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神奇的大盛朝气运

新年开头, 皇宫表面风平浪静,底下却暗潮微动。

过生日什么的都是日常小事。

北境又传回捷报,大皇子再立战功, 击破后金最大的残余势力, 也是后金残存皇族中,最有势力的灵王,而那位灵王也被生擒了。

这位灵王一倒, 剩下的就不足为惧了。

这事儿一传回来,不止明熙帝精神一震,喜悦之色溢于言表,满朝大臣同样激动不已, 一些本来还有些举棋不定的大臣, 也落下关键一子了。

后金虽然被灭国五六年了, 但残存的势力依旧是明熙帝和百官心头之患。毕竟是和大盛纠缠了近百年的心腹死敌。

当年后金鼎盛时期,霸占整个北境。

那时候,大盛朝失去了北境这个天然的战略缓冲地, 门户近乎大开。

后金的马蹄几乎踏过大盛朝一大半领土。

要不是大盛朝将士们誓死守卫, 而盛京城又占据天险优势,后金兵马差点一举攻入皇城,改朝换代。

也是大盛朝命不该绝,每到这种关头, 就会出一两个惊才绝艳的人物, 给大盛朝强势续命。

比如某某帝时期,重文抑武, 自大傲慢,不把后金狼子野心放在眼里,也是那次, 让本就虎视眈眈的后金近乎蚕食大半个北境,边防岌岌可危。

在危机关头,朝中一特会赚钱的户部尚书挺身而出了,靠着砸钱,贿赂后金贵族们,让后金出现内斗,慢慢地,居然还让大盛朝收回了一半北境失地。

结果那个某某帝的儿子,上任没多久,就因为骄奢淫逸,贪图享乐,把老子攒下来的钱挥霍一空,军费都快拨不出来了。

北境又又危险了。

果然,后金趁着大盛朝兵力虚空,一举攻下整个北境地区,吓得那个年轻皇帝两股战战,连忙派大臣去送钱钱。

但人后金上了一次当,还能当第二次傻子?何况,形势一片大好,只需攻下大盛朝,那不就全是他们的了。

所以,钱钱收了,使臣砍了。

而且,后金王看着那点钱钱,有点嫌弃,觉得大盛朝皇帝越活越回去了。

当他们后金是乞丐吗?这点钱打发谁呢?他老子当初讨好后金贵族的钱钱都不止这点。

于是后金王大手一挥,继续攻。

这一攻就攻下大盛朝一半地图,势如破竹,眼看着山河破国要亡,那皇帝就给吓死了。

没错,吓死了!

当然,大盛朝史书上不能这么写,就说是得了急症。

那皇帝死得快,儿子都没生一个,于是在宗室选了个合适的继承人。

好嘛,又让大盛朝押到宝了。

这个继任皇帝,年纪不过双十,却英明果决,文韬武略样样不差,最神奇的还是,他手下有一员猛将,还是那种百年难得一遇的帅才。

能打的将军,军伍中再怎么也能找出好几个,但能打又擅指挥的将军,那就是万万里挑一了。

两者之间的差距,大概就是青铜和王者吧。

所以,在大盛朝摇摇欲坠之际,这位年轻皇帝和英武将军一起联手,挽救了大盛朝。

听说,那个后金王也给活活气死了。

谁看到即将胜利,横空杀出两个拦路石,不止打断了后金强势进攻势头,还一步步把后金逼回老家,连还没捂热的北境都差点还回去。

那个后金王得‘急症’死了,而他儿子继位没多久,后金危机居然也解除了。

因为,大盛朝那个年轻英明的皇帝居然早逝了,在位仅仅四年,刚把后金马蹄赶出去,刚准备大展拳脚,收回北境失地,结果.....

