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很惊人

方博洋这边太忙, 家里完全顾不到。晚上经常不回来,也就是给简书枚发个信息,说自己不回来。就算他晚上回来了, 也是倒头就睡。

简书枚几次想和他说个话, 都没时间,只能给他发信息:“这样忙下去对身体不好,你们就不能把节奏放慢点吗?”

方博洋只回了三个字,“别担心。”

简书枚也不好给他打电话, 怕打扰他工作了, 到公司也就忍不住吐槽了。

最近朱星宇轻闲了不少, 三个新人都开始正常工作了,把大量的杂活都做了, 他要做的事情少。忙惯了的人,又不好意思在实验室里无所事事, 就时不时的跑过来找简书枚他们闲聊。

听到简书枚的抱怨, 就说:“我前段时间那么忙, 我老婆也和你一样。”

“你忙还比他好一点儿呢。他一周也就回家一次, 儿子都很不满了。”

这确实太过分了, 大家也都说:“你还是要劝他一下, 别太累了。身体是本钱啊。何况你们家经济也不差,这么累,谁受得了啊。”

“你们以为我没劝啊。人家只叫我别担心。”简书枚也很无奈。方博洋这个, 是很有主见的,她劝了不少, 他总是说我自己晓得,你不用操心。

有时候她都巴不得方博洋干脆就不要干这种工作了,随便搞点什么, 赚个生活费就算了。方博洋投资理财样样都沾点,而且还搞的不错。

可是这种话她还不好说,方博洋是个事业心很强的男人,你想让他现在就半退休,是不可能的啊。

“难得我们现在比较闲。要是他也闲,我们还能凑一块聊聊,再找找赚钱的点子。”程秋华遗憾的说。

“是啊。”张进波和朱星宇也很赞同。

方博洋虽然不跟大家在一起工作,但大家的生活好像都有他的影子。特别是程秋华和张进波,一段时间不和方博洋在一起闲聊,还不习惯。

很多时候,这种闲聊,也是互相了解对方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扩宽自己视野和知识面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大家丛事的行业不同,接触的人群也不同。有时候你懂的,甚至觉得很平常的事情,

别人完全不知道甚至都没听说过。

就是通过互相之间的这些有意无意的交流,大家都能更多的,多方位的去了解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

这对大家都很有帮助,有头脑的人,也可以从中寻找一些商机。

现在新三角公司生意不错,不管是生产,还是机器维护,生意都很稳定。有几个稳定的大客户,大家就轻松多了。所以现在大家比较轻闲了。

而且修机器的活,又培养了两个工程师,再加上几个技术员,现在不是疑难杂症,程秋华和张进波都不用亲自出去修机器了。

这个工作,大半是管艳萍在负责,直接由她管理这些机修工程师。他俩多半时候也就是在维护客户,时不时的应酬一客户,与客户保持良好关系。

简书枚这边只要朱星宇不搞新产品试产,她也比较轻松。

朱星宇搞出来的两个产品,现在每月都有固定订单的下来,生产线都做熟了,也不需要他们跟着了。

人比较闲了,手头钱又多了起来,几个人就又开始计划新的赚钱点子。

上次说的到广市去买房子的事情,一直没来得及落实。现在房价又涨了一波,原本不太同意的何文静都觉得可以买了。

于是,程秋华和张进波立马说:“我们已经看好了几个楼盘。这几天让方博洋抽个空,咱们再去最后转一圈,就可以拿下来了。”

“等他啊,谁知道他哪天有空呢。”简书枚说。

“哎哟,你先和他说说话。也许他能抽一天时间出来呢。”张进波说。

结果,这天晚上回来,她发现久违的某人居然比她还早到家,正在陪儿子玩呢。

“哟,今天这么早啊。”

“恩,事情搞完了啊。明天后天我在家休息。”

“所以,你一共休四天啊?”简书枚惊讶了。今天才周三呢。

“对啊。有四天假,想出去玩吗?”方博洋问。再不休息他也受不了了。所以,项目一结束他就立马申请了休假。

只留了一个人值班,有什么意外事情应对一下,其他人全部放假了。再不放假,不止他受不了,其他几个同事也要造反

了。

老板也很痛快的答应了。

简书枚看了看儿子,说:“不了,你先在家好好休息两天。对了,他们说在广市看的房子,让你也去看看。”

方博洋说:“行啊。你不说,这事情我都差点儿忘记了。最近真是忙过头了。”

