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皇权特许,先斩后奏!

大宋。

汴梁城。

七大诸侯国中。

自宋祖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成为宋王后,便意识到了武将的权力需要控制。

否则。

黄袍加身也会出现在其他人的手中。

于是乎。

赵匡胤上演了阳谋杯酒释兵权,成功集权,枪杆子抓在了手中。

走上了以文治国的道路。

文官地位攀升。

甚至。

其中有一个文官叫虞允文,在大宋与异族的争斗中,为了获胜,对一个武将道:“如果你赢了,我认你当干儿子。”

那个时候。

虞允文只不过是区区五品官员。

在大宋之中,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发挥的淋漓尽致。

武帝时期。

国子监那些名落孙山的学子们,都是前往大宋,成为大宋最大的儒道势力。

……

大宋,文德殿。

诸侯国之间都建有自己的小朝廷的。

百官齐聚。

百官体系与大周又有所差别。

最高长官是宰相,也被称为国相,下设中书门下。

中书门下设于宫中,下设吏,户,兵,礼,刑等五房。

宋王赵构身穿五爪龙袍,大马金刀的坐在龙椅之上,享受着百官跪拜礼。

目光所及之处。

文武百官齐齐跪拜而下。

三拜九叩。

百官齐喊。

“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

文武百官一丝不苟,脸上充满了尊敬。

这便是。

国子监所教的礼。

君臣之礼。

面见君王。

须行三跪九拜。

宋王赵构很是受用,大手一挥,道:“都起来吧!”

文武百官齐身之后。

朝会才正式开始。

五房官员先是汇报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就在此时。

有人轻咳了一声,百官瞬间变得安静了起来,就连龙椅上的赵构,也都是微微抬眸,看向了最前方的那名男子。

百官之首。

国相,秦桧。

秦桧身体微胖,尖嘴猴腮,看其面相,奸臣之像。

秦桧缓缓走出,双手微微一拱,看着赵构道:“大王,有两个好消息,两个坏消息!”

也就只有秦桧才敢在赵构的面前卖关子了。

赵构并不怪罪,反被提起了兴趣,身体微微前倾,脸上带着一抹笑意,道:“哦,好消息是什么?”

秦桧平静道:“岳飞一行已经被捉,最迟三日便会抵达京都,同时还罢黜了韩世忠等人,再无任何人,试图挑起战争,影响和平!”

赵构眼前一亮,道:“好,好啊……”

话说一半。

赵构也觉得自己过分了,轻咳了一声,语重心长道:“并非孤不愿,而是大宋的经济已经遭受不起,再起战端了,百姓也承受不起这样的苦难了!”

文官一行人脸上谄媚,长拜而下,道:“大王仁慈,实乃大宋国民之幸也!”

赵构长叹,道:“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只好苦了他们了。”

说来好笑。

按现在的情况来说,只要岳飞能够支撑到寒冬将至,到那个时候异族颗粒无收,绝无翻身机会。

异族必将覆灭。

可惜……

百官一阵阿谀奉承过后。

赵构才继续问道:“另外一个好消息呢?”

秦桧从袖口取出一份奏折,双手呈递而出道:“已成功与异族完成和谈,异族条件如下。”

“第一!”

“宋国与异族结为同盟,永世不犯,大王的兄长和父亲,需要留守异族之中,享受他们的照顾,每年异族之主生辰之日,大宋需要派遣使者祝贺,可面见两位大王。”

“第二!”

“划分疆土!”

“大宋军队退守东境,以东境线为界限,两国互不相犯!”

“第三!”

“大宋需要每年向异族纳贡银,绢各百万两。”

听着这些滔天要价。

赵构都是忍不住皱了皱眉。

不过。

听到他的父亲和兄长,留守在异族之中,是条件之一,倒也可接受了。

他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不是孤不想迎回二圣。

而是异族要求啊。

也无文武百官站出来阻止,想要议和之人,可不少啊。

原因很多。

此战若成。

武将必将水涨船高。

大战,耗财耗力。

财力都让你们去做了,哪里还有多余的钱财让我们做自己的事情啊?

这样的选择。

对他们更好。

赵构避免有人背刺自己,不给他们机会,顺势问道:“坏消息又是什么?”

