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斗转星移

不日,老蔺到总厂办事,顺便找鲁副总,诉说工作困难,求解脱困境之方,鲁总无奈的摆摆手说:“你的情况,我早已耳闻,你为何不早来,尚有对策,自己的前途不主动寻求,难道别人求你不成;如今木已成舟,谁也无回天之力,墙倒众人推,危墙之下,你还是早早定下如何退却之计,以待天时;不妨回到总厂技术岗位,免得自取其辱。”

从鲁总那里出来,果然,不出老蔺意料之外,老蔺心里明白,鲁总和自己本无任何师生情、患难之交、更无亲戚关系及个人感情,当初被推荐到分厂,纯属于工作需要应急而已。

找领导求助不过是自讨没趣,此次无意造访领导,不过顺路试探,其实心里早有自己的谋划和打算。

郭老板的玻璃厂产品找不到出路,日益陷入艰难、停滞不前,即将进入倒闭状态,工人辞退了大半,看看实际已进入停产状态,加上负债累累,老郭召集他的领导集团议事,成员董事司马垠提议说:

“上次汽车集团分厂蔺厂长前来,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建议,这是一条起死回生的唯一道路,但没有他来打通道路障碍,就成了一句空话;今听说老蔺在分厂遇到了困难,正好趁此机会,郭厂长可以再次邀请,并许予重要职务和高薪,则大事可成。”

找个借口,郭老板设宴招待老蔺;酒席上,人不多,只是关系密切的几个人,郭老板此时拉住老蔺的手,郑重的说:“我这是第三次前来,不为别事,是真诚邀请蔺厂长,到我处任厂长,望老朋友以友情为重,帮儿时朋友一把,此大恩绝不相忘。”

司马董事也在一旁恳切劝道:“自从蔺厂长光临我处,提出重要决策,我们曾十二分努力,都无法完成您的计划,我们几个领导班子成员都热忱盼望,您能亲自领导指挥我们,这是全厂职工的心愿。”

蔺厂长推辞说:“郭厂长有那么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与您共同创业的同事、朋友想帮,没有办不成的事。”

“要想打开产品销路,进入汽车集团,没有您真的不行,这绝不是恭维话。”郭厂长接着说。

厂办干事童修竹,与老蔺关系密切,在一旁劝蔺厂长说:“既然他们这么真诚邀请,总比自己去应聘强万倍,何必苦苦推辞。”

另一个老干事颜绿筠则直接道:“如果蔺厂长辞职前往,我和小童、强丰乐三人情愿鞍马相随,与蔺厂长共闯创业。”此三人因前段时间,坚决支持蔺厂长的各项措施,因而受到新班子的排挤,故而愿意追随蔺厂长,换新的工作环境。

老蔺听后大喜,这才决意辞职前往玻璃厂。

玻璃厂领导班子上,老蔺继郭老板致欢迎词后说:“自从市里成立汽车联合公司以来,各大小配件工厂、企业到处雄起,钣金、塑料、电器、音响、玻璃、装饰材料等配件工厂,已经成为汽车公司稳定的合作厂家,此可用为友好合作伙伴,不可与之争饭碗。

其中玻璃配件,全国已经拥有几百家玻璃厂,大型玻璃厂家雄据主要市场,号令天下,坐拥亿万资产,此诚不可与争锋。

但在我市,却仅有我们独家玻璃厂,汽车公司虽然已有国内玻璃厂对其供货,但需要昂贵的运输费、又受供货时间限制,我们在这方面却拥有货物便宜、供货随叫随到的优势,公司不会不注意降低成本,这就是优于其它厂家地利条件,如果我们再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必能使我们现在的产品,由占有汽车公司的极小份额,将来扩大到占据主要位置;

而且市政府大力支持地方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此为天助我厂,这就是所谓天时,此时正是用武之时机,郭老板不紧紧抓住更待何时?

现在我们玻璃厂虽然处在困难时期,但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又有与总厂的良好关系,这就是我们的人和,只要打开稳定的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路,努力使产品成为汽车公司内主要供货单位,工厂就有了发展的未来;产品没有销路,工厂就无法生存,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

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工厂管理改革,稳定工人、管理队伍,不允许随意的裁员解雇,也不是将他们置于你死我活的互相煎烤;

制定多劳多得的制度,制裁那些吃大锅饭的懒汉,工厂虽小,按照大公司环境、管理方式进行规划改造;我们的改造模式。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除掉弊病,吸取先进的经验;将来,工厂的发展,要实现多产品、多条腿走路,我们还要发展底盘、钣金其他产品。

所以,既然我们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那么,内修工厂管理,外结汽车公司、国内厂家关系,上顺天时,下和员工人事关系;诚如是,工厂兴旺,职工拥护,则工厂大业可成,做大做强不再是梦想,在座各位何愁成不了大土豪?大家认为如何?”

郭老板眉开眼笑说:“蔺厂长一番见解,如同拨开迷雾见青天,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未来前途无限光明,如何打开市场销路,这项重任只能寄托在蔺厂长身上了,现在我宣布:厂内事,我主持,厂外事务,蔺厂长决断,如有不服,立即撤换。”

老蔺和郭厂长各自心里明白,郭老板以前他们之所以不成功,而是没有老蔺原在汽车总厂的关系和优势,郭老板他们恰恰是利用了老蔺这一点。

此后,老蔺将玻璃厂更名为汽车配件厂,逐步实现产品更新转型,正式成为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专门为汽车总厂供应零件。

经过半年的努力,工厂由亏损变为盈利,企业经过几年的艰辛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厂房、设备逐步更新,慢慢具有批量生产小型现代化规模。

原来在分厂无法生产农用车,在这里居然已经实现,成为市里一个重要汽车生产的小型基地。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