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世外高人

星期天,老蔺改成骑自行车往苗山深处,漫无目的自在前行,一路看不尽的山光水色,青山叠翠,绿水澄清,乡间田野,心旷神怡,尽扫一段时间以来的烦恼、忧愁、惶恐犹豫。

只因好奇览胜,贪看江山之美,不顾山遥水远,一路只管往纵深行去。

人云:无限风光在深山,行到纵深处,远看高山峻岭,云绕雾缭。近观鸟语花香,微风拂来,遍地稻田婉如千层滚滚碧浪。看看将近一户农家,四周苍松翠竹围绕,门前弯弯曲曲一条小河,流水潺潺;

小河岸边,木桥不远处的柳荫树下,一老叟垂钓碧溪,悠闲自在。老蔺下了单车,停靠一旁,信步上前道:“请问大哥,这是什么地方。”

“满帘村,兄弟,从何而来,到此何干。”老叟头也不回的答道。

“大哥好,我姓蔺,从泉阳来,随意走走,您这鱼多吗?每天可以钓多少?”

“我信晏,当地人都叫我晏哥。钓鱼意在修心取乐,不在乎得多少。”晏哥回过头来,看上去五十多岁,庭满面圆,满脸慈祥,和蔼可亲,飘然一幅出世之姿。

老蔺笑道:“晏哥,您持丝纶、倚绿柳,难道意在钓王侯?”

“小蔺,这可不是磻溪渭水,你也不是周文王转世。”

老蔺于是近前柳树坐下:“晏哥,您远离尘嚣,来到深山老林小溪边垂钓,是直中取,还是曲中求?”

“无所谓取与求,每日只是闲看不尽溪水,滔滔前行,转眼间熬尽人生,两鬓成霜,可是青山流水依旧在,看尽古往今来尽是空。”

“晏哥是世外高人,必非等闲之辈,却如何到这绿水青山之中,定有不平凡的经历。”

“过去,我曾在事业单位工作,很喜欢那份工作,但就是看不惯官场虚伪、尔虞我诈、说假话的官场作风;不愿阿谀奉承、拍马屁,削尖脑袋往上爬;可是,那些狡猾奸诈的小人,一个个青云直上,飞黄腾达,趾高气昂,耀武扬威,视我等如同草芥,呼来唤去,愤然之下,辞职到乡村搞养殖业。”

“你不觉得孤独、烦恼而甘心隐居吗?”

“心静自然烦恼少,无为自会快乐多。”

“晏哥,我也曾经大河、小溪、湖中垂钓,总是得之甚少,其中有何学问?”

“钓鱼看似简单,里面大有讲究,‘投其所好’是关键,灵活多变是真谛:‘判鱼情,提竿时机难掌握,过早过晚都不行;时机来,集精力,高峰时期不多遇,眼要尖,手要快,争分夺秒创成绩;’

‘坦荡荡,融天地,修身养性乐何极;有收获,不要贪,否则总觉有遗憾;胜不骄,败不馁,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总结经验善积累;’

‘讲耐心,垂钓之中见品行。沉醉山水,养性贻年,陶冶情操,’天下事,道理同。”

……

“想不到钓鱼有如此深奥的学问,今日听兄一番指点,如拨云见青天。”

“蔺弟看来也是职场中人,闲谈举止无不显示属于求上进人士,今日忽然到此闲游,必是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难题。”

“晏哥,说实话,我为求真理努力奋斗,十几年来,孜孜不倦,深夜秉烛苦读导师著作,领袖选集,广读哲学、政治经济学、主义原理,分析经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研究共同社会向前发展的道路,我读的理论书籍几大箱,读书笔记厚厚几十本。

可是,非常遗憾,到头来,竟然不如人家一句话,不如一包烟、一瓶酒、一个酒会,更不如提着什么东西去领导家拜访有效管用。甚至比不上一个什么理论都不懂、什么书都不读的庸才。