秦桧沉默了片刻。

“嗯?”

赵构有些不耐。

秦桧这才道:“派遣参加春猎的林一飞,惨遭北阳世子古砚尘所害,甚至构陷与镇北公,镇西公一同造反,大周向大王讨要一个答复!”

此言一出。

赵构皱眉。

“什么意思?”

秦桧不仅是国相,更掌控者皇城司。

皇城司是特务部门。

关于消息,他自然是第一个得到的。

紧接着。

秦桧便将春猎所发生的事情,大致讲述了一遍。

文武百官一惊。

没想到啊。

根本没想到。

一个春猎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

秦桧为什么要沉默?

潜意识。

秦桧认为赵构会害怕。

这也是埋下了一个种子。

果然。

赵构冷笑道:“他们残害我大宋代表不说,竟敢问孤要交代?”

“古砚尘杀孤侄子,又杀宋国代表,这个交代,孤又要问谁要?”

赵构怕吗?

废话。

但。

他肯定不能说怕啊!

不然。

他不要脸吗?

不过。

赵构觉得。

自己人。

总是有一个度的。

可外人。

那可没有度了。

所以。

赵构无所谓的摆摆手,道:“这算什么坏消息?另外一个!”

秦桧一字一顿道:“北阳世子,认主天书!”

短短八个字。

赵构直接惊坐而起,瞳孔不由放大,难以置信道:“你说什么?”

不仅是他。

在场文武百官都是猝不及防,僵硬的摆动着脑袋,看着秦桧。

秦桧说道:“古砚尘认主天书!”

这下子。

他们都听清楚了。

一股对未知的震惊,直接从脚底板冲向大脑,使其脑袋嗡嗡乱叫。

更甚有者。

他们当场发出了反驳。

“不可能!”

“这绝不可能!”

“大周立国千年,掌控天书者,除了周祖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认主。”

“就他?”

“凭什么啊?”

“就算他是小圣人,也和天书沾不上边!”

“会不会是谣言?”

秦桧却是认真的摇摇头。

那一日。

所绽放出来的光芒。

绝不可能是假的。

这一刻。

整个大殿中,弥漫着一股惶惶不安的气氛,使文武百官内心深处的心脏,开始剧烈的跳动了起来。

古砚尘。

他可不是一个善茬。

从国子监一事,便可以看得出来。

再加上。

古砚尘成为小圣人。

统领稷下学宫是注定的。

他们这些来自国子监的人,在将来注定会成为古砚尘打压的对象。

而且。

北阳与大宋之间,关系还不融洽。

若是先前也就罢了。

可是。

那可是天书啊。

无比神秘的存在。

有天书认主,之前多么顽劣的恶行,都会被遮掩。

稷下学宫和北阳,沧澜剑宗也有了主心骨啊。

一下子变得嘈杂了起来,所谓的礼仪,在这一刻也不复存在了。

赵构站立不安。

文武百官叽叽喳喳,无不宣示着内心的不安。

同样的。

还有秦桧。

他半眯着眼睛,那阴沉的眼眸之下,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

辽东府。

辽东府位于大周东部,与大宋接壤。

消息传回。

一个身穿金色盔甲的男子踏空而立,默默的听完了手下的汇报。

也不知过了多久。

无比洪亮的声音响起。

“传军令!”

“大军东移!”

洪亮的声音之中,却又带着些许的颤意,辽东侯试图用音量来掩饰过去。

他怕了。

真假不重要。

重要的是。

古砚尘若是记恨上自己。

他绝不好过。

不。

他现在也不好过。

女帝也要一个交代。

如果不是因为他手上掌握着兵马,梅花内卫早已经将他抓回去问罪了。

……

北阳。

王府。

古踏天站在沙盘面前,大拇指插在腰间的玉带上,视线久久不移。

直到。

仙道卫镇抚使之一穷奇大步走入,手里拿着一个尚未开封的书信,开门见山道:“世子传回来的书信!”

古踏天的视线这才从沙盘中移开,随口问道:“通过仙道卫传回来的?”

穷奇摇摇头。

“另一方势力,传递情报的能力,不在仙道卫之下,我还没来得及反应,人就已经消失了!”

