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第85章

王资想不通正德皇帝那个小脑袋瓜能搞出来让自己合理合法纳妾的方法。

杜勇看着王资那疑惑的表情,对王资说道:

“王兄弟你有所不知了吧,《大明律》中虽说只容许男子年满四十且无子才可纳妾。”

“但那是说普通人家,”

“刚刚我说了富人家可以通过义女收养来纳妾,”

“而王兄弟你这种圣上赐婚不可能是用收养义女这种低劣的手段了。”

“那么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证明王兄弟你的正妻没有生儿育女的能力,这样就可以让王兄弟你未满四十无子纳妾。”

“我的夫人没有生育能力?”王资半问半搭道。

王资恍然大悟,肯定是刘瑾那个老不死的阴阳人给正德皇帝出的馊主意!

杜勇摆出一副带有羡慕的表情说道:

“圣上听闻王兄弟你明明只有十六七岁,却结婚三年都未有一子,”

“得知此事的圣上十分担忧王兄弟你能不能顺利留有后代,”

“圣上认为只有王兄弟你处理好身后事,才能更好的为大明百姓服务。”

“我这次来就是奉圣上口谕,在册封你夫人为诰命夫人的同时,特来带着御医来看看王兄弟你夫人有没有生育能力。”

王资一听就知道,这次来的御医也是正德皇帝与刘瑾特意安排好的御医,

就算沐儿无病无灾,他们也能胡纠一个理由说沐儿无法生育。

纳妾这一遭,王资算是躲不过了。

一想到马上有个女人要奉着圣旨来自己家中蹭吃蹭喝,王资就难受到痛哭流涕了起来。

“王兄弟,你怎么哭了。”杜勇见王资突然哭泣了起来,连忙问道。

“圣上如此在意我这等小人的家事,我且能不感动吗?”王资随口胡纠了个理由了后,就开始放声痛哭了起来。

王资可从来没用任何一文钱养过一个闲人,

现如今王资却要用银子,白花花的银子让一个傻女人糟蹋了。

对于王资来说,这种感觉简直比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还要难受。

但王资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夫人沐儿成了诰命夫人一事。

“杜大哥,我有一事想要问你。”王资收敛了哭容,向杜勇问道。

“但说无妨。”杜勇好奇王资还有什么要问自己。

“那五品的诰命夫人可有薪水俸禄?”王资向杜勇问道。

“有的,诰命夫人的俸禄一般情况下和同品阶的其他官职相同。”杜勇向王资说道。

“五品的诰命夫人就是月奉十六石,年奉一百九十二石……”王资开始在心中算计起了自己的夫人当了诰命夫人之后能领到多少钱。“这么算也不是特别亏,一个女人就算再怎么能吃能喝,也应该一年花不了一百九十二石吧?”

“那杜大哥打算何时带御医为内人看病呢?”王资向杜勇问道。

“时间由王兄弟你定,要是弟妹不想露脸,给我一张弟妹的画像都行。”杜勇无所谓的说道,反正御医也不敢违背正德皇帝与刘瑾的意思。

“画像都行?”王资知道御医早已被收买,但没想到居然被收买的如此彻底。

“那是当然的了,御医都是天下最厉害的医师,根据人近期的画像都能看出人是否患病。”杜勇开始胡吹海吹了起来。

“啊对对对。”要不是王资知道明朝的御医都是一帮草包,王资差点就信了。

明朝的御医在嘉靖时期前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世袭御医,

即便是嘉靖时期新收了不少御医,明朝的御医群体中,也是以世袭御医为主。

华夏传统中医在民间肯定是世袭为主,这样可以保证自己的手艺不会被外人学走。

而这些医生的后人为了养家糊口,也要在父亲的督促下用心学习医术。

可大明的御医就不一样了,他们学不学医术都是一辈子衣食无忧,

在御医身份世袭制度下,御医的孩子为何还要费力不讨好的学医呢?

现代都有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玩笑话,可见学医的难度,

那古法的中医更是没有现代医学那种系统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更是吃力。

除了学习吃力与不学习就能一辈子衣食无忧外,御医就算医术高明也没用,

如果一个大明朝的皇帝真的病得不轻,那就算现代的大医院都治不了,古代的中医又如何能救治呢?

可新皇帝才不管自己老爹是因为什么死的,反正我老爹就是被你们一帮庸医治死的。

新皇帝让老皇帝死前照料的御医陪葬也是常事,

新皇帝如此做的原因还有一个,万一老皇帝是死于非命,他必须灭口,

防止有人知道老皇帝是死于非命,

不论老皇帝是否是新皇帝下手杀死,老皇帝死于非命的消息一旦传出去,都对新皇帝的通知不利,所以新皇帝大多数情况会将照料老皇帝的御医送下去继续“照料”老皇帝。

除了老皇帝之死外,例如太后、皇后、太子皇子等可以左右皇帝的人的死亡,

这些人死亡时身边的御医大概率也要陪葬,

总之传出去天家有人死于非正常死亡对于皇帝不利,所以皇帝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呢,只要有家人死了,御医就得陪葬。

在这种天家勾心斗角的环境下,久而久之御医为何还要学习医术呢?