晏哥,我就是不明白,你说我学那么多理论东东,做了那么多事情,到底有什么用,越是正直无私,在现实生活中越是寸步难行,处处树敌,不断地翻跟斗,屡遭打击

(本章未完,请翻页)

、阴谋陷害,这是为何。

那些所谓小人,看似不干一事的平庸之才,天天下棋打牌、结党营私、成天抱着一团吃喝玩乐,反而个个得意洋洋,弹冠相庆,官越做越大,前途辉煌似锦;永远在我上面,受他指挥。真是百思而不得其解,”

“蔺弟,恕我直言,看你面相,是一个正直无私,不会玩弄手段、不搞阴谋诡计正人君子,从性格上看,耿直不善于变化拐弯,宁可直中取,不愿曲中求,是一个擅长于做学问、爱学习研究的智者,不是官场中人。学者与政治家,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事业成功不仅仅是以当官、发财为标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却教人只有当官封妻荫子、青史留名,才是唯一成功之道,才有所作为,出人头地,才是英雄,此种观念,至今阴魂不散,依然左右着现代人行为准则,万般皆下品,唯有当官高,儒林外传是最好的说明。

善良的人们以为,当官的是好人,是英雄,是道德仁慈的父母官;不曾想,坏人也可以当官,有时还可以做的比好人还要好,理论与实际上大相径庭,出人意料。

德与才实际上两者可以背道而驰;有才无德者可以作官,有时还可以做更大的官,有德无才者不能作官,德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德高万丈者受人尊敬,却敬而远之;才智过人的一定倍受人喜爱,宠幸有加,故能青云直上。

德才兼备,说说而已。

从秦皇汉武,到雍正、乾隆,表面上看起来雄才伟略、英雄盖世,实际这些政治家,哪个不奸诈狡猾,就是诸葛亮,这样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政治家,同时代的人,就直接揭穿他是一个奸诈之徒。政治家不同于道德家,官场更是一门违反道德常理的艺术,所以就有了厚黑学的研究者。

宋襄公是一个仁慈的慈善家,他的观念用于战争,最后的结果是兵败身亡。如果政治家都像宋襄公一样,墨守道德理念,将道德运用于官场、职场、战场,必败无疑。

理论学说与实际生活斗争策略,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方式,兄弟之所以会对理论产生疑惑,是将不同的概念混同一体,不加区别,死搬硬套,焉得不败?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兄弟为什么会遭到别人的诬陷打击,因为你成了别人前进的绊脚石,别人要走你的路,必然是把你挤走,结果是你无路可走。”

一席话,使老蔺如大梦初醒,恍然似‘千里东风一梦遥,虎兕相逢大梦归。’半响说不出话来。

“也罢,今日难得兄弟到这里,那是缘分,吃了午饭再走,无以佳肴待客,只好将钓来的新鲜鱼招待,别不起眼,那可是绝对的绿色食品。”

“晏哥,这可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多有打扰。”

“蔺弟不必客气,离此不远,约百多米,就是我的蛙居。”

说话之间,早到了晏哥的‘茅庐’隐居,一处百多平方砖水泥结构的普通民房,院子宽大,四周林竹花草,相互衬映,清奇幽雅,胜景悠长,院子内鸡鸭犬之声相闻,左右厢房两边排列,进到厅堂,晏哥彻上一杯茶,然后晏哥即刻动手、老蔺帮忙,一起做了一顿简单淡饭素菜的午餐,餐后泡了一壶茶,老蔺开口说:

“似兄长这等观念抱负,理应求取功名,立身于廊庙,垂名于竹帛,却如此失志林泉,埋没于樵牧,与草木为伍,实在可惜。”

“蔺弟见笑了,为兄久处山林,早已无意功名利禄,属于闲散安逸之人,忙时自理菜蔬,闲看花草,钓鱼,不时抚琴自娱自乐,自我陶醉。”

“不瞒兄长,此等仙境,着实令人羡慕不已,小弟神往已久。”