“他们不愿进入王府。”

古踏天并未深究。

他接过密信之后,将其打开打开,快速扫了一眼,剑眉一扬,淡淡道:“让王仙之来见我!”

“是!”

关于王仙之。

他本是唐国人。

大唐。

也经历过不少内乱。

内乱时期。

起义不断。

他是起义领袖之一,发展到数万人。

随后。

被古踏天收入麾下。

不多时。

王仙之到来。

古踏天没有废话,道:“以演练为由,集结百万兵马,听候命令。”

王仙之一愣。

百万啊。小说

北阳三百万兵马,皆为无上精锐。

这要集结百万?

是要造反还是怎么样?

王仙之也没有多问,抱拳道:“是,王爷。”

待众人退下后。

古踏天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怒意,道:“这臭小子,传信回来,也不知道问问老子身体怎么样!”

此时。

古踏天还不知儿子认主天书的事情。

……

各大诸侯国。

各大势力。

他们对于古砚尘认主天书皆是大惊,派遣探子前往洛邑,打探虚实,以及天书的功效。

武安君府。

古砚尘浑然不知在外界,造成了多大的轰动。

他并不在乎。

在他面前。

天机卫手里拿着一封血书,小心翼翼的摆放在了桌面上。

那是岳飞的血书。

古砚尘目光落在血书上。

最上方。

三个血字,清晰可见。

“满江红!”

古砚尘虽早就知晓这首词,可亲眼所见,浑身上下的鲜血都不由沸腾了起来。

血书之上。

书写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臣子恨,何时灭……”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古砚尘惊叹。

好一个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好一个朝天阙。

好一个忠义之士。

可惜。

若岳飞是儒道体系中人,只要有一点点浩然正气,便可凭借这首词,引起圣像共鸣。

可惜。

他不是。

他只是一个武夫。

不过。

足够了。

有他在。

岳飞就不可能成为,他人手中的牺牲品。

先帝也好。

宋王也罢。

他们都不配。

……

阁楼中。

古轩辕和叶无观二人,正在对弈。

古砚尘的突然闯入。

二人默契的放下了手中的棋子,不约而同笑道:“尘儿(师侄)何事?”

这副笑容。

若是外人看见,定会觉得自己见鬼了。

古砚尘对此感到无奈,道:“爷爷,大师叔,我准备去汴梁。”

古轩辕对此没有感到意外,平静的看着古砚尘,道:“你都安排妥当了?”

古砚尘点点头。

叶无观喝了一口茶,平静道:“有我在,纵使是宋王,也翻不起任何风浪来。”

狂。

终于明白。

古砚尘的狂妄从何而来了?

听到这话。

古轩辕摸了摸胡须,泰然自若道:“嗯,既然安排妥当了,那么便去吧,记住了,自古只有我古家人杀人的份,从来没有人敢动古家人!”

古砚尘一拱手。

“是!”

辽东侯。

国相秦桧。

不管何等人物,背后又站着的是谁?

只要敢对古砚尘动手,那么就绝不会放过。

……

古砚尘简单收拾行李。

龙马。

阿青。

洪安民。

古砚尘。

三人一马出了洛邑。

叶无观乘麒麟跟随。

古砚尘的离京,引起了各方势力的瞩目。

……

女帝寝宫。

古砚尘离京的消息也传到女帝宫前。

女帝眼前闪过一丝凝色,感到了困惑。

女帝停下了手中的笔,抬头问道:“往哪个方向去了?”

上官婉儿答复道:“东方!”

这一瞬间。

女帝就想通了。

二点。

第一。

报仇。

古砚尘不是一个吃亏的主。

宋国代表林一飞和辽东侯之子姬无命要杀他,自然要报仇回去。

第二。

岳飞。

惜才。

岳飞的事迹。

女帝自然也知晓。

但她并不合适出手。

大周是主人。

宋国是附庸。

附庸家里的事情,如果主人去管的话,其余的附庸心里会怎么想?

今日你管他,那么明天是不是也要管我们?

所以。

她无法正大光明的去。

女帝抽出一张宣纸,提笔落字,简单的书写了一道圣旨,拿出旁边的帝玺,盖在宣纸之上。

女帝袖袍一挥,圣旨飞落于上官婉儿手中,上官婉儿低头一看,眼眸猛的一缩。

皇权特许,先斩后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