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出四倍

苏麦一路把陶云华送到家里为止。

她身上和脸上都有烧伤,这段时间都不怎么出门,眼下也就是头发遮了伤痕,才敢进镇里。

人送到,她就要走,陶云华拉了她一把,从屋里拿了一把糖,放到苏麦手心里,轻声道:“你看到了,我现在受了伤,短时间内没法四处走动,你什么时候凑够粮食,就什么时候送来,不用着急。”

苏麦抓着手里的糖:“我回去准备准备,后日上午给你送来。”

她得先确定自己那小块地能种出稻谷来。

实在不行,她可以在村里收,大多数村里人都舍不得多吃细粮,稻谷收下来,大多都是换出去了,她花钱去收,有的是人愿意卖。

实际也确实可以收一些,做做面上功夫。

“行,你说了算。”陶云华笑着道谢。

苏麦离开后不久,有人上门来瞧:“你家出去那小姑娘头发怎么散着?”

“我不小心崴了脚,人家扶着我回来的,是个好姑娘,”陶云华说道,她不愿意与多嘴的话多说,“你换到粮食了吗?过了这一季,以后再要换粮食可难了。”

“哎呦,我差点忘了,跟人约好要见面的。”好奇的人连门都没进,转身迅速离开。

后面陆续有人过来,没进门就问:“云华,我听说你崴了脚?”

再没有人提到披着头发离开的苏麦。

苏麦走的还是老路,爬过小山往回去,路上又摘了些能吃的食物。

这一来一去,包括送人回家,耽误了些时间,等她回去的时候,村子里也热闹起来。

赵晴晴特地来找她说话:“我听说村里人发现了一片野栗子林,等把那些栗子都摘下来,每人都能分上好几斤呢。”

“到时候你们可以过来我这里炒栗子。”苏麦道。

“行,只要你答应,我当然求之不得,”赵晴晴笑了笑,又着急,“不跟你说了,我下去多听一听,这次分栗子,咱们知青肯定也要有的。”

栗子是多捡的,肯定按人头分,苏麦想着她应该也能分到一些。

不过她那小田地,应该没法种栗子。

苏桂香不知听了谁的话,上来就是一顿埋怨:“你身体还没好,怎么一个人出去了?捡了什么……蘑菇、野菜,就这么点东西,值得你费心费力,我替你捡回来就是了。”

说着,她从自己的背篓里倒出半背篓的野菜。

数量远超苏麦找回来的量。

“阿婶……”

“你一个人能吃多少东西,给你拿回来那么点细粮,都要吃那么多顿,”苏桂香皱着眉,“你也别觉得欠着我,我以前在你们家住过一段时间,照顾你是应当的。”

苏麦不说话了,她吃的不多是因为掺了黄豆,不是没吃饱。

苏桂香又帮着她收拾屋子。

苏麦跟在她身后:“阿婶,我今天救了个人,镇上的,她说要买些细粮。”

“镇上的?”苏桂香回头,“倒也行,人家要多少?”

“二三十斤,”苏麦道,“她说给我两毛二一斤,我应了,阿婶家里的细粮,要卖吗?”

“你跟我说两毛就是了,多的那两分是人家特地给你的吧?”苏桂香并不怀疑苏麦的话,“这价格可以,卖谁不是卖,搭上镇上的人,以后要买点工业品,也能找找路子。”

苏麦点头。

苏桂香又道:“待会儿我去拿十五斤粮食,你拿去,我只要2毛钱,多的你自己拿着。”

苏麦看她,苏桂香拍了拍她的肩:“你最好多攒点钱,这次分的栗子,你也对外说全换了,回头你多拿钱出来,人家不会多想。”

苏麦看着她瞪大眼睛。

苏桂香微笑:“知青会愿意要的,人家口袋里有钱。”

苏麦抿了抿唇,果然她跟赵晴晴他们的交易,瞒不过苏桂香,不过苏桂香应该不知道她总共卖了十斤黄豆出去,不然她肯定会多问。

这时候也是这一点好,卖多卖少隐蔽的很,大家都藏着掖着。

但之后的话,她手头的粮食还是要以送去镇上为主,大队里这边卖粮食,还是不隐蔽。

苏桂香走了又回来,果真带了十五斤稻谷过来。

稻谷碾成大米,也要掉一些斤两,但这时候都这么卖,陶云华在镇上,应该也能想到办法去碾米,到时候掉的斤两,就是她自己承担。

至于剩下的那些,苏桂香没有问,苏麦自然也没有多说,只是透露以后万一再有需要换米的情况,会去找关系好的几家。

屋子里的小田地,苏麦又收了一茬黄豆。

随后将稻谷撒下去。

稻谷落地,原本只带着微微湿润的地面便多了一些水,变成了水田的模样,这也意味着她确实可以在这一片种出水稻来。

晚上这顿她吃的是白米饭,香香软软的米饭,吃的十分舒心。

这段时间的修养,她的嗓子比之前好多了,至少现在不会再出现说几句话就嗓子疼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喝水嗓子疼的情况。

