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就看你【拜谢大家支持!再拜!】

像荣飞燕这种情况,本来没什么的,

皇后和荣妃等长辈看到她斗篷捂得紧,心中自有天气冷,或者荣飞燕怕冷等解释。

解了披风后大大方方穿出来,这距离初一徐载靖穿,也已经十几天了,

哪怕能看出来,最多也是以为撞色了。

但是方才荣飞燕被解了斗篷时候的表情,就差把自己‘心思不纯’给写脸上了。

要是没有柴铮铮插话,任凭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谁都能看出有些不对劲,

这事可大可小,往大了去,荣飞燕自己的名声都要受影响。

而柴铮铮这几句话,就把此事往小了去说,这颜色只是两个姑娘之间的探讨研究罢了。

荣飞燕眼中满是感激的看着柴铮铮,然后低下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我我也是方才看到铮铮姐姐你的打扮别出心裁,要比我的好很多!”

“所以觉得这身衣服还有改进的地方,这才.”

坐在正中的皇后娘娘听到两个姑娘的对话后,仔细的看了看两人,道:

“飞燕姑娘的这身打扮,配色很是好看,要是腰间再加一根玉带,或许能更好一些。”

柴铮铮听到此话,笑着点了点头。

皇后继续道:

“你们年纪还小身量还没长开,要是长到如顾家长媳那般的话,穿这身更好看!”

微笑着倾听的荣妃,看了看荣飞燕道:

“娘娘说的是,身量高而匀称如徐大娘子的,咱们汴京城可找不出几个。”

一旁的平宁郡主面带笑容的说道:

“母后,之前徐家大姐儿,受您懿旨嘉奖的时候,好像年纪也和她们差不多吧?”

皇后看了看楼中的两位姑娘道:

“唔?年纪应该比她们还要大些。”

“记得那时候都议亲了!”

一旁的柴铮铮有些纳闷儿的看向了荣飞燕,她来汴京不过大半年的时间,这等时间有些久的事情,她还真不知道。

荣飞燕看着话题已经不在自己身上,看懂了柴铮铮眼神的她,心中有些庆幸的说道:

“铮铮姐姐,我不冷了,咱们继续去看花灯吧!”

柴铮铮听着长辈们的话题已经到勇毅侯徐家了,心中颇有些不想出去。

荣飞燕随即踮起脚,低声在柴铮铮耳边说了几句,柴铮铮眼睛一亮道:

“走!出去看花灯。”

说着,两位贵女和楼中的皇后、娘娘们福了一礼后,亲热的挽起手,一起朝外走去。

从侧门出去,

两位贵女朝后面楼里看了看,见没人注意,手自然的也就分开了。

荣飞燕侧头看了一眼身旁的姑娘,真心诚意道:“多谢。”

柴铮铮摆摆手道:“无事。”

“你在汴京长大,平梅姐姐为何受到皇后娘娘你定是知道原因的吧?”

荣飞燕颔首道:

“嗯,之前这个事传的可厉害了!”

“听我哥哥说,当年也是如今日这般的元宵佳节,平梅姐姐刚和顾家大郎订了亲事”

“听说先是有人制造混乱.”

“平梅姐姐用簪子很是伤了几個贼人,徐家五公子,年纪比现在小不少,听说打坏了不少人!”

“后来,平梅姐姐在汴京出了名,皇后当时就出了懿旨,特地嘉奖平梅姐姐。”

一旁的柴铮铮听到几年前徐载靖打坏人的时候,秀丽的眉毛微微的挑了挑。

“虽然小时候,跟在姐姐身边看过徐五公子的骑马射箭的表演”

说到这个,荣飞燕的眼睛看着宣德楼楼外的花灯,心思却飞到了许久之前,给当今陛下庆祝整寿的时候。

心中暗暗想着:‘不知道当年家里送给他的东西,还有没有。’

柴铮铮:“咳。”

荣飞燕收回神思道:

“而且之前每年的初一,我和哥哥都会见到徐家的子弟,但是我哥哥一直不信那位五公子能这么厉害的。”

“直到那年,徐五公子在大殿上连胜其他两国的宗室子弟.”

