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朝代宗门

王璟山心中一动,放下手中木剑,问道:

“此话怎讲?”

但听吴砚歌并不粗犷的嗓音,在寂静的大厅中缓缓铺开:

“当今天下,修真司如狼似虎,盘踞江北;仙朝则偏安一隅,苟延于江南。千万无辜百姓,被束缚于灵田之上,饱受劳役之苦。那些崖山胎息之辈,自命为‘仙人’,却对百姓施以欺压与奴役,视如草芥,任意践踏……”

他的声音虽轻,却如同重锤般敲击在王璟山心上:

“自夏商以来,我神州大地何曾在和平‘盛世’,沦落到如此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境地?”

吴砚歌稍作停顿,让寂静存留片刻,再将目光重新投向少年:

“正所谓‘才高任重,能者多劳’。

“王璟山,你习得天上御剑诀,身怀绝技,自当肩负起拯救天下苍生的重任。

“你若今日离去,便是逃避责任,置天下百姓于不顾。”

王璟山听闻此言,默然沉思,显然是心绪有所起伏。

而一旁的文升,作为旁观者,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警惕之情:

‘江南士家对崖山派果然心怀叵测……莫非他们想利用璟弟的力量,图谋裂宋自立的大业?’

文升深知王璟山胸怀壮志,有济世救民的英雄情结,担心他一不小心,便会陷入士家设下的言语陷阱之中。

于是,文升毫不犹豫地迈出几步,直逼吴砚歌面前,语气中难掩质疑:

“你口口声声指斥崖山派不配为仙,难道尔等便是双手干净、清白无辜?视百姓如蝼蚁,肆意践踏——这些,难道不是你们江南士家常用的伎俩?”

“文公子,休要无端指责。”

吴砚歌闻言,亦是毫不退缩地迎上文升的目光。

他踏前一步,与文升几乎鼻尖对鼻尖,然后双手合拳,向右上角虚虚一礼,声音坚定而有力:

“我吴家自祖宗百年以来,一直恪守家训,以仁爱为本,持身清正从未有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之举。

“无论亲疏远近,我们皆以和善为怀,尽力周济困苦、扶助弱小。每遇灾荒之年,更是倾尽家财以助百姓渡过难关。

“我家又怎会做出那践踏庶民、伤天害理之事?”

文升嗤之以鼻,他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发的。

只见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场的三位大人,语气中透着一丝讥讽:

“听吴公子这意思,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正源变法,想来三位大人,必是家父与陆相的坚定拥护者。”

程样端起茶盏,刻意避开文升的逼视;

陈宜中则神态自若,微眯着双眼,仿佛因疲惫而昏昏欲睡。

唯独吴长因长叹一声,带着几分哀愁道:

“贤侄有所不知,莫说当年……唉,我等便是如今,也有苦衷啊。”

文升闻言,微微点头,仿佛深表理解般地说道:

“那是自然,身居庙堂之高,诸位的苦衷,想来定比寻常百姓要深重得多。”

站在厅门前的程紫瑜眉头微蹙,面露不悦之色,正欲开口反驳。

然而,程样却在此刻轻轻合上茶杯,清脆的碰撞声在空气中回荡。

他面容严肃,沉声对程紫瑜说道:

“茶已尽,紫瑜,你且去为我们续些热茶来。”

程紫瑜目光扫过桌上那几壶满满的茶水,心中明白这是程样在委婉地请她离场。

她虽然心高气傲,却也顾及自己的颜面与身份,于是顺从地应了声,走到程样面前,捧起那半满的茶壶,款步离去。

随着厅门再次轻轻闭合,众人只听得程样缓缓问道:

“剑仙可知,正源变法何以失败?”

王璟山在前往临安的水路上,曾与文升探讨过此话题,此刻他略加思索,便复述了当时的见解:

“执行变法者,恰恰是因变法而失去自身利益者。”

“所言极是。以我等为首的仙朝官僚,确实肩负了变法的执行之责。”

程样微微颔首,随即缓缓站起,步伐从容地迈向厅前:

“然而,我等之所以在变法中持保留态度,并非出于私利之考量,而是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以待来日拨乱反正,不得已而为之。”

这个回答的角度之新颖,竟让王璟山三人,一时间有些难以应对。

陈宜中从微寐中无缝惊醒,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仿佛早已准备好接过话题。

他捋了捋长须,开始详细阐述打好腹稿的“三大益处”。

“首先。”

陈宜中缓缓开口,

“强征凡人军队种植灵田,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灵田的产量与品质。

“凡人士兵,虽无修为,但胜在数量众多,且易于管理。

“在军纪与籍贯约束下,他们能够按照既定的规程和方法进行耕种,从而确保每一块灵田都能得到精心的照料,产出最为优质的灵米。”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王璟山三人,见他们听得认真,便继续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