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童年节选题目养蚕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天成和小鹿是很要好的同班同学。

好到无话不说的地步了。

他说他正在养蚕呢。

天成很好奇,他就把天成带他家,端过来一个鞋盒,打开捂盖子,让天成看他养的蚕。

天成怀着好奇的心情,仔细的看着盒子底部,在草叶上趴着许多小蚕,每个有大米粒大小,几十个不止,有的趴着不动有的在爬,有的在肯吃草叶,好神奇啊。

小鹿看天成喜欢的样子,就让天成也养蚕。

他拿出一张纸片给天成,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小米粒大小的不知道什么东西。

小鹿告诉天成这就是去年的蚕子,拿回家去,用温水泡块布盖在上面,再预备一个鸡毛做的小刷子,就行了。

他还嘱咐天成:要预备一个纸盒子,明天一起去小山上挖苦毛。

按照小鹿说的,天成都准备好了,他们一起上了小山,挖苦毛,他还教天成认识桑树棵子,说蚕长大了要吃桑叶,吃得很多呢。

他们挖完苦毛,回到天成家,小鹿就赶快去看敷蚕子的情况。

小鹿大声说“快拿小刷子!小蚕孵出来了。”

天成拿着鸡毛做的小刷子给他,他用毛刷轻轻的把小蚂蚁大小的黑色的小蚕轻轻的刮起,放到放着苦毛的鞋盒里,一只、两只、三只......。

天成也有小蚕了,他也开始养蚕了。

天成和小鹿一起,每天早晨上小山上去挖苦毛——蒲公英,然后去喂小蚕,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蚕喂蚕。

他们怕蒲公英坏了,就用湿布苫盖在成着苦毛的容器上,保持新鲜感。

后来蚕长大些了,就变白了,它们开始吃桑叶了。

天成和小鹿一起去小山上摘桑叶喂蚕宝宝。

果然和小鹿说的一样,蚕的食量惊人,夜深人静时,都能够听到蚕吃桑叶的“唰唰“声响。

小鹿告诉天成,养蚕是他妈教的,这是第二次养了。

天成想怪不得他什么都知道呢。

他还还告诉天成,一般三个月以后,蚕就养成了,那时候蚕的通体都是透明的,他就不进食了。你就要把它们放到一个打容器里,最好有角,蚕在角落吐丝结茧。

如果要做蚕丝片,就预备一块板子,它就在上边吐丝。它吐丝做成的丝片可以做杯子垫用。

天成听的好神奇啊,他盼望着那一天的到来。

一切都如小鹿所言,蚕果然开始做茧子了。

有的在容器的角上做的,能够看到他们在里面来回的摆动着头,一下一下的做好茧子,然后把它收起来。

有的爬出容器来了,在屋子的墙角上做茧子。

天成也把他们找回来收在盒子里面。

天成和小鹿约定次年开春还养蚕,好有趣味啊。

天成向小鹿要蚕子。

小鹿说,看看你装蚕茧的盒子吧。

天成赶快去看,有的已经破壳而出了,变成了飞蛾了,在盒子里面甩子呢。

小鹿赶快让天成拿白纸,把蚕蛾子放到上面去,它就噗噗棱棱的在纸面上撒子了。

小鹿说,它在蚕茧里先变成蚕蛹,说着就剪开一个蚕茧的外皮,里面是一个深褐色的还来回摆头的蚕蛹。

看着天成奇怪的样子,小鹿说,蚕蛹是美食,可以用油炸着吃,撒点盐,“咯吱咯吱”脆香脆响的,好吃极了。

天成都咽口水了。

天成的蚕子多,就发给邻居发小和班同学,还和他们讲如何养蚕的经验呢。

一时间,他们住的那片排房,掀了养蚕的热潮了。

这天,刘老师让天成去办公室,天成感到莫名其妙。

刘老师是天成的启蒙老师,在天成天真无邪的童年,启发了他的爱好。怎么回事啊?

天成是从上小学开始喜欢写作文的。他写的一篇作文《雨水请》获得了高分,并且在班里让刘老师当范文读,还让大家还讨论,老师对这篇作文给与了很高的评价:说天成用了倒叙,用了修辞法——排比和象征。

天成受宠若惊,其实,他当时根本不懂这些,可老师懂,他敏锐的发现了这篇作文可以做范文读,可以让同学们讨论,可以现身说法,让同学们学习到新的知识。

可想而知,那堂课对天明的激励有多大啊!

天成一向认为,是小学老师启蒙教育的好。让他爱上了写作文了。

他也因此十分尊重和感激刘老师。

刘老师让天成讲讲养蚕的事儿,天成手舞足蹈讲的一气呵成。

刘老师听的津津有味,最后说,你就把你讲的写成作文交给老师吧。

天成回家写好《养蚕》的作文,次日交给刘老师。

这天上作文课,刘老师告诉大家,天成写的《春蚕》的作文获奖了,天成好高兴啊。

不久就发来了获奖作文汇编册,刘老师特意给天成两本。

天成看到自己的作文《春蚕》,看到辅导刘老师的批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大明白什么意思。

有一次,天成问老师什么那两句话的意思,老师说,这是古人著名的诗句,就是让人们学习春蚕生存的样子,像红烛一样燃放光明。

这就是人生的态度和选择啊。

天成也写了首短诗《煤》:燃烧自己,温暖照亮人间。

天成想起了刘老师,她就像春蚕,蜡烛,煤炭,把自己的一起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和她的学生!

天成感谢小鹿交给他养蚕,有了这方面的生活体验。

天成感谢刘老师,发现他养蚕,引导他写养蚕,不仅作文获奖了,还让他明白了人生道理。

他要好好学习,快快长大成人,接好革命的班,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此后,天成更加刻苦努力学习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