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为什么我总是不想回答咨询师的问题?

为什么我总是不想回答咨询师的问题?

做过心理咨询的人可能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咨询过程中,不是回避咨询师提问的关键问题。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大谈特谈。就是对咨询师的提问敷衍了事,有时甚至拒绝回答咨询师的问题。沉默很长一段时间。来访者总是不想回答咨询师的问题。

可能是因为咨询师的提问不恰当,引起了来访者的不适。此时来访者可以考虑是否继续和这个咨询师聊下去。但如果不是咨询师的问题,屡次出现不配合咨询师的做法,很可能是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产生了阻抗。

阻抗是指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回避某些敏感话题使咨询重心发生了偏移的现象。

阻抗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来访者借助生病可以获得两个好处。一个是通过症状,来访者可以表达潜意识中的欲望。例如一个在原生家庭中有过创伤的人,可能会用病症,表达自己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另一个是借助生病。来访者可以从家人朋友那里得到支持、理解和安慰。

这样的两级获益,是来访者有意无意的想要留在病中。此时来访者会呈现出矛盾的态度。一方面由于现实症状的痛苦和压力,他会表现的积极求助。另一方面在实际治疗和咨询的过程中,他又会表现的消极、回避,例如不积极配合检查,不愿意回答咨询师的问题。故意迟到,甚至忘了咨询时间。

常见的阻抗现象还有很多。例如在咨询前,来访者会莫名其妙的紧张,会感到心情压抑。也有的来访者会觉得咨询没用。所以,不停地更换咨询师等。

这些阻抗有些是有意识的,但大多数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阻抗容易消除。无意识的阻抗则很难对付。咨询或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强烈的阻抗是接近问题根源的一个信号,它提示着咨询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阶段。一个攻坚阶段。

如何克服阻抗是咨询的中心任务之一。所以当我们察觉到阻抗或者被咨询师告知自己出现阻抗时,不要慌,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他标识着咨询,正在逐步深入。

关于克服阻抗,一方面依赖于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来访者自己的积极力量。如想要康复的动机和面对问题的理智。解铃还需系铃人,面对自己内心的反向力量,除了咨询师的帮助,很多时候都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

为什么咨询师很少聊自己的事?

不少接受过心理咨询的来访者都有这样的疑惑。在咨询过程中,自己一直向咨询师吐露心声和秘密,但咨询师却说的很少,特别是咨询师自己的事情很少被提及。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很少谈论自己的事情,是为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来访者身上。但咨询师不是绝对不可以跟来访者说自己的事情。在适当的情况下,咨询师可以适度与来访者分享自己的的经验,协助来访者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感觉想法和行为后果,并从中得到积极启示。

这在心理咨询中被称为自我暴露的技术。当咨询师向来访者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时,来访者不仅会觉得咨询师很真实,很人性化。还会感受到咨询师的真诚和对自己的信任。

在咨询师的影响下,来访者也会更真诚的对待咨询师。并信任咨询师。

此时咨询师的自我暴露可能会让来访者做出同一层次的自我暴露。从而有机会面对自己正在面临的问题。进而获得成长。

例如当咨询师提起自己也曾有过童年创伤时,来访者会更愿意表露自己幼时的不幸遭遇。但咨询师的自我暴露是有限度的。如果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经常使用自我暴露技术,就会陷入被滥用的风险,例如,有的咨询师可能会沉浸在自己过往的经历中,使谈话的焦点从来访者转移到咨询师身上。

还有的咨询师在自我暴露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拿自己的长处反衬来访者的短处。这不仅使谈话的焦点离开了来访者,还会损害来访者的自我评价,抑制来访者的表达。

类似这样的负面影响在生活中也很常见。例如你失恋了,找朋友倾诉。可能你只想找个人吐苦水,但是朋友可能会为了表现自己对你的理解,大谈自己失恋经历。结果使你的痛苦没能得到很好的倾诉。

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很少谈自己的事情,可以使咨询过程更多的聚焦在来访者身上,从而更好的协助来访者进步与成长。

关于自我暴露技术的使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是咨询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咨询师的专业判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