大盛朝傻了,后金傻完就乐了。

为啥,那个聪明英武的皇帝早逝了,继位的儿子才六岁,根本做不了主,没多久朝政就被外戚把控。

失去了能给予信任和支持的皇帝上司,那个将军再厉害又如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为了不让自己憋屈地死在阴谋迫害中,也为了报答上任皇帝的恩情,那个将军用相当惨烈的一场战役,近乎两败俱伤的代价,让后金折损大半兵力,至少十年没能力侵犯大盛朝国土。

只是,北境终究没有收回来。

至于将军,战后士兵们只找到了一副残缺铠甲,他用生命为他效忠的皇帝尽忠,完成了自己守卫山河的使命。

大盛朝和后金同时陷入奈何不得对方的处境,但大盛的基本盘还是要好很多的,只有后面的皇帝别太废。

将军战死,外戚把持朝政,眼看大盛朝不用后金攻打,先自己玩死自己了,某王爷联合朝臣,推翻外戚势力,某王一跃成了当朝摄政王。

那个小皇帝依旧是个摆设。

但小皇帝命长啊,把摄政王熬死了,把权臣也给熬死了。

在五十三岁那年,看着自己最骄傲的儿子穿上龙袍,像是终于完成了一件任务,满意地闭上眼睛了。

而这个让他骄傲的儿子,登基的新皇,就是明熙帝的亲爹,那位很有个性的正始帝。

为什么很有个性?

季睿也是从细枝末节推测出来的,因为好像,镇国公府季家能发展到权势滔天的地步,就是那位正始帝一手搞出来的。

季睿大概就知道这些了。

还是太子又要把四书五经当睡前故事讲,季睿抗议,让他换一个,比如讲讲历史小故事啥的。

太子就把这些当睡前故事讲了,当然,太子肯定不是这么讲的。

是季睿从太子简洁言语和偶尔停顿的语气中,靠自个儿脑补出个大概的。

不过,听太子说了这些,季睿忽然有点懂那位正始帝为何放纵季家做大做强了。

正始帝不会是想效仿他亲爷爷,也就是那位英年早逝的皇帝,想再谱写一篇皇帝和将军,伯乐和千里马,信任和忠诚,手拉手一起打天下的绝世佳话吧?

正始帝,果然有个性。

后金虽然在明熙五年被灭了,但依然有势力残留,季睿了解不多,但从德妃娘娘容光焕发的笑脸上看。

被大皇子收割的这股后金余孽,势力应该不小。

本来大皇子要亲自押解那位后金王爷回京的,可草原上的北元又在蠢蠢欲动了,大皇子只好又领了前锋将军职,去杀敌了。

听到消息,皇帝舅舅那叫一个骄傲,当朝情难自已地大喊了三个字。

好,好,好。

然后说了让朝臣和皇子们心思浮动的一句话。

“不愧是朕的麒麟儿。”

明熙帝说出这话的当下,季睿是不知道的,这都是以后他才慢慢听说的。

大皇子一时风头无两,与之相对的就是,季家出事了。

被押解回京的除了那位后金皇室余孽,还有季睿两个叔叔。

季睿从柳嬷嬷那听到消息的时候,两位叔叔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却被革职查办了,如今赋闲在家。