“相识满天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下,知心能几人?若不见弃,可否和蔺弟以兄弟相称,虽不似桃园三结义,但足以不负知音契友,蔺弟以为如何?”晏哥笑道。

“兄长乃高人,小弟有幸相识,得以晏哥为兄,已三生有幸,小弟为一庸人,晏哥不嫌弃,只恐有辱俯就!晏哥如此博学多才,真使小弟佩服不已,此生此愿已足。”

……

无话则短,有话则长,俩人谈得正欢,不知不觉已经下午,老蔺说:“今日偶遇晏哥,听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情此意,终身难忘,时候不早,只得辞别大哥,十分感谢今日兄长的盛情款待和教诲。”

晏哥说:“兄弟难得相遇,不知何世修来的缘分,意欲曲延兄弟相住数日,未知可否?”

“小弟非不欲从,怎奈明日还要上班,不得不告辞,来日方长,如兄不嫌,改日定当再次领教。”

晏哥举杯中茶道“兄弟是职场中人,身不由己,以茶代酒,权当为送行,我与你相见何太迟,相别何太早!”

老蔺闻言,不觉眼中滋润:“‘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盛情杯茶当辞行,

何日再得听忠言!若兄不嫌,一定要去我那里光顾,我在市冲焊配件厂,只要到那里一问,众人皆知。”

“兄弟真至诚君子,也罢,下月今日,还是你来兄处,看看山清水秀,不比你那鸽子笼强得多。

蔺弟今日出行,意在山水之外,蔺弟看来是个爱学习、读书,积极上进,有理想、欲有所为的年轻人,并且是一个有地位、有身份之人,但每前进一步,都艰难曲折,尘途坎坷;都遭到小人的阻挡、诬陷,目前暂时陷入迷惘、徘徊之中,不知路在何方。”

“晏哥真不愧世外高人,看破凡俗,今日一别,敬求兄长为愚弟指引迷途。”

“大哥有句忠言相告,古云: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身在职场,顺势而为,吃人家的饭,拿人家的钱,替人办事,与人相处,并非你所想象的那样崇高,不可任自己的想法而为。

词云:顺其嗜欲,言好避恶;凡事随大流,不得妄议论非。所谓反潮流、逆势而行,是特定条件下暂时策略,不可任意运用,否则必遭杀身之祸;

低调做人,甘为人下,莫谈是非,政治奥妙无穷,并非以主义思想而定是非曲直。为兄下月今日,准在小河边侍立拱候,不敢有误。”

“大哥教诲,时刻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晏哥直送至村头路口,各各挥手而别。

不知不觉,日月如梭,很快又到了相约时间,那日,江秋起了大早,仍然骑着自己的‘宝马’自行车,一路哼着命运交响曲,准时到了小河木桥边。放眼望去,不禁愕然,诧异得目瞪口呆,那晏哥的住房已经平为废墟,江秋在那里思之良久,绕着柳荫树下走了个来回,暮然发现,柳树上有几行字,走近一看。原来是晏哥留下的:蔺弟,近日遇到了麻烦,现已搬往大山深处,另谋生路去了,地址未定,有缘我们将再会。

看后懊悔不已,信步往村中一路行来,村子不大,只有几户人家,碰见一大爷,便上前询问:“请问大爷,村口那独家晏哥,为何不见了。”

大爷答:“半月前,那晏哥不知得罪何人,村委说他违章建房,没有得到批准,已经强行拆除,现在也不知往何处去了。老弟,你是他什么人,找他干什么?”

“我是他的朋友,专程来拜访他,顺便到处走走。”

“哦,你随便看,到家里吃了饭再走。”大爷很热情。

“谢谢大爷。”老蔺告别大爷,向前走了一段路,顿觉索然无味,怅然若失,伫立良久思量道:当时竟不曾问得晏哥的妻儿家人如何,以为第一次相遇,就问人家长短,属于不礼貌,只道是来日方长,自会慢慢明白,不想如今却成为遗憾。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