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认清现实

最后, 刘太医开了些提神醒脑、耳聪目明的干茶包,让柳嬷嬷有时候泡点温茶给季睿喝。

“.......”柳嬷嬷神色复杂地接过药茶包,又不确定地问了句:“刘太医, 这头疼, 真的,没问题吗?”

真的不是身体出了毛病?

那怎么可能一读书就头疼?

刘太医也知道, 这事儿吧, 换谁来都不容易接受, 要说柳嬷嬷没点猜测是不可能的,但肯定还要经历一段自欺欺人的时间,也许接下来还要想方设法‘证明’,福宁小郡王就算不是天才神童, 也是能读得好书的。

这种事儿....刘太医还真见过不少了。

毕竟是古代儿科专家, 这种专攻儿科的医疗大家在古代可是很稀少的,从他进太医院起,就没少被各京官勋贵请去看诊。

太医是给皇室服务的, 当然不是大臣们想请就能请的, 不过可以去向皇上和皇后求个恩典。

对一二品朝廷大员、宗室勋贵来说, 求个小恩典,不难。

刘太医这种稀少的儿科专家,可以说是勋贵之家的常客。

因为啊...

这些勋贵之家啊, 大多靠着祖辈余荫,有出息有追求的后辈不多。

倒是娇生惯养, 养得奢靡成性, 贪玩好懒,长大后变成盛京城出了名的纨绔和败家子的有不少。

无一例外,小时候都因为不想读书, 读不进去书,闹过头疼脑热的毛病出来。

有的是装的,有的是真读不进书,一读就浑身难受,这也不是病,就是.....

像福宁小郡王这样,不适合读书罢了。

对他们来说,读书真跟要了命一样难受。这种,后边儿再怎么掰,都掰不成才的。

当然,对于那些勋贵子弟,还有福宁小郡王来说,就算读不好书,也能过一辈子富贵闲人生活,只是对于长辈来说,一时接受不能。

更多的是一直都接受不了,反而忽略了教养孩子品性,结果就养出了纨绔子和败家子。

刘太医可是认识盛京城大半纨绔子、败家子。

小时候都在他手上看过病的。

在想想刚才,福宁小郡王蹙着小眉头,忍着不适,乖巧地跟着柳嬷嬷念书,却越念越难受,最后都磕磕绊绊,语不成句了才实在忍受不了了。

这....

偏偏福宁小郡王是那最棘手的情况。

他不是装的,他是真念不进书啊。

这才是家长们最难接受的,你要说生性顽劣、好动,耐不住性子读书,只要不惯孩子,压一压还能成型,但是福宁小郡王这种情况就....

柳嬷嬷拧着眉,不明白刘太医在想什么,怎么用那种眼神看着她家小郡王。

季睿正被两个大人支到一边儿用糕点,吃得小脚一个劲儿晃荡,瞧着可爱又天真,灵动的眉目间还有一股寻常孩童少有的灵慧劲儿。

这样的孩子,刘太医凭什么用.....

柳嬷嬷深吸一口气,打断刘太医的思绪,语气沉沉地问道:“刘太医,可是有什么想说的?”

见柳嬷嬷眼神不善,刘太医轻咳一声,“没,没有.....”

说到这,刘太医又顿住,他其实对福宁小郡王观感不错,还有些许疼惜的,所以真不想以后在盛京城纨绔子队伍里见到他。

毕竟,这孩子除了读不好书,其他看着多好啊。

想到季睿以后也许也要斗鸡摸狗、街头称霸、或流连青楼楚馆、或赌坊戏楼、或......

犹豫再,刘太医还是顶着柳嬷嬷犀利的目光,硬着头皮道:“嬷嬷,小孩子就算读不好书也没什么,身体健康,品性端正就很好了,您知道....”

后边儿的话,堵在了刘太医喉咙口。

柳嬷嬷咬着牙,气得脸色铁青,“刘太医,你是在骂我们小郡王吗?”

说人家小孩读不好书,好像....是骂人的....

还骂的挺难听!

刘太医摸摸鼻子,有些讪讪,“......我是希望小郡王身体健康,万事顺心。”

柳嬷嬷眯了眯眼睛,忍着气,道:“既然如此,那老奴就不送刘太医了,等小郡王身子好转了,老奴再请您过来看平安脉。”

“......”刘太医第一次被下逐客令,也不好多说什么,和拎着药箱子的医侍一起离开了福春宫。

人都走了,柳嬷嬷还是气不顺,站在那半天没缓过来,她都好久没被人这么气过了。

真是好笑,居然骂她们小郡王....

岂有此理!

有的小孩本来就要慢一点,她这个养过两个小孩的人难道能不知道?

柳嬷嬷兀自气得胸口微微起伏,季睿余光瞟见,摇摇头,看来要嬷嬷接受‘现实’还需要点时间。

不过,季睿也没想到,柳嬷嬷接受力这么强,居然没用几天就从...

‘好气,刘太医骂我家小郡王’——‘好气,小郡王好像真的有点....’——‘别气,我家小郡王也不想的!’——‘算了,太过强求也不是好事。’

问,柳嬷嬷觉悟怎么这么高,怎么快?

除了季睿真的努力了,让柳嬷嬷看在了眼里。

但宝宝不行就是不行,十几天下来,宝宝忍着头疼欲裂,终于学会了几个字。

好、看、吃、喝、玩、乖,六个字啊!

可以说是取得了重大进步,季岁每每认识一个字,还会用求夸夸的眼神看着嬷嬷,“窝是不是好聪明的?”