反正王资是不相信大明朝那帮御医中能有医术正常的人,更别说还有能“隔画”看病的神人了。

“杜大哥按你的说法,那御医个顶个都是医圣了?”王资问道。

“不是医圣也是半圣了。”杜勇答道。

“那御医能不能不看内人,也不看画像推测内人是否可以生育呢?”王资带有玩味的问道。

“当然可以了,那可是天家的圣医。”杜勇也明白了王资此话什么意思了。

二人相视一笑后,就将此事翻篇了。

王资又和杜勇寒暄了一会后,王资就将杜勇安排在了自住处旁的一处厢房内。

待二人分开后,王资回到书房开始翻看起了账本。

王资的账本还是那经典的中文加法文加英语加阿拉伯数字的账本,

账面上现在的大同府金坷垃工厂区就是纯纯的亏损,实际上也是亏损。

现在大同府金坷垃工厂区的建设完完全全依靠着王资当初巡边八镇时受贿索取的一百八十万两白银。

而大同府金坷垃工厂区在亏损的事情也不是只有王资一人知晓,大同府对于此事可谓是人尽皆知,

毕竟此时的大同府金坷垃工厂区还在建设之中,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工业产出,何谈利润可言了。

甚至有一部分大同府“心善”的土豪士绅,为了让王资加快破产速度,主动把自己家中藏匿的大量黑户送给王资,企图用此法来让王资坐吃山空。

王资在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就在大同镇外围有了十五万的施工队伍。

仅仅大同府一府之地,王资在一个月内就搞到了十五万人黑户,

这还是王资搞到手的黑户,还不知道大同府有多少王资没搞到手的黑户呢。

本身大明中期开始,就已经出现地少人多的现象了,不少有户籍但是活不下去的良民为了一条生路,也主动说自己是黑户找到在田野里抓黑户的锦衣卫们,成为金坷垃工厂区的员工。

大明的百姓过的好不好,从来不是数据或者史书能看出来的,

因为数据会作假的大明朝,史书就更加毫无可信度了。

反正王资感觉大明朝的百姓活的够苦,都主动当黑户来求一条生路了。

百姓越是苦,王资越是高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同府的金坷垃工厂区有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涌入。

如果大明朝百姓各个安居乐业、少有所养、老有所依的,

还会有百姓愿意进入金坷垃工厂区做工求生吗?

谁不想在老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呢?

谁想出门在外受苦受累还毫无收入呢?

还不是就是为了一口饭吗?

既然大明朝的政府不给百姓这口饭,王资就只能勉为其难的为百姓吃这口饭了。

至于这口饭好不好吃,吃的香不香,那就不是大明朝百姓能抉择的了的了。

除了在大同府内部广抓黑户外,王资还让锦衣卫们向大同府周边的各地,散发大同镇王大善人招工,招收一切百姓前来做工,

就算是无地无户籍的流民黑户,都招。

王大善人的名号已经在顺天府一带打出来了。

大同府与顺天府本就相邻,大同府周边的百姓也有听说过京师王大善人的善举,

很多无力承担即将到来的夏税的百姓,迫于无奈拿着家中最后的一点余钱余粮,踏上了前往大同镇的道路上。

王资在迁民上甚至比洪武皇帝都要厉害许多,

洪武皇帝虽然最开始使用各种免税政策与许地政策诱导晋中百姓迁移,

但晋中百姓根本无动于衷,几乎没人愿意迁徙至洪武皇帝指定的地界,

最终洪武皇帝还是使用强制性手段强行驱赶晋中大量百姓前往全国各地,

反观王资,仅仅发出自己的招工令,就有无数百姓主动涌向大同镇寻求王资庇护,可见王资的迁民能力之强。

如果让王资活在洪武朝,也能让洪武朝的百姓主动迁出晋中地区,

方法很简单,王资只要让晋中地区纳九成的田税加承受十倍的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内的劳役,

王资相信只要使用这种方法,不出一年,晋中地区的人口就全得主动迁出晋中。

杜勇在大同镇内和王资一同又逛了几天花楼,

还是如同二人之前在京师逛花楼那样,王资不吃不喝不嫖,只是单纯的坐在那里和杜勇聊天,

杜勇也早就习惯了王资这独特的逛花楼行为,

反正如今来了大同府是王资做东,王资出钱,

杜勇好好享受一下大同本地大同婆姨不好吗?

不得不说王龙在大同府内建设的花楼远比京师里的更有特色,

从装修风格和工作人员着装上,就比京师里那些彪子立牌坊的青楼要简单明了许多,

摆明了就是要诱惑男人在这里留宿上二楼。

双开的新书过审了——《美利坚大亨传》,明天提签。

双开的新书过审了——《美利坚大亨传》,明天提签。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