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袁愧和王允

青州

平原县太守府邸

“府朝,董卓会把青州刺史一职交给府朝吗?”

“宫台,此事恐怕并不容易。”

陈宫享受的喝了一口辽东出产的千里香。

“我一直在想,袁绍讨董想要达成什么目的?”

“说说看?”曹操煞有介事的看了看陈宫

“我如果是袁绍,我不但不会和董卓拼命,反而和其达成私下合作,借用董卓力量剪除异己。”

曹操笑着点了点头,“可是袁绍有什么本钱让董卓这样做?”

“此前我一直想不明白,现在有点明白了,那就是董卓的野心。

董卓最惧怕的人是刘恢,他想用以袁绍为首世家豪族力量来试探刘恢。”

曹操想了想,赞同的点了点头,“那按照你的逻辑,青州刺史很快就会落到我头上?”

“应该是这样。”

“辽东在青州势力我们应该怎么做?”

蓬莱县和南北长岛一直由辽东控制,这一点几乎天下皆知。

“默认他的存在,以此和辽东达成商贸合作。”

“宫台,你我都是汉臣,辽东王无论如何姓刘。”

曹操的话陈宫明白,那就是辽东王就算将来当皇帝,那也是皇家内部的事情,你我要做的是汉臣。

“府朝,我们要发展自己势力,不能成为袁绍附庸。”

“宫台所言正合我之意。”

……

南阳

“府朝,我们讨董不能赔掉自己本钱。”

张昭深知孙坚性格,说好听点是性格豪爽,难听点是政治头脑过于简单。

“子布的意思是?”

“袁术对南阳早就垂涎三尺了,如果我们力量削弱太快,那么袁术必然趁机攻打我们占领南阳。”

“袁术岂敢如此?”

“府朝难道最近没有听说一句谶语吗?”

“子布说的是:代汉者,涂高也,涂,公路也!”

“不错,我以为,这是袁术故意放出来试探大家态度的。

说明袁术早就按捺不住那颗不安定的心了。”

孙坚想了想,点了点头,“我明白子布的意思了。”

洛阳

袁愧出狱后,心情有些烦躁,他数次谋划自己死亡,最终都未能成功,他十分不解,自己究竟失败在何处?

董卓一个武夫,为何变得有如此好的忍耐能力了?

袁愧决定找人聊一聊。

辽东出产的蜡烛在洛阳和各地十分受到欢迎。

一座地下通道,这条通道足有数十米,并非短时间能完成。

“你来了?”

看着身批黑衣的黑影,袁愧轻声说道。

“这里是我们两家府邸所处的中间位置,我来晚了,太傅更早一步。”来人和袁愧极为熟悉,径直走到袁愧一旁的座位坐下。

“你说我为何还活着?”

“其实这一点,老夫也想不通,董卓和我调查了解的不一样。”

“你我二人,就把外衣脱掉。”

“哈哈哈,习惯使然。”

黑衣人脱下外衣,露出一张十分熟悉的面孔。

“子师,恐怕天下人都不知道,你我府邸居然有这么一条地道。”

黑衣人正是河南尹王允,历史上的王允就是一个谋划高手,通过董卓身边的人来杀董卓,这得需要很大谋略才行。

“多年前,为了对付宦官修建的地道,没想到今日却变了作用。”

“子师,我们潜入辽东有多少人了?”

“目前已经有一千多人了,只要时机一到,我们最锋利的刀将会插入刘恢胸膛。”

“如果刘恢不死,我们恐怕会被灭族。”袁愧知道,这是铤而走险。

“此人活着,我们这些人还有未来吗?那些庶民和贱民有何资格站起来?

你我需要的是家族壮大,谁当皇帝也不能影响我们家族超然地位,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说话时,王允眼里闪过狠辣,他非常清楚,刘恢不死,世家豪族就会成为历史。

“你说董卓会不会投靠刘恢?”

“可能性并不高,董卓势大,投靠刘恢?刘恢恐怕未必敢收留董卓。”

袁愧赞同的点了点头,“子师,说句心里话,刘恢是老夫这辈子最佩服的人,如果不是立场不同,老夫也不会这样做。”

“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此子天赋异禀,格局、魄力极大。”王允提到刘恢对其也是推崇备至,只是双方代表不同的利益阶层。

“太皇太后的事情进展如何?”

“皇宫被骞硕打造得铁桶一般,不过,已经策反了几名禁军。

只要联军打败董卓,她就会随先帝而去,到时,我们推给阉人就行。”

王允继续说道,“袁公路真是代汉之人?”

“子师,这明显是有人故意挑起公路欲望。

袁家只想做一个世家,并无坐天下之心。”

袁愧心中也明白,自己的话王允大概是不会相信的,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在王允看来,刘恢和董卓才是眼前敌人。

“君郎可信吗?”

“哈哈哈,子师,刘焉是一个有能力和野心的人。

我们和其合作都是互相利用而已,他心里也很清楚。

他想要独立一方,那么,汉室朝廷越弱他就越能达成夙愿。”

王允点了点头,“刘焉这个人能力不俗,他答应可以出手对付太皇太后,条件就是事成后,其子刘璋回蜀中”。

“地方世家豪族联盟已有多少人了?”

“目前有43家,都愿意全力对付辽东。”

袁愧拿起茶杯,喝了一口,看着王允说道,“如果要杀死董卓,不知有何办法?”

王允惊讶的看了看袁愧,“太傅,洛阳城内外都被其控制,杀董卓绝非易事。

这还得好好谋划才行,董卓身边的李儒智计过人,绝不是易于之辈。”

袁愧微笑着说道,“辽东报纸刊登过刘恢的话,刘恢对李儒评价很高,称其为天下顶尖谋士,有安邦定国之才。”

“太傅相信刘恢的话?”

“我和刘恢虽然立场不同,不过,他的很多话和观点总能让人耳目一新。

刘恢是一个伯乐,看人极为准确,辽东那一帮人大多起于微末,然而,这帮人个个能力超群。

就这一点来说,当今世上,无人出其左右。”

“这一点,恐怕无人反驳,也没法反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