柴铮铮点了点头,又有些吃味的侧头看了看荣飞燕。

‘共同的记忆还真不少咧’

想着这些,柴铮铮撇了撇嘴。

忽的,柴铮铮的眼角看到不远处粗壮的廊柱后,

皇帝的大内官之一,正侍立一旁远眺,

而一个小内官正提着灯笼,面对着廊柱,恭敬的站在那里。

还有一个侧着头的小脑袋探了出来,正对着自己的这一侧的耳朵,为了听的更清楚,还特地摘了护耳。

看到此景,柴铮铮扯了扯荣飞燕的袖子。

荣飞燕疑惑的看了过去。

两人不再说话,

廊柱下侧耳倾听的赵枋皱起了眉头,眼睛一转之下,站直了身子,便也藏在了廊柱后,

然后他随手将护耳戴上,朝着小内官道:

“走,去更衣。”

“是,殿下。”

随后他装作没事的从廊柱后走了出来,还朝着柴铮铮二人笑着点了点头。

柴铮铮和荣飞燕赶忙福了一礼:

“见过殿下。”

随后赵枋就被皇帝身边的内官围着,多此一举的绕了一下,从侧门进到了楼内。

后面皇帝又赏了几个彩灯扎的好,或者吉祥话声音喊得高的,

闹到时间不早,帝后贵眷们才从宣德楼离开。

宣德楼楼前的百姓们,看到宣德门门楼上,皇帝所在的位置灭了灯,也就知道皇帝离开了宣德楼,

热闹还在继续,但是没有方才那么热烈了。

皇宫内,

一旁的女官协助,

皇后正在帮着皇帝换着衣服准备就寝,

皇帝看着嘴角带笑的皇后,道:

“两个孩儿都睡着了?”

“嗯。”

“皇后,何事这么高兴啊?”

皇后笑着叹了口气,道:

“陛下,您儿子赵枋,说柴家和荣家的姑娘,长得都很不错,很漂亮!”

皇帝一愣笑骂道:

“这小子才多大,就知道这个?朕的那几个肱股之臣,就教他这个了?真是!”

“眼光倒是真不错!不愧是朕的好孩子!”

皇后明晃晃的白了一眼儿神色中有些得意的皇帝,撇了撇嘴,道:

“你儿子还和妾身说,盼着我这个做母后的能帮他说两句好话。”

皇帝换上了舒服的睡衣,

女官捧着衣服离开了帝后身边,

又有女官捧着托盘走了过来,

皇帝抬手挡住了皇后递过来的,漱口的茶盅,道:

“没什么好说的,他年纪太小了,精血未稳,过几年再说吧!”

说完,皇帝喝了一口开始漱口,

皇后转身将茶盅放回托盘的时候,道:

“陛下!枋儿是想让妾身帮忙!”

皇帝闭着嘴摆手,

皇后继续道::“看能不能让他的好好靖哥儿,把这两个姑娘都娶了。”

正在仰头漱口的皇帝一瞪眼,

“咳咳咳!”

随后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皇帝好不容易平息下去,他看着皇后道:

“这个逆子说什么?”

“阿嚏!阿嚏!”

