示板上。”

“原来如此。”

庄行那个时候心思全放在镇子里面了,没想到贴告示的地方居然就是那个客栈,他当时根本没在客栈逛过。

师兄说具体情况,等他到了下山的时候,会有师长和领队的师兄师姐,替他说明。

这中间似乎有一套比较复杂的评定体系,不是说你觉得哪张告示中意,就能挑中哪个的。

况且玄清观除妖向来讲究的都是一个团队合作,就算是赤穗弟子,一个人也不能独自去除妖。

接了告示的弟子外出一趟,至少要有三个人分工合作,其中一个必须是经验丰富的领队。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风险,应对突发情况。

这个时代的交通不发达,难免会有在郊外过夜的时候,多两三个人,守夜的工作,也能分担下来许多,不至于弄的紧张兮兮。

毕竟培养一个弟子要耗费诸多资源和时间,玄清观是最不希望自己好不容易才培养出的弟子死在外面的。

之所以严格控制弟子外出,都是为了减少风险。

这些规矩,一直要到赤穗弟子才会放松。

能成为赤穗弟子,就已经是玄清观的中坚力量了,但是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白穗到青穗,一般只需要三五年的时间,但从青穗到赤穗,却可能花上十年、十五年。

只有当观里的师长们,认为你能独当一面,可以照顾好自己,并且有余力照顾好自己的同行之人时,你才能成获许成为赤穗。

庄行顿时觉得他是被清虚子道长给哄骗过来了,难怪老道人说等他成为赤穗、黑穗,就可以随便他回家。

一个赤穗弟子,不说是一流高手,至少得是二流,天下大多数地方都去得了。

其实赤穗弟子,已经有去天下闯荡的本领,想走自然能走,玄清观无法将其强留下来。

但灵益师兄说,近百年来,只有三位弟子,是自己离开了师门。

“这三位弟子,有一位是黑穗。”灵益师兄说道,“我也只是听说,据说那位师兄年仅十九岁就成为了黑穗弟子,师长们都觉得他将来会成为玄清观的长老,兴许能接下掌门之位。”

“但是三十年前,当今圣上听闻海外有仙岛,可寻长生不老药,便召集天下能人异士,造了一艘宝船。”

“那位师兄,知道这个消息后,留了一封信,将自己的所有财物贡献出来,而后就去了东海,随宝船出海去了。”

“只不过,直至今天,都没有那位师兄的消息,不知他在何方天地,是否还活在这个世上。”灵益师兄有些感慨地说。

“那位师兄,是为了长生不老才离开的吗?”庄行抬头问道。

修炼真炁,只能让人长寿,而不能长生,哪怕是白莲居士那般奇人,也会在无情岁月之下,衰老死亡。

若真有唐僧肉那样吃了就可以长生不死的东西,庄行觉得,他大抵也会想去找找看。

不过...他转过头来一想,若只有自己一个人长生,孤独地度过百年千年,也不一定有趣。

那位未曾蒙面的师兄,他是怎么想的?因为何种理由去那艘宝船上的呢?庄行此刻心里有点好奇。

“那位黑穗师兄留下的信里,只写了一句话。”灵益师兄低声道,“他说,他很小的时候就想要走出那个小山村。”

“走出那个小山村...”庄行琢磨着这句话里的韵味。

虽然只留下了这一句话,但庄行觉得他好像能看到那位师兄写下这句话时,兴奋的表情。

山村的外面有玄清观,那玄清观的外面又有什么呢?

那位师兄,他大概只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只是想去自己从来没去过的地方,去山的外面,去海的外面,去来一场或许无法回头的大冒险。

庄行能体会这种感觉,他觉得他和这位师兄有点像,他已经在想象那位黑穗师兄遇到了什么样的大冒险,或许深海之下,有岛屿那么大的海兽,或许烟雾缭绕的仙岛里,长着无数闻所未闻的灵草...

“好想早些下山啊...”庄行抬头看向湛蓝的天空,发出了如此感言。

“那就努力练功。”灵益师兄摸了摸庄行的脑袋。

如今从庄行的身高和外表来判断,他看起来一点不像个孩童,那蚌珠淬体液的药效,已经被庄行吸收了,他长高了许多。

“勤快一点,今年寒露之前,你应该就能下山了,不过,若是到了霜降,你的功课还不到位的话,就要等明年了。”

“我可不想再等一年了。”庄行长出一口气,使劲摇了摇头,提起木剑,“师兄,我们接着练剑吧。”

“好。”灵益师兄点头,两人又在舞剑坪下,对练起来。

...

如此,春去夏来,日月轮转。

大桦树上的嫩叶变得翠绿,繁茂地覆盖了树冠。

蝉鸣声孜孜不倦,庄行在玄清观上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这天夜里,他洗过澡,坐在大桦树底下,扇着蒲扇乘凉的时候,忽然发觉大桦树的叶子也变得枯黄,掉了不少下来。

他抬头望去,看到了一轮玉盘般的明月,已经是八月十五了,马上就是秋分,再有两月,他和芸苓就在道观里待满一年,时间真是过的飞快。

次日清晨,他和芸苓一起去看了看他们种的小麦,麦穗结了出来,微微泛着渐变的金黄色,离收获的日子也快了。

他们并不急躁,安安稳稳地练功生活。

两人手中的木剑,早已换成了铁剑,如今他们不再用练习的剑了。

这天下午,在学堂里上完课,清虚子道长忽然叫住了庄行和芸苓。

清虚子道长说道:“你们回去准备下,明日便下山去吧。”

“弟子明白。”两人低头应道。

他们都做好了准备。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