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 朝鲜李朝2

不管怎么说吧,反正光海君如愿成了朝鲜李氏王朝的第十五任国王,任用了一批拥护他登基的大臣,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国家了。

做为朝鲜的国王,首先应该考虑朝鲜的利益,并在政策上予以实施。他确实这么做了,选择了一条务实路线,打算在崛起的女真人和正在衰弱的大明之间左右逢源。

一方面积极响应大明的要求在宽甸地区与女真争夺,以此换取了铁山炼铁厂和部分物资支援。一方面又私下与女真勾勾搭搭,为其提供了不少方便,比如购买火炮。

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因为光海君不想让朝鲜当大明的马前卒,他有野心,想摆脱大明的控制,让朝鲜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

做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这么想、这么做太正确也太应该了,而且在时机上把握的也恰到好处。大明在出兵朝鲜之后日渐衰弱;女真人在统一了各部之后崛起势头非常强劲;日本幕府则忙于巩固国内统治根本顾不上外部。

只要能让大明与女真人不断的对抗,朝鲜必将成为双方都要极力拉拢的对象,且是唯一的。在这种局面下朝鲜会获得大量好处,有地位上的,也有物质上的。

可是古人曾经说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光海君想的挺好,却忘了一件事,一件非常重要却又很习以为常难引起关注的大事,文化思想!

在朝鲜国内汉文化非常流行,与大明一样,朝鲜人也尊崇儒家。很多朝鲜官员的骨子里是看不上女真人的,觉得他们太粗鄙。

而且很多朝鲜人,包括贵族,都很感激大明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从倭寇手中拯救了国家。换句话讲,大明是朝鲜的救命恩人。反观女真人,不能说是世仇也差不太多。

现在恩人有难了,朝鲜国王和部分官员不光不帮忙,还与仇人眉来眼去,这让很多朝鲜官员、士人、民众非常不满意。

如果女真人能继续势如破竹,在与大明的竞争中占据上风,朝鲜国内的这股反对光海君的势力可能还不会强出头。

但是女真人大败,朝鲜国内立马就有人坐不住了,打算向大明朝廷说明情况。不是所有朝鲜人都忘恩负义,只是受了一小撮人的操控,大部分人还是心向天朝上国的。

这次出访大明的朝鲜礼曹参判,与王安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了,这种话刚开始不能明说,只是投石问路。如果大明朝廷有原谅朝鲜的意思,并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表达,他们才会进一步做出更积极的回应。

“你们谁负责收集朝鲜资料?”到了此时,洪涛已经大概明白朝鲜使节的来意,也觉得是该有所表态,只是光靠这点信息还无法判断朝鲜国内的真实局面。

想搞清楚这方面的细节,光靠礼部、司礼监和锦衣卫的存档恐怕就不太够用了。但没关系,不是还有个总参谋部呢嘛,成立两年多了,好歹也该有点贡献了。

“回禀万岁爷,是学生三十八。”从靠近墙边的椅子上站起一人。

“三八、三八……嗯,朕记得,你姓金,是边民的孩子。说说吧,这两年都搞到了点什么?”

在记人名方面洪涛一向不擅长,但记别人的外号却有点小天赋,虽然也达不到把上千个海户司孤儿都记住的程度,却能记住比较特别的名字,比如这位三十八。

总参谋部成立以来,表面上只是做为总参军机的服务机构,有点像通政司下面的中书科,全是笔吏,什么权利也没有。所以也未设总参谋长之类的具体职务,只有二十多名参谋。

但这全是表象,目前总参谋部是没有总参谋长,因为这个职位由皇帝亲领了,其余的二十多名参谋,每个人背后都有个小团体,无时无刻做着一些皇帝认为很必须,又不愿意被外人知晓的事情。

朱三十八就是专门负责朝鲜和日本方面的参谋,他本身就是朝鲜族,被欧罗巴庙收留时已经五岁多了,会说朝鲜话,也算是人尽其用了。

“……学生偶然认识了几位在京常驻的朝鲜通译,冒充皇太后族人,化名王圭,用了一些小手段获得信任,而后从他们口中打听到一些事情。这是整理好的档案,请万岁爷过目!”

朱三十八回身从挂在椅背的皮包中拿出几个本子,挑了一本恭恭敬敬的送到了王承恩面前。

“为何非要选择皇太后的族人?用了何种小手段?”参谋为了工作方便冒充身份,洪涛不光不反对,还很赞成。但京城这么多高官勋贵,为何偏偏选了皇太后族人,这就有点蹊跷了。

“皇太后族中善买琉璃酒具,朝鲜通译也有此意。”朱三十八很干脆的给出了答案,没什么可蹊跷的,只因为皇太后族人差不多垄断了京城的流光斋零售货源,而朝鲜通译又想做这个买卖。

“嗯,那就不用看了,挑重点的给朕说说!”对于这个理由洪涛认可了,皇太后族中确实有些人不太像话,但只是贩卖流光斋的酒具茶具,自己还能忍,随即挥手示意省去翻看的步骤。

朱三十八之所以不口述而是拿资料,主要是顾忌在场的人听到了不该听的内容,这是参谋们刻在脑子里的一项准则,无论海军、陆军或者总参谋部都一样,保密是第一位的。

“是!光海君的近臣在朝鲜被称作大北派……”有了皇帝的首肯,朱三十八立马接过本子,但并没翻开,站在原地开始了口述。

朝鲜与大明一样尊崇儒学,又是大明的藩属国,所以它的制度与大明极其相似,在很多方面甚至可以称为影子。比如官制、科举、太监、宫廷等等。既然是影子,那大明朝廷中的党派之争,必然也不会欠缺。

大明有浙党、东林党、阉党,朝鲜也有东人党和西人党。浙党和东林党是大明的士人集团,东人党和西人党则是朝鲜的士人集团。

东人党是在明宗时代依附于尹氏外戚的一群后辈儒生,其代表人物是金孝元。西人党的源头则是明宗时代对抗尹氏的一群前辈儒生,其代表人物是沈义谦。

金孝元和沈义谦在首都汉城的住宅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所以把他们代表的两个党称为“东人党”、“西人党”。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