正在回曲园街的徐载靖揉了揉鼻子,

后面马车里的花想探出了头,看了看徐载靖后又缩了回去,

随后传来了三个小女使在讨论回去给徐载靖熬一碗驱寒汤药的声音。

其实,

今晚徐载靖逛到后面,主要就是陪着自家义弟卢泽宗和廉国公三房的六个姑娘在逛,

齐衡跟在徐载靖身后,在逛到一半的时候,因为长柏、顾廷烨他们在,

齐衡便被墨兰和如兰拉着猜起了灯谜。

徐载靖看着朝前走去的卢家众人,只能牵着卢泽宗跟了上去。

如此也就渐渐地分开了。

虽说古代元宵花灯烛光的亮度不如现代花灯的灯光,

但是花灯构思巧妙,表演也是精彩纷呈。

从呲花的样子看得出,不少花灯的表演都用上了火药。

元宵佳节,

汴京不少平日里不怎么出门的闺阁女儿们,都借着今日出来逛逛。

如有了婚约的申和瑞这般的,还能借着今日自主或者被动的,跟姑娘见见面。

当然,能出来的勋贵官眷姑娘们,不论平时还是今日,院儿里还是车里,自然也是熏香的。

走路或者坐马车逛花灯,总是有或淡或浓的香气在空气中飘散。

徐载靖心中的那句‘宝马雕车香满路’,倒是能真真的描写这一番情景。

这些味道加上火药燃烧的气味,让鼻子有些灵敏的徐载靖和青云,

一路上,面色也是一直在不停的变化。

花灯看的差不多了之后,

徐载靖想要找其他人是不怎么好找的,徐载靖看着因为拥挤的人群,被挤的有些少的卢家仆从,

还有一脸憧憬的想要继续骑马的义弟卢泽宗,

他只能带着人半护送半陪伴的骑马绕过了皇城,朝北边的惠和坊走去。

一路的花灯照耀下,

徐载靖陪着卢家众人来到了皇城东门东华门外,

此时,

东华门的宫门门楼上挂着灯笼,

宫墙附近也不黑暗,因为有不少人打着灯笼,或者马车上挂着灯笼,

还不时的有说话的声音传来。

徐家和卢家两家的车马,加上还有同行方向,大约也是从南边赶回去的几驾马车,车队是不小的。

从东华门朝东走的几家人,便在路口稍稍让了这么一下。

为首的就是柴家的车马。

在宽阔的汴京街道上,徐载靖坐下的马儿实在是太过扎眼,

尤其是他身后的马车上还挂着‘徐’字的灯笼,

路边,掀开车帘正在看着车外是哪家经过的柴夫人,目光一下子就看到了一行人。

“来人,去问问是不是勇毅侯家靖哥儿!”

车旁等候的婆子赶忙朝前两步,道:“可是勇毅侯府徐家的五郎?”

青云在一旁赶忙应是。

柴家后面的荣家马车内,富昌侯大娘子一愣,道:

“嘶,燕儿,你哥哥是不是说去找着徐家哥儿玩耍了?”

荣飞燕:“是,哥哥是这么说的。”

结果自己都准备跟着哥哥去看花灯了,却被自家母亲拉着进了宫。

富昌侯大娘子也说道:“去,问问靖哥儿,可有看到咱们家显哥儿。”

“是,大娘子。”

路上,看到徐载靖驻马停留,

卢家的马车也停了下来,在一旁等着。

很快,柴家的马车就驶了过来,

在仆役的灯笼光下,

马车里的柴夫人掀开车帘,看着一旁的徐载靖,笑着道:

“靖哥儿,这么晚怎么还朝北走?”

徐载靖在马上微微的躬了一下身,露出了大氅下,正有些迷糊的卢泽宗的小脸,道:

“夫人,宗哥儿说喜欢骑马,卢家仆从也被挤丢了不少,所以便来准备着去一趟惠和坊。”

听到说话声,又感受到了些凉意,一路走来有些困的卢泽宗醒了过来,和柴夫人见了礼。

柴夫人点了点头,正要说话的时候,柴铮铮在她旁边靠了过来,

笑着歪头看了车外的徐载靖一眼,还眉眼弯弯的和卢泽宗挥了挥手。

这时,

荣家的管事妈妈走了过来,灯笼光下福了一礼,道:

“见过夫人,见过五郎!我家大娘子差奴婢来问问,可有见过我家显哥儿?”

徐载靖道:“看花灯的时候,我们就散开了,倒是没再见过他。”

“谢五郎。”

说着管事妈妈朝后走去。

柴夫人道:“去柴家和惠和坊一条路,不如我家帮靖哥儿你把人送回去?”

徐载靖:“多谢夫人好意,也没几步路了。”

说话的时候,自南朝北走的马车已经过去。

徐载靖控着马儿走到一旁:“夫人,可以走了!”

柴夫人放下马车窗帘前道:“靖哥儿自去忙。”

徐载靖应了一声后,驱马赶上了前面的徐、卢两家的马车。

荣家管事妈妈在马车边一通回报后,便也跟着马车朝北走去。

荣飞燕悄悄的掀开窗帘,

视野里只有沿路的店铺门头和挂着的花灯、灯笼,却是没有骑马之人的身影。

马车辚辚的走着,

还未到惠和坊,徐载靖就碰到了在路口马车里等着,前来接卢泽宗的李大娘子。

没多寒暄,徐载靖便转头回程。

荣家,

和母亲在二门分开,

灯笼的照耀下,荣飞燕一开始的脚步还算平稳,但是到了回雪院附近的时候,她脚步快了起来。

进了院子后直接道:“走,去绣楼。”

来到二楼后,女使正要点蜡烛的时候,却被荣飞燕阻止,

随后,荣飞燕嘴里念叨着:

“惠和坊!惠和坊!在哪个方向来着?”

一旁的细步道:“姑娘,应该是这边。”

荣飞燕低声道:“灯笼放外面,开窗!”

一股冷风铺面而来,

窗外的街道上,两个骑马的身影,正在和一架马车朝这边走过来,

荣飞燕眯了眯眼,能分辨出马车灯笼上的‘徐’字。

路边的花灯不时的照出某人的身影,

荣飞燕在窗边双手托腮的瞅着那人,

那人侧头看来,

‘我在暗,你在明,哼,伱又看不见我!就看你!’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