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设计一款新的宇宙飞船

“设计一款新的宇宙飞船?”

孙平道在杨越说完后,先是一愣,随即猛地精神一振。

作为一个航天航空专家,中夏国的登月总工程师,孙平道在太空的各个领域都浸润极深。

在杨越搞出反重力技术的时候,孙平道脑海里就已联想到了多重应用途径。

核聚变动力火箭、核脉冲推进、太阳帆、能量帆、能量约束推进、离子推进……有了这些技术,人类制造大型的宇宙飞船,将不再是问题。

简单的说,以往制造出飞船的最大难度,是怎么将飞船从地球送到太空上。

小的飞船,没有足够的航行能力,携带的资源太少,无法进行内部可利用资源的循环,搭在的人员也不足。

像是如果目前的宇宙飞船去一趟火星,别的先不说,那迟缓的速度,里面的飞行员可能还没到火星就饿了。

就算最后达到了火星,很又可能,也没有能源再从火星返航。

这样的限制之下,使得远程星际航行,根本不可能。

而足够大的宇宙飞船,又因为火箭的运载能力,根本无法升上太空。

像长九火箭,运载能力能够达到140吨,可以将五六名航天员同时送上月球,这样的运载能力不可谓不强大。

哪怕是阿美利家,超重型的运载火箭,也差不多就是长九的水平,甚至几十年过去,阿美利的航天技术进步不同,在运载能力上,比长九还犹有不如。

可这样的运载能力,对于真正人们想象中那种巨大的宇宙飞船来说,依旧不值一提。

以海上的驱逐舰为例,随随便便的普通驱逐舰都是几千吨,更不用说航母了,轻型航母1-3万吨,中型航母3到6万吨,重型航母6到10万吨。

这样的庞然大物,以运载火箭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将其发射到太空上。

当然,在太空上的星际飞船不需要如海洋舰船那样的设计,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重量,可哪怕再缩减,体积一旦达到了那个大小,重量绝对都是在几千上万吨。

这样巨大的重量,在过去,想要发射上天,进入到太空,绝对是不可能的。

没有哪一种火箭能够有那样的推力,从燃料上来说,就已经超出了设计上的可能。

可现在有了反重力能量场这一伟大的发明,那么驰骋于星空的巨型宇宙飞船,将能够很轻松的就可以离开地球,进入到太空。

也就是说,星际航行成为了可能。

“只是要重新开始设计,可不那么容易。而且,按你说设想的,即便我们完成了设计,可具体飞船的建造,以及要让飞船真正具备长期的星际航行能力,还是需要很长的一个周期。”

孙平道静静的思考了一阵,又朝杨越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他大概是知道杨越的心思,就是想尽快拥有一艘能够进行星级航行的大型宇宙飞船。

可这样的宇宙飞船,要重头开始设计,并不是那么容易。

哪怕就是现在的登月飞船和只在近地轨道作业的太空飞船,别看他们体积小、重量轻,各种设施都极不完善,甚至若是长期在太空中的话,还需要定期从地面发射物资,以保证宇航员们的生活所需。

可就这样的宇宙飞船,从设计之初开始,不知道多少机械工程,流体力学,太空学等多方面学科的专家,绞尽了脑汁。

要想重新设计一款具备长久星际航行,甚至在一定程度内甚至能够实现一定程度自给自足的超大型宇宙飞船。

细节上的设计,确实不需要像现在的这些“小飞船”一样,严格去计算飞船的利用空间,反而可以放开进行设计。

但即便如此,许多系统性的工程,还是要经过详细的计算和安排。

比如,最简单的空气循环系统。

一艘一百米甚至几百上千米的宇宙飞船,所需要的空气循环系统绝对是重中之重。

此外,若是要能够进行长途跋涉的太空生活,那么太空船上,还需要将杨越设计的反重力能量场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

使得飞船进入太空后,具备与地球一致的重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船员在太空的生活时间能够拉长,不至于因为长期在无重力的情况下,导致身体机能的衰退。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其实也并不是一定需要重头开始设计。”

杨越这时又出声说道,“在太空飞行,宇宙飞船的形状和样式其实并不重要,哪怕是用一艘游轮,或者航母,哦,对,是潜艇,潜艇最合适,用这个直接进行改造就可以。”

“潜艇好,嗯,核潜艇恐怕更加合适。”

孙平道的思路同样打开,跟着凝眉思考起来,“核潜艇本身就用裂变反应堆,只要改成聚变反应堆,不但简单方便,还全面提升了性能。同时,潜艇本身的封闭式结构和空气循环系统,完全能够满足太空所需。”

在地面环境下,因为水的浮力缘故,是最能够模拟太空的环境之一。

潜艇、核潜艇虽然不能完全与宇宙飞船的设计思路一致,但某些方面确实有了共通点。

如果有了“水下航母”之称的潜艇来进行参考设计,那么一切就会变得简单许多。

而且,氦聚变反应堆的出现,将极大缩小能源供应占用的空间,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给其他系统或者生活的人进行活动。

“那我们现在就把这个想法报上去,看看上面的决定。”

两人详细聊了一阵,孙平道轻轻拍了拍桌子,兴致盎然地站起身。

这样的工程,杨越和孙平道可以参与设计,但最终落实到制造方面,还是需要动用国家力量。

以杨越和孙平道现在的级别,一个完整可行的想法,几乎没有任何阻碍,短短几十分钟后,直达天听。

而杨越不知道的是,此时的高层尚且在讨论,他将小型氦聚变和小型反重力能量场搞出来后,整个国家社会国际形势带来的变革。

一艘星际飞船,则让最上层坚定了某些信心。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