柳嬷嬷为什么突然跟他提了一嘴。

那还要说起他那位亲姑姑,季贵妃。

两位叔叔刚刚押解进京,投入大牢,只待明熙帝得了空就定罪判罚,季贵妃得到消息,火急火燎地去就见明熙帝,想替两位哥哥求饶。

可明熙帝一早有预料,让人拦着季贵妃,就是不见。

近一年,又是生子又是养病,季贵妃脾气越发控制不住,数次气得明熙帝脸色铁青地离开长喜宫。

然后,明熙帝已经将近三个月未踏足长喜宫了。

哪怕季贵妃跟以前一样,伏低做小,率先低头去哄明熙帝,想让他消气。

以前季贵妃也隔三差五发脾气,闹性子,明熙帝也有很生气的时候,可气不过多久,季贵妃再主动低头认错,明熙帝就原谅她了。

这次,明熙帝却把她宫里的人赶走了。

一开始季贵妃还生气,觉得明熙帝太过分。

过了段时间,季贵妃再次派人去请,谁知明熙帝直接下令责打她宫里的人,说是冒犯了圣威。

气得季贵妃又砸坏一屋子东西,可渐渐地,季贵妃也觉出一点不对劲出来了,她隐隐焦急不安起来。

本来想不顾病体,亲自去勤政殿外等,可虞嬷嬷怕她好不容易养好一大半的身体,又再次变坏。

本来,入冬之后,季贵妃的咳疾就一直断断续续的不见好。

季贵妃想到只能整天躺在床上养病的煎熬劲儿,也就听了虞嬷嬷的劝。

谁知还没等来明熙帝消气,先等来两位哥哥犯了大错的消息。

季贵妃再也坐不住了,压在心头的焦急一股脑涌上来,让她不管不顾,直冲勤政殿,求见明熙帝。

结果当然是被王明盛拦在了外面。

可季贵妃那个脑子吧,以前偶尔还上线,可至从损了身子后,脾气更大了,脑子更是动不动就掉线了。

眼见着一群奴才挡在前面,她气急,居然让长喜宫的人动手打。

吓得跟在她身后的长喜宫宫人们唰一下,跪倒一大片,瑟瑟发抖,自觉小命休矣。

季贵妃见状,气得喘气跟拉破风箱似的,“放......放肆!.....本宫..........”

好在,虞嬷嬷惨白着脸,顾不得大庭广众丢了贵妃的脸面,一把捂住她的嘴,才没让她说出更大逆不道,嚣张狂妄的话。

谁知季贵妃怒极爆发出的气力,竟然让虞嬷嬷都压制不住,要不是她咳疾犯了,虞嬷嬷赶紧让人弄走,可能王明盛都要让人动手了。

敢在勤政殿外喧哗闹事,季家人也保不住她。

果然,季贵妃前脚才回到长喜宫,后脚圣旨就到了。

禁足一年。

一年???

季贵妃捂着胸口,不可置信地跌坐在地上,还来不及质问传旨太监,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声就占据了她全部力气。

咳嗽动静听着就吓人,感觉五脏六腑都要咳出来了。

传旨的小刘公公,余光闪过一抹冷笑。

禁足一年还是皇上罚得轻的了。

这有什么不满的,还以为自己是那个嚣张不可一世的季贵妃?

小刘公公冷冷领着人转身,脚还没踏出殿门,身后就传来老嬷嬷一声急呼。

“娘娘!快传太医!”

咳嗽声消停了,人怕是晕过去了。

小刘公公不带一点停留地走出殿门,甚至还轻轻扫了下衣袖,像是要扫掉什么晦气一般。

等一身轻快地走了没几步,小刘公公余光不经意瞟见什么,他脚步一顿,朝院子角落一处花坛,定睛一瞧。

还真有个小身影。

大半身子都被遮住了,露出屁股那一截。

小刘公公眉梢微挑,想必这位就是传闻中的小九皇子了。

不等小刘公公收回视线,就见一小太监在那花坛旁边,假模假样地喊。

“小皇子,您出来好不好?小皇子,您在哪儿呀?”

“小皇子,您应奴才一声好不好啊?”

那团锦绣小身影却一动不动,哪怕寻找他的小太监从他脚边过去,也一点反应都没有。

小太监只好继续小声喊:“小皇子?您听见奴才的声音了吗?”

小刘公公觉得这一幕说不出为什么,有点奇怪,正要收回视线回去复命。

那小太监又小声道:“小皇子,您再不出声,奴才就去告贵妃娘娘了,让娘娘过来找您。”

小刘公公就见,刚才一动不动的小身影,缓慢地抬起头,又缓慢地朝那小太监伸出双手。

小太监俯身抱起他就快步朝另一边走了。

小刘公公只来得及瞥到一点白皙脸蛋。

而季贵妃见不到明熙帝,还被禁了足,等在虞嬷嬷安抚下稍微冷静下来,她终于想起,那个入宫后,从没见过的亲侄儿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