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收官之战

县尉阴沉着脸,道:“本官行事,轮不到你来多嘴!徐昀,如若识相,乖乖跟我回衙。否则,枷杻伺候!”

徐昀大笑,道:“县尉,你这些年跟着胡主簿狼狈为奸,鱼肉百姓,真当朝廷律法治不了你吗?”

“放肆!”

县尉怒不可遏,拔出腰刀,指着徐昀,道:“来人,给我拿下!反抗者,杀!”

弓手纷纷将箭头指向徐昀,捕手正要一拥而上,崔璟的侍从出现,拦在徐昀身前,单手跨刀,高举令牌,威风凛凛的道:“朝奉郎代天巡狩,谁敢妄动?”

县尉一时间骑虎难下,他没想到崔璟侍从竟然也在徐宅,看这架势,崔璟是铁了心要帮徐昀出头。

怎么办?

转瞬之间,县尉已看清当前形势。

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把徐昀牢牢控制在己方手里!

只要抢先拿到徐昀的口供,就算以后跟朝奉郎打御前官司,也有的扯皮。

可要是徐昀被带走,让邓芝升堂公审,他、胡主簿、杨简、胡景阳等人,一个也跑不掉。

“朝奉郎代天巡狩,巡的是河运河海运,地方抓捕之事归于尉司,大人无权阻拦,还请速速让开,免得误伤!”

侍从震怒,道:“你好大的胆子!”

既然撕破脸皮,县尉也开始无所顾忌,道:“你才是好大的胆子!区区傔从,无品无阶,假传朝奉郎的谕令,擅自干预尉司办案。来人,一并拿下!”

这些尉兵跟着县尉作恶多端,只知道听命行事,刚准备冲过来拿人,门外突然嘈杂声大作。

趁这微微愣神的工夫,一道人影快如骏马,突入院内,足尖轻点,又如鹰搏兔,纵身飞过衙卒们的头顶,落在县尉身旁。

接着刀光一闪,巡检司特制的环首直刀架住他的脖颈,铮亮的刀刃距离咽喉仅仅半寸。

寒意逼来,杀机入骨。

“巡检司奉差办案,缉拿县尉、杨简等人!放下兵器,从者无罪。”

于此同时,十几名巡检司的刀兵跟在身后冲了进来,训练有素的两翼展开,直刀所向,无人能敌,瞬间制服所有弓手,把威胁最大的弓箭缴械,然后对着不知所措的捕手和民壮们大喊:

“放下兵器,从者无罪!”

正是孟河带兵及时赶到,焦急的看向徐昀,道:“徐公子,你没事吧?”

这种场合,不方便称呼二郎,必须公事公办。

“我没事,多谢刀正!”

县尉面无人色,知道大势已去,道:“你……你们巡检司为何要干涉城中之事?”

孟河微一用力,县尉双腿发软,屈膝跪地,道:“巡检司听从崔朝奉的调动,为惩治尔等奸邪而来!”

县尉惨然笑道:“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巡检司……罢了,你们放下兵器,不要无谓死伤。”

哐当!哐当!

捕手们仓惶扔下手中铁尺,抱头蹲地,如刀俎上的鱼肉,瑟瑟发抖。

“刀正,胡主簿那边如何?”徐昀问道。

“胡主簿和胡景阳等人皆已归案,杨家也被暂时查封,放心!”

杨简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的肝胆俱裂,扭头就想逃跑。

徐昀戏谑道:“杨公子,这么急,往哪去?”

杨简听到他的声音,如遭雷击,立刻撒腿狂奔,还没跑两步,小腿骨被刀鞘横扫,往前摔了个狗吃屎,嘴巴磕到地上,直接崩了一颗门牙。

“抓起来!”

孟河收回刀鞘,两名巡检兵上前揪起杨简,粗暴的双手折叠往后,戴上枷杻。

徐昀慢慢走到杨简身边,如同端详名画般欣赏着他的尊荣,低声说道:“杨兄,你以前怎么对我的,徐某不才,愿加倍奉还。”

杨简发髻散乱,满脸血污,声嘶力竭的喊道:“狗才,你以为赢了我?呸!休想!”

“告诉你,我杨家在州府有人,就算邓芝崔璟偏向你,那又怎样?”

“周家的事,跟我无关!老子顶多就是信错了朱安,能有多大罪?”

“徒刑以上,县府无法自决,还得上报州府复审,到时看谁笑到最后!”

徐昀懒得再听他罗嗦,回头请示崔璟侍从,道:“大人,此子竟敢直呼朝奉郎的名讳,要不要请孟刀正封了他的嘴?”

崔璟侍从早对县尉和杨简这群人厌恶至极,徐昀所请,正合心意,道:“好!”

孟河捏住杨简下巴,没用巧劲,而是大力出奇迹,啪的一下,硬是把关节给扯了下来。

“呜……”

杨简的表情痛苦不堪,呜呜呀呀的说不清楚,口水不受控制的流淌嘴角,夹杂着血迹,哪里还有半点文人雅士、平阳豪富的仪态?

崔璟侍从稍觉解恨,道:“孟刀正,将涉案人员全部抓起来,押回县衙候审。徐公子,咱们也该回去复命了。”

“大人请!”

“公子请!”

经过刚才的交锋对峙,侍从对徐昀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有预感,就算没有朝奉郎提携,眼前这个少年,也会前途无量。

望着如烟尘滚滚而去的众官差,围观群众无不瞠目结舌,被这层层反转震的头皮发麻。

不是县尉来抓徐昀吗?

怎么杨简跳出来了?

不是说朱安叛主,指证徐昀是纵火案元凶吗?

怎么朱安却指证杨简栽赃陷害呢?

“哎,你看明白了不?”

“咋不明白?朱安放的火,杨简偷得画,县尉包的庇,徐昀顶的缸。”

“阁下贵姓?”

“姓黄。”

“黄兄,你可真是聪慧……”

两大聪明正在过嘴瘾,远处有人喊道:“大家伙都赶紧的,县令升大堂审案,许百姓旁观。快点快点,晚了可没好位置喽。”

县衙审案,有三堂:大堂,二堂和三堂。

三堂审小案和维护当事人名节案,可不穿官服,不用站班,不许百姓旁观,类似于后世的不公开审理。

二堂审一般的案子,限制旁观人数和职业类别,类似于陪审团之类。

大堂审大案,许百姓旁观,藉此行教化、明人伦、教大义。

“黄兄,你去不?”

“去啊,同去?”

“同去同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