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背刺

啥玩意?

罚俸三月,禁足三天?

咋,是他宁阳侯缺那三个月俸禄吗?

底下的一帮御史呆立当场。

剩余的七卿大臣,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目露不解。

谁也没有想到,原本十拿九稳的事情,会在老天官的身上出了差错。

要知道,他们想要的可不是罚俸禁足了事,他们是要把陈懋彻底从朝堂当中驱逐出去。

最不济,也得是调出京师,去地方镇守,不再干预京中政务。

为此,他们甚至不惜折掉一个七卿重臣。

结果现在,就这么雷声大雨点小的草草了之?

一帮大佬还坐得住,但是底下的御史立刻就炸了锅了。

一个个的上前便道。

“皇上,平叛有失,招抚失当,致流贼荼毒百姓,岂可罚俸禁足了事?如此一来,各处大军争相效仿,不用心平叛,只消极不前,深有害也。”

“不错,皇上,大军出征,国库靡耗,自当剿除流贼,安抚百姓,宁阳侯迁延年许,却不能令地方安定,此实不可宽宥也,臣请皇上削去其中军都督府都督一职,回府闲住。”

这才是文臣真正的目的,宁阳侯自己身上也挂着中军都督府都督的职衔。

正因于此,他既有威望,又有能力,手中也有实权,才能成为勋戚自土木之后的顶梁柱。quya.org 熊猫小说网

这些御史们满以为自己大计将成,凭借此番打压勋戚的功劳,眼看就要平步青云。

结果却被老天官横插一杠,硬生生的卡住了,岂能不气?

一时之间,连对百官之首的敬畏都顾不得了,有不要命的,直接开口,道。

“皇上,臣弹劾吏部尚书王直,为罪臣开脱,扰乱朝局,请治其罪。”

面对着这么多气势汹汹的御史言官,王老大人却是连眼皮都懒得抬,就这么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凭他老人家的地位,还不是几个御史聒噪几句,就可以动摇的。

朱祁钰看着乱纷纷的朝堂,知道局面算是打开了。

但是还不够!

前面的局面实在太糟,尤其是金濂自承其罪,让文臣这边拿捏到了这次出征的把柄。

如今凭借王直的威望,虽然能够勉强压下,但是终究不是那么名正言顺。

想了想,朱祁钰偏头问道。

“于尚书,你主掌兵部,此事涉及出征平叛之策,你有何意见?”

于谦有些为难。

站在文臣的角度,他自然应该帮着打压勋戚。

何况这次也并非文臣无事生非,陈懋带兵出征大半年的时间,的确耗费了不少国库粮草。

虽然最后时刻被召回,是朝廷的原因。

但是他定下的招抚之策,也的确是迁延这么许久的原因之一。

要是最开始就下决心求战,自然不会耽搁这么久,也不至于临时回师,没时间处理手尾,导致流贼降而复叛。

简而言之,尽管其中有内情,但是朝廷毕竟给了足够的支持。

有军队,有粮草,但是最后平叛的结果不如人意,作为总兵官的陈懋,是要负一定的责任的。

区别只在于大小而已。

可是于谦同样也有顾虑,一则是天子的态度。

他倒不是怕得罪天子自己会怎样,而是此刻的局势,朝廷的一应防务,他都需要天子的支持。

而天子明显是有意要保宁阳侯的,要是于谦跟他拧着来,万一天子震怒,牵连到防务的推进,那是得不偿失。

何况于谦觉得,打压也要分个时候。

现在不是土木之变刚刚发生的时候,也先还在待价而沽,一时之间打不起来。

如今距离冬季越来越近,也先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举兵进攻。

这个时候,要是宁阳侯被黜落,勋戚人心惶惶,恐怕对大局也不利。

但要是站在王直这边,为宁阳侯说情,这帮御史真的闹腾起来,也不是好事。

所以犹豫片刻,于谦还是决定保守一些,开口道。

“皇上,招抚之策的确不当,一则迁延时日许久,二则未处理好手尾,致降而复叛,但是大军在外,自有临机专断之权,臣以为,虽罚俸禁足过轻,但宁阳侯战功累累,若因此闲住,亦是朝廷之失,请皇上虑之。”

这话说得算是比较隐晦,只说罚俸过轻,闲住过重,并没有具体说该怎么处置。

但是从轻处置的意思,却也还是显露无疑。

于是殿上的氛围悄然发生了变化。

王直身为吏部尚书,七卿之长,首先表示应该稍加惩戒便可。

接着是于谦这个主管兵事的兵部尚书,也隐晦表示应该从轻处置。

两个七卿的份量,可不容小觑。

一帮御史顿时有些蔫了吧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不知所措,将目光投向了自家的老大,左都御史陈镒。

陈总宪拧着眉头,亦是有些始料未及。

应当说,朱祁钰所料不错,这次的行动,的确是由几个文臣的大佬,联合对勋戚发起的一次围剿行动。

导火索就是那天巡视城防之后,在武英殿中的奏对。

当时天子在殿中,屡屡驳斥于谦的主张,而对于宁阳侯陈懋却多加青睐,让一帮文臣大佬,不由自主的引起了警惕。

于是在奏对结束之后,左都御史陈镒,户部尚书沈翼,还有内阁的陈循和高谷,几个人在内阁小聚了片刻,商定了此事。

这本是一次松散的联合,对勋戚的进攻,又是文臣们心照不宣的政治正确。

所以原也不必有什么紧密的布置,众人发动自己手底下的御史,默契的借着曹吉祥一事上奏弹劾,最终引向陈懋身上。

他们算计的很好,有曹吉祥的掩护,在朝堂发难之前,皇上不会想到他们是在针对陈懋,自然也来不及提前准备。

老天官那边,抱病许久,对于政事多萧规曹随,随朝堂大流。

至于于谦,他虽然有可能反对,但是独臂难支,何况他毕竟是文臣,还要顾全自己反对之后,朝臣对他的态度,不大可能强烈反对。

最后剩下一个金濂,他本就在风暴中心,按照惯例,遭受如此强烈的弹劾,都需要自己主动停职待勘,以示清白。

再加上此事涉及勋戚,若是强行申辩,金濂会被朝臣视为为陈懋辩护,被士林非议。

所以虽然只有他们四个,但是基本上已经将所有可能算尽。

除非天子不顾朝议,强行庇护陈懋,不然的话,他退出朝堂是注定的!

但是谁能想到,他们预料当中的天子强行庇护没有出现,反倒是老天官先提了反对意见。

有他这个七卿之长带头出面,于谦也紧随其后,一下子就让十拿九稳的局势,变得不稳起来。

事已至此,陈镒自然也只能亲自出面。

然而他还没有开口,就瞧见自己旁边一道身影闪了出去。

“皇上,臣以为于尚书所言甚是,此次招抚虽有不当,然稍加惩戒便可,若因此黜落两位朝廷重臣,实则过重,故臣以为,宁阳侯和金尚书二人,应各罚俸一年,免去宁阳侯掌管宗人府事及金濂正二品资德大夫的衔,以示惩戒。”

作为老牌勋戚,陈懋的身上有很多差事,掌管宗人府就是其中之一,但因他多不在京师,所以基本上也是虚领。

至于金濂的正二品资德大夫,那就是个散阶,和官职相配套,除了好听啥用没有,连俸禄都不管领。

这罚的顶个鬼用啊?

陈镒朝着开口的身影望去,一看之下,心中怒火冲天。

卧槽,陈循你个老东西,竟敢背刺老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