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虎蹲炮

佑元年,正月初八。

身处在治府议事堂中的周钧,看向站在面前的孙阿应,开口问道:“荐你为赤水军使的任职书,可看到了?”

孙阿应道:“主上,看到了。”

周钧:“军之大者莫如赤水,幅员五千一百八十里,前距吐蕃,北临回纥。下辖三万两千卒,乃是河西诸军甚至整个大唐,兵数最多的一只军队。只不过房琯南征长安兵败后,赤水军如今只有一万七千余人了。”

孙阿应犹豫片刻,回道:“主上,阿应……”

周钧:“怎么?担心自己无法胜任?”

孙阿应沉默。

周钧:“早先我就过,你还年轻,不可能永远做我的亲兵队头。早晚有一日,你要出去闯荡一番,成就功业。再了,我刚刚将王思礼攉为河西节度使,此人素有智谋,你在他手下做事,我也放心。”

孙阿应最终不再推辞,躬身道:“阿应必定不会辜负主上的期望!”

周钧笑道:“这就对了……哦,还有一事,你上任赤水军使之后,亲兵队中的那些人,你看看哪一个能够接替你的职位?”

孙阿应一边思虑,一边道:“班卫征聪慧,行兵打仗一点就透,但是早年混迹于市井之中,染了些顽劣的毛病,不适合作为护卫;张沿岭出身流民,全家老因饥荒而亡,此人仇视权贵,又渴望出人头地,性子着实功利了一些,也不太适合。倒是流民中还有一人,王翃,王六郎……”

周钧听到王翃这个名字,心中一怔,开口问道:“那王六郎是何处人士?”

孙阿应:“并州晋阳人。”

周钧:“可有字?”

孙阿应:“有,字宏肱。”

周钧听到这里,回忆了起来。

王翃在史书之中,可是唐肃宗时期的武科进士。

他少年之时酷喜兵家之学,研读兵书,戏习阵战操演,长成后以多智有威而知名乡里,宝年间被提拔为羽林军宿卫。

之后,他先后担任辰州刺史、容州刺史、检校礼部尚书、尚书省事、东畿汝防御使等等。

在任期间,王翃曾经领兵,数度击败岭南蛮人、吐蕃人和河西叛贼,被唐德宗称为护国上将。

周钧有些感叹,这样的人,居然成了流民。

想到这里,周钧对孙阿应道:“亲兵队头之位,便让那王六郎来做吧。”

孙阿应拱手称是。

待孙阿应出了议事堂,孔攸抱着一摞子奏折和公文,走了进来。

周钧看着那高过头顶的文书,颇感头疼,向孔攸问道:“不是已经看过了一批,怎么还有这么多?”

孔攸:“主上一人兼知三公,安西、北庭、河北、河西、朔方等地的军事和政务,自然有许多都要您过目……我已经筛选了不少,这些都是急务,还有许多不是特别急的,我整理成阚册,稍后再供主上过目。”

周钧叹了一口气,看着案台上的众多奏折和公文,从中先拿起了一本来自安西的书信,看了起来。

书信由匠鸿太学的毛顺所写,其中详细明了安西兵工厂新型火炮的研制进度。

李嗣业在第三次怛逻斯会战中,用火药和火炮击败了大食军队。

周钧看了那场战斗的报告之后,发现传统火炮虽然射程远,但伤害,非常依赖地形,而且在数量稀少的前提下,无法对敌军产生足够的威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