柳嬷嬷:“....嗯,我们小郡王是聪明的孩子。”

这样透着股天真单蠢的‘顽强小可怜’模样的季睿,真的让柳嬷嬷不忍心太逼迫他了。

家长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不行,但你很听话,你还不知道你不行,看起来还挺努力。那样的坚强,让人心酸又心软。

一边不忍戳破你的幻想,一边也许还想小小维持你的自尊心,一边还会在现实跟前反思,是不是早点认清比较好。

而柳嬷嬷就是这样。

季睿真的很乖,让跟着读书就跟着读,那样难受都不叫一声,努力多记一点,记得久一点,结果直到脑子都乱了,还可怜巴巴地看着她,努力想着刚才到底念了什么。

柳嬷嬷发现,只是不过脑子跟着念,小郡王完全没问题,你一让他记,让他背,他就容易头疼,脑子出现混乱状态。

也就是说...

她们小郡王,天资真的不行。

而柳嬷嬷能在沉默和纠结中,这么快觉悟,季睿也要谢谢他的亲爹。

只因,有一次知琴在一旁像是想到了什么往事,无意道:“以前,将军在和长公主闲聊时,也说过,他从小不喜读书,一读书,脑子就疼,看到那些字,浑身刺挠,小时候被镇国公压着揍....咳,好像,奴婢听说,镇国公府,包括国公爷在内,都不喜读书。”

柳嬷嬷:“......”

她就说,长公主殿下那样聪慧的人,生的小郡王怎么可能....

又想到,季定邦现在几个月一封的家书,她花了好一段时间才熟悉的狗爬字,柳嬷嬷脸皮一绷,总算找到个出气口了。

在一旁,因为刚认识一个‘吃’字,而被奖励吃糕点的季睿,偷听的耳朵一抖,眨眨眼睛。

嗷呜一口,吃着香喷喷的糕点,小脚快乐地晃来晃去。

原来,亲祖跟亲爹也不完全是他摆烂路上的绊脚石啊,还是,有点作用的嘛。

柳嬷嬷算是在各种助推下,勉强接受了现实,如今每天都在劝自己,小郡王健康快乐就好。

但是....

明熙帝可以这么快觉悟吗?

季睿觉得,他的皇帝舅舅对自己都要求那么严格,自己优秀不说,周围也都是些优秀的人,还是拼了命向他展示自己如何优秀的人,怕是....

会有种一锅好粥冒出一颗老鼠屎的感觉?

舅舅啊,准备好感受人与人的参差了吗?

勤政殿。

正在批阅奏折的明熙帝,忽然偏头,打了个一个响亮的喷嚏。

吓得王明盛赶紧上前一步,担忧道:“皇上,要不要叫太医?”

明熙帝揉了揉发痒的鼻子,看着还剩一半的奏折,摇头,“不用,朕没事。”

王明盛还想劝两句,近来皇上因为政务都没休息好,每天只睡两个时辰,从早忙到晚,不是召集大臣商讨策略就是批改奏折,身体如何吃得消。

可明熙帝已经发话,“不用再说,朕的身体,朕最清楚,过两天就能清闲一点了,说来,小混蛋应该认识不少字了。”

提起福宁郡王,王明盛也笑道:“上次奴才回去取东西,还听到小郡王念书的声音,又脆又好听,奴才耳朵都享福了。”

这话说得明熙帝眼神一动,嘴角扬了下,“呵,那小混蛋可不像是喜欢读书的样子,朕说给他启蒙的时候,他可是一片排斥。”

“小孩子嘛,读着读着就发现有趣了。”王明盛笑道。

明熙帝看着还剩下的奏折,忽然觉得有点没意思了。

其实剩下这点也不急着批阅,该忙的事都解决的差不多了,明熙帝想到季睿,忽然对王明盛道:“今晚早点回福春宫,朕也好久没和小混蛋一起用膳了。”

闻言,王明盛那叫一个激动,赶忙说:“奴才这就下去吩咐,小郡王知道了不知多高兴,前儿还让奴才多劝皇上,注意身体多休息,不要忘记吃饭呢。”

“呵呵。”明熙帝面上嫌弃,心里却是很受用的,“那小混蛋,自己不听太医话,还老说朕不懂养生,还说什么....身体是本钱,让朕少熬夜,容易老还掉....”

声音忽地戛然而止。

现在想到那小混蛋一脸可惜地看着他头发,摇头晃脑的样子,明熙帝就牙痒痒。

王明盛快速瞟了一眼皇上的脸色,然后垂下脑袋,眼底闪过一丝笑意。

那一日听小郡王说熬夜掉发,皇上一连半个月,照镜子时间都多了。

早上起床见到衣服上有根头发都如临大敌,挽发髻的宫女都变得胆战心惊,因为有一次梳头发,梳子上留下几根头发,皇上那眼神,差点就要把她给吞了。

偏偏那天又在批阅奏折时,发现桌上掉了几根黑丝,皇上定在那,半天没说话,然后破天荒地早早回去福春宫,早早睡觉。

第二天还让他去请太医,直到太医委婉地说,皇上还没掉发的问题,皇上才(变得正常)放下心来。

结果小郡王就被(记仇)的皇上断了好几天的糕点供应,小郡王只能委屈巴巴地上几位娘娘宫里吃。

想到这些,王明盛就憋笑憋得难受。

只觉得福宁小郡王真是个活宝,有他在,皇上的生活都生趣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