“那周六去吧,把圆圆也带出去跑跑。顺便去动物园转一圈。”简书枚提议。

方博洋这段时间太忙,没空陪孩子,而且方圆圆还没去过广市呢。动物园也是小朋友们最爱去的地方。这次也算是一举两午了。

“太好了,我要去。”方圆圆果然很感兴趣。爸妈好长时间没带他出去玩了。

方博洋说:“那程家的两个姑娘肯定也要去的。”

“去就去啊,三个孩子还有伴玩啊。”

方圆圆也说:“现在她俩乖些了,不会那么吵了。”

他的话,把一家的大人都搞的笑了起来。

简书枚问两位老人去不去,结果他们不想去,还说:“你们把孩子带走了,我们和老程老两口正好出去转转。”

两位老爷子想要去钓鱼,两位老太太想要去逛逛街,挺好的。

于是,到了周六,程家四口,方家三口,再加上管艳萍张进波,朱星宇和小刘,一共十一人,坐了满满两车出发了。

这么大一个购房团,又一次获得了各大楼盘的热情招待。

因为早就打听好了的,大家的意见很快就得到了统一,很快就选定了楼盘,买了房子。

出来后,何文静还说:“我都没想过,有一天买房子,我们还能像买个菜一样,这么快就搞好了。”

“很有成就感吧?哎,你们说,我们要不要各大城市都去买套房子?”管艳萍笑道。

现在大家经济条件好了,手中有闲钱,房价又一直在涨。她的提议还蛮吸引人的。

“想法是好的,但难以实现。我们又不是炒房客,要买的话,再去东市买一套就差不多了。难不成你想以后专业炒房吗?”张进波不太赞同。

炒房客这个词,其实也才开始冒头。大部分人还不太接受。

不止他不太赞同,其他人也都不太认可。因为目前为止,他们几家都

有三套房子了。再加一套就四套了,已经够多的了。

这次,就连方博洋都说:“我们不如再包两栋楼呢。”

包出租楼赚的不错,而且每月都有现钱收回来,比做别的生意更加靠谱并且轻松很多。

“行啊,那就再去找找看看。”张进波和程秋华都同意。

不过,方博洋也提出了个新观点,“其实我们买这么多房子,还不如直接买块地皮。以后地皮肯定很难买到手了,而且会不停上涨。”

“哇,你这个想法好大胆啊。买块地皮得多少钱啊?”大家都惊呼起来了。

“钱只是一方面,大家凑凑,估计也差不了多少。而且我不是说搞一大块地皮啊,咱们又不是房地产公司,但是你们可以以开工厂的理由,去搞块地皮,自己建工厂和办公楼。”方博洋又说。

他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就是前段时间简书枚偶尔提过,现在他们租的工厂,租金涨价涨的厉害。而且随着公司的壮大,地方还有点不够用了。

现在工厂本身的厂房全部占满了,因为没地方,他们还把厨房和食堂腾出来了,又在空地方,搭了一个钢结构的新食堂。把原先的一些空闲地方都占了,这样其实也不好,把大家的活动空间给占了。

而且住宿楼也不够用,只得把原先的几个夫妻房都腾了出来,让他们搬到出租楼来住了。住出租楼,虽然是大家伙包的楼,但公司也一样要给他们出房租,也增加了公司的成本。

而且如果工厂再扩大,就真的没地方了。因为能用到的地方都用到了。

现在如果换个新的大点的厂房,租金其实很高,再加上杂七杂八的各项开支,也很花不少钱。继续这样下去,公司在这个地方就很有可能呆不下去了。

所以,不少大工厂干脆往关外搬了,因为那边的厂房便宜很多,而且各地方还有一些优惠政策。

也有些公司,是直接在这些地方再搞个分厂。甚至的大公司,搞出七、八个分厂的都有呢。大家也都是为了节省成本。

“不错啊,这个想法挺好的。”程秋华被他说服了。

张进波也连连点头,“现在买块地

,盖厂房,以后我们就不用担心又涨租金了,也不用担心那些七七八八的各种费用了。而且如果以后我们工厂不搞了,还能把厂房出租给别人呢。”

“对啊。我们自己不搞工厂,厂房也可以出租。”

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

最后,简书枚给大家泼了盆冷水,“说的好像拿块地很容易似的。你们先去打听一下流程吧。还不知道我们私人能不能拿到地呢?”

“恩,是要去打听。”张进波说。

程秋华想了想又说:“我们尽量往偏僻点的地方去,关外的地皮肯定便宜。搞不好也很好交易。我们这种工厂,我想了下,迟早晚是要搬到关外去的。”

这真是个大趋势。关外比关内各方面的成本都低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