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剿贼

“总镇,根据最新情况建奴德格类于六月初十攻破宣府镇独石口(张家口赤城县),建奴斥候沿龙门川南下出现在延庆州一带;六月二十建奴代善攻破得胜堡,堡内参将李全殉国,大队建奴骑兵直逼大同。之后建奴两路大军先后进攻保安州(涿鹿县)、怀仁不克,如今他们的大军屯驻在应州、朔州一带将两城团团包围。”

大明崇祯六年七月初一,在登州大营之中李信站在舆图前听着卢大海汇报从暗卫处打探来的宣大军情。卢大海每提到一个地点,李信就标记一下看一下后金的进展情况。

经过标注之后李信发现应州与朔州基本沿着桑干河连成一片,南部则是五台山、夏屋山、雁门关等,显然皇太极这次入侵野心不小,他是想直接将整个大同府给拿下。

但是李信知道皇太极此次入寇想拿下大同不过是幻想罢了,因为大同不但是代王驻地更是明代最坚固的城池之一。在原时空明朝灭亡前不管是蒙古人还是满洲人都拿不下大同。

到了南明时期大同守将姜镶更是凭借大同城坚固的城防力抗携带红夷大炮的多尔衮大军一年多时间,此次围城多尔衮几乎出动了北方所有的八旗贵族总兵力达到十万余人,号称“八王围大同”,最终还是灰头土脸靠消耗才拿下大同。

现在皇太极的军事实力必然还比不上获取了北方资源的多尔衮时期,他要想拿下大同更是痴人说梦。那么此战的结果不过是皇太极复刻“己巳之变”,在宣大地区掳掠财物人口,然后消灭一些明军的机动兵力罢了。

“来人!准备笔墨纸砚!”

等属下拿了文房四宝进来之后李信立刻开始给崇祯上书,在奏疏里李信讲述了自己的战略判断随后提出现在后金的辽东必然空虚,他愿意从登州出兵讨伐以解大同之围,这是围魏救赵之计。

可是李信的奏疏犹如石沉大海一直没有消息,直到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之后他才收到了崇祯的旨意。在圣旨之中崇祯先褒扬了李信拳拳报国之心,随后却拒绝了他进攻辽东半岛的要求。

崇祯解释道是他咨询了关宁军祖大寿等人的建议,众人都认为暂时不宜进攻辽东而是要先剿灭流寇。至于皇太极进攻宣大地区则由宣大总督张宗衡与延绥总兵曹文诏率部支援。

最后崇祯才给李信下达了命令,那就是让他率领三千人赶往山西填补曹文诏调走之后留下的空缺,由他领兵与各路总兵配合将流寇剿灭在泽州、潞州之间。

“诸位,朝廷命咱们带兵前往山西剿贼,你们可有什么意见。”

接到崇祯的旨意之后虽然不满于崇祯的命令,李信还是将众人都找了来商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毕竟此时不听旨意恐怕面对的将是朝廷的围剿与内部的众叛亲离。

“总镇,流寇如今聚集在泽州、潞州,两地地形狭隘不适合骑兵大规模奔袭,末将建议领步兵前往。”左光先首先开口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总镇,此次前往剿贼,我军并不惧怕流寇唯一可虑者是补给。要知道咱们登州军所需的火药、铠甲、兵器质量都远高于其他官军,末将只担心咱们的作战后勤不足。”

已经升任游击将军的庄子固则从后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毕竟这大明朝廷对于自己的士卒的态度向来是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

李信听完点了点头说道:“左将军所说言之有理,所以本镇决定三千兵力之中只带骑兵五百人,步兵则两千五百人。至于庄将军所说则可以先命后勤辎重出发在莱州、青州、济南、临清州等地备好物资,咱们大军随后再出发。”

“好,就这么办。”

众人听了李信的话之后纷纷表示没有意见,但是接下来李信的一句话却又让他们没了声音。

“此次朝廷命我等出兵三千人,那必然还要有人留守,你们觉得谁留守为好?”

李信说完这句话之后好半晌都没人开口接话,因为大家都知道留守的人就没有仗打,没有仗打就没有军功。所以他们都不想留下,你看我,我看你没人开口。

“既然你们都不说话,那我就点名了。庄子固此次出征之后,登州事务便由你来全权负责,记住不管谁在我出征期间想要插手登州军务都给我顶回去!”

“遵命!”

听到李信的点将庄子固无奈答应了下来,等听到李信的后半句之后他心里一惊明白了李信的意思当即大声向其保证。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信一边向信任登莱巡抚杨尔兴索要军饷、火药一边下令辎重部队开始出发。

新任的登莱巡抚杨尔兴是一个混迹官场多年的老官僚,他没有陈应元那么多想法也不想得罪李信,于是满口答应。对于如此配合的巡抚李信也投桃报李,暗中送了不少好处给他。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之后李信所部三千人正式从登州出发,在登州前往莱州的官道上旌旗招展、甲光曜日,众多的百姓纷纷跑到道路两旁围观。

毕竟这一支兵马在购买粮食、蔬菜以及其他生活用品方面出手甚为大方,再加上李信严令士卒骚扰百姓,使得这些老百姓并不怕李信所部。

特别是上一次哗变闹饷的时候,老百姓家一点损失都没有,更让这些登州的百姓知道这支兵马是可以让人放心的。所以在登州军出发的时候,众多百姓纷纷在路边对着士卒打招呼。

更有人带来家里出产的农产品进行售卖,当然并没有出现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景,老百姓的农产品都是明码标价的。但这种场景也让给兵马送行的杨尔兴目瞪口呆。

他没想到登州军在当地如此得民心,这年头能让老百姓不害怕的官军可太少了,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官军一到百姓逃散一空。

这也加深了杨尔兴不与李信作对的想法,他只想好好地在登州混下去。

【作者题外话】:第一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