但她还是尽量避免说话,免得好不容易好起来的嗓子又坏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她走到后头的自留地,拿着盆往地里泼水。

这块地自从种下蔬菜,苏桂香便时不时来看,到现在冒了芽,她才不再看,只是叮嘱她浇水拔草。

种的好的话,再过一个月两个月,她就可以吃到自己地里种出来的蔬菜了。

村里组织要去山上摘栗子,大家都兴致勃勃,苏麦没去,也没有人说话。

临上山之前,赵晴晴悄悄与苏麦说话:“昨天山上那片栗子林不少,虽说要均分,可上了山的人,口袋里总能悄悄放上一些,塞的鼓鼓囊囊的,也有了两三斤,那才是赚呢。”

“那你也悄悄藏一些。”苏麦道。

“那肯定的,我怎么会错过这样的机会。”赵晴晴高兴道。

苏麦照例自然是不去的,她也没打算去,屋子里那水稻长的很好,稻穗看着都沉甸甸的,她很在意能长出多少,就想时刻盯着。

大豆和水稻,能看出来两者成熟期差不多,基本都要一天的样子,但想要等到更成熟的状态,需要的时间就会长一些。

于是乎这些天过去,哪怕她掐着时间收获,时间也一点一点往后挪。

中午苏麦吃的是蘑菇野菜粥,将蘑菇和野菜切成细小的颗粒,跟白米放在一起煮,撒上一点点盐,煮熟就能出锅。

味道一般般,好在比之前的粗粮要好,就是这段时间总是吃粥,吃清淡的,她嘴里还是馋。

山上的人挑了一担担板栗下来,脸上都满是笑容,有人饶了路从苏麦这边走的,见她在院子里,还会笑着跟她打声招呼。

苏麦在院子里晒番薯,圆滚滚的番薯煮熟了,晒在阳光下,会一点点扁下去,等到它变得硬邦邦了,就可以切成小片,能在袋子里存上好久。

“你这番薯看着也好吃。”赵晴晴拖了一袋子板栗下来,眼馋苏麦的番薯。

“这玩意儿大家都愿意卖吧?”苏麦看她,番薯产量高,要不是不能一日三餐都吃它,家家户户都愿意种番薯。

可就算是这样,许多人的自留地里也都是番薯。

没别的原因,主要是量大管饱。

所以番薯的价格并不高,许多人都存了一屋子番薯。

赵晴晴干笑:“我买了,要不了多久就烤着吃了,之前不是饿么。”

苏麦看了眼自己晒着的番薯,她寻常没什么事,院子里又有一大片的空地,晒一点番薯跟晒很多番薯差不太多,道:“那我多晒一些,回头你要吗?”

“要,”赵晴晴立即点头,“我这两天给我爸妈寄点板栗回去。”

苏麦看她,她立即笑道:“他们见我寄东西回去,肯定会再给我寄钱。”

苏麦失笑,心想赵晴晴的父母一定对她很好,所以才会养成她这般的性子。

傍晚,板栗几乎都挑了下来,村子里比寻常要热闹许多。

苏桂香都没时间跟苏麦多说几句,上来看她一眼,往她手里塞了几颗板栗,就又下去忙活了。

外头再没什么人路过,苏麦便进了屋子里,看着沉甸甸的穗子,手指触碰上去。

依然是给她几个选项,但这次多了一个,上面的两个选项,一个是稻谷,还有一个是大米,从字面意义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

苏麦蹲在边上想了想,最终选择一样一半试试看。

收取之后,底下的植株跟之前的大豆苗一样,都会萎缩,然后被吸收进土里,她猜测是重新变成土地的养分了。

要真是这样,倒是不错。

稻谷和大米收出来,分别放在不同的两个透明柜子里,上面依然写着名称和重量。

稻谷637g

大米588g

苏麦打开两个抽屉,抓出了一小把大米,又看了眼标注的重量,忍不住舔了舔唇。

种水稻比种黄豆要划算不少。

黄豆一天出一斤多,水稻一天却能出两斤多,更不用说水稻的价格要比黄豆贵上一倍,相当于她种一天水稻,挣的钱要比种黄豆要多出四倍。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