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刘宏的狠辣

此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陛下,臣参奏辽东王”。

所有人向声音看去,这不是御史黄坤吗?

所有人转身看了看袁逢和袁隗。

二人原本准备退朝了。

看到众人目光,突然发现,怎么大家看着自己,看着出列的黄坤。

‘卧槽,你在干什么?此时参奏刘恢?你想死,为何拉上我?

不对,你是我门生,为何这么大的事情你也不说一声?’

此时袁逢两兄弟一脸懵逼,他们真没指使他干,自从听说乌桓事情失败以后,他们尽量不掺和刘恢的事情,没想到?

刘宏一脸平静,“卿参辽东王何事?”

刘宏难得轻言细语,这下,所有人都麻了。

黄坤激动的跪下来,“陛下,辽东王各地疯狂招揽人才,预行不轨之事。”

这话说出来,事情可大可小,此时一群人在吃瓜。

看着袁家兄弟的目光颇为玩味。

‘还得是袁周阳《袁逢》和袁次阳《袁隗》,人家一少年,跑到边境,你都不放过。’

同时很多人看了看何进,此时何进一脸惊讶。

大家也明白过来,这事事前何进可能并不知情。

何进是不喜欢刘恢,但是谋士陈琳和荀攸都认为目前打压刘恢不妥。

不过,现在有人跳出来,他也难得吃瓜。

刘宏脸色十分玩味。

“刘恢年不到十三岁,你们大家眼里的废物。

就这样一个人,行什么不轨之事?

他拜郑玄和蔡邕为师,二人都是有高才的人,自然不少人慕名前往。

和他有什么关系?”

刘宏的话说得和风细雨,但是听在不少人耳朵里面,却是冷汗淋漓。

“陛下,臣是御史,自然有风闻奏事的责任。

听说辽东王到处收拢流民,还给他们分地,这分明是收买人心。”

此时,所有人都十分好奇,你这是参奏对方?还是替对方扬名?

刘宏脸色一下子变得冰冷。

“辽东王刘恢一少年,就懂得为朝廷分忧,主动拿出钱财救济灾民,尔身为朝廷御史,却参一个救济百姓的人。

尔欲意何为?

如果此事传出朝堂,天下人如何看待大汉庙堂?

来人,拖下去,斩立决。”

此时,所有人瞪大了眼睛,就为这个杀一个御史?

在众人的惊愕中,黄坤被拖了下去。

“陛下,臣冤枉。”

“陛下……”

声音越来越小。

很快,一个人头就被端了上来。

众人还没来得及求情,黄坤的人头就掉下来了。

杨赐冷笑着看了看袁家兄弟,二人想说什么,话在嘴边说不出来。

不少心中有汉室的老臣,离开时,主动拉开了和袁家兄弟的距离。

二人一脸苦涩。

这件事和他们并无关系。

离开时,何进走到二人面前,“司空、太傅,进多谢了。”

说完何进就匆匆离开了。

原本嫌疑最大的两人,彻底坐实了。

二人气得咬牙切齿,又没有任何办法。

回到宫里的刘宏,明显心情舒畅不小。

“事情都办妥了?”刘宏对着身边张让说道。

“陛下,办妥了,奴婢已经把黄坤罪证给他看了。

依他犯的罪,诛杀他三族也正常。

他只有一个要求,让他儿子和夫人离开。”

原来,今天幕后的一切是刘宏导演的。

“离开了?”刘宏淡淡说道

张让比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他不会让这种事情留下尾巴。

“你做得很好,你可是觉得朕这当父亲的太狠了?”刘宏像是自言自语一般

张让立即跪了下来,“奴婢不敢。”

“起来吧!

你不了解朕这个儿子,他比想象的聪明多了。

我要彻底斩断他和世家豪族最后合作的一丝可能,要让他和袁家为首的世家彻底成为敌人。

他未来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用手中的刀,劈开这世家豪族,要么就默默无闻在辽东一辈子。”

“陛下看得远,奴婢佩服。”张让立即拍马屁说道

“还有一点,朕趁机给他收点人心,也让他看清谁是敌人?”

张让此时才恍然大悟,“陛下,辽东王一定会理解陛下苦心。”

“你不了解他,我也不了解他,辽东现在变了,变得我可能都无法掌控了。”一个皇帝最怕的就是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和人。

刘宏的话,张让是明白的,天子一直有一股暗中力量,专门负责各地消息。

刘宏的话也是在告诉张让,必要时候,儿子也是可以牺牲。

九月初的辽东,迎来了一大批人,最让刘恢兴奋的,是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和左慈几人的到来。

原本一行人准备从襄阳到徐州,再走水路到辽东,然司马徽想让大家看看民间的样子。

进入辽东后,一行人到了农户家看看,粮食的收获和百姓的喜悦,和中原百姓有天差地别。

“德操先生、尚长先生、承彦先生、元放先生,你们能来,晚辈感到荣幸之至。”刘恢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几人判来。

“殿下,折煞老朽几人了。”庞德公作为年龄最长之人,第一个站出来说道。

“晚辈也不和前辈们客气了,几位稍微洗漱,晚上为几位接风。”刘恢始终保持一贯如沐春风的笑容。

为了保障大家安全,城南划了一块地,专门修建大家住宿。

像大学老师他们,和荀彧他们一样,每家都是一个精致小院,能容纳10到15人居住。

第二日,刘恢特意请来了阎忠、司马徽、庞德公。

“殿下,军事学校你打算开设那些课程?”司马徽坐下后说道,他刚来,就喜欢上了辽东这些氛围,大家没那么多讲究。

“你们几位的意见呢?”

阎忠此时50多岁,看上去很是和善,怎么也和历史上劝皇甫嵩独立的阎忠联系不到一起。

阎忠看了几人一眼,说道:“军事学校是全新的。

自古以来还没有专门为了培养各级军官建设一所学校。

不过,我听参谋长贾诩介绍,辽东军队从上到下都必须学习文化知识。”

听到阎忠的话,司马徽和庞德公一脸惊讶的看着刘恢。

自古以来,当兵的被称为武夫,司马以下基本没有识字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