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今日大兴

大焱朝有句俗语:温州名士,甲于东南。

意思是整个东南地区,温州的儒释道三教名流最多,影响力最大。

而沈齐星为首的永嘉五先生更是儒教里的大儒,开学院授课,门生无数。

一方面为了传道授业解惑,延续道统;一方面为了扬名养望蓄势,以待来时。

沈齐星致仕多年,之所以还能在皇帝心中保持着无法忽视的存在感,就在于他教出来的门生遍布朝堂和乡野,方能顺利起复,担任左相。

由此可见,徐佑能被邀请加入他们的小圈子,且是地位极高的六先生,堪称一步登天,传出去不知道多少人要跌破眼镜,羡慕的直流口水。

然而,徐昀拒绝了。

“晚生何德何能,岂敢跟诸公相提并论?无非是些格物致知的小感悟,不值一提。诸公若觉得有用,尽可拿去。晚生立誓,对内对外,终生不再谈论事功之学。”

都是聪明人,谁听不出徐昀话里的意思?

分明怨气冲天,宁可放弃对事功之学的研究,也要划清界限。

几人有些反应不过来,在他们的认知里,就算刚刚薛伯良出言不逊,可现在给你机会,名望、利益、人脉和未来肉眼可见的青云仕途,所有的所有,全都触手可及,受点委屈怎么了?

再说也算不上受什么委屈,兹事体大,必须问的清楚明白。

薛伯良合理质疑,你成功证明自己,最后皆大欢喜,多好?

老者忽而笑了起来,喉咙里发出苍老的嗓音,如同枯木在寒风中哗啦作响,虽然不是那么的动听,却又仿佛藏着无穷的智慧。

到底是年轻人,哪怕天纵之才,于治学立言上有建树,可养气功夫还是差了些。

这样也好,如果城府过于深沉,没有弱点,反而让人惊惧。

他扭头看了眼沈齐星。

沈齐星笑道:“伯良,适才是我们招呼不周,由你代我们五人给六先生道歉!”

薛伯良现在对徐昀心服口服,他为人桀骜不假,但只要有真本事,就能得到他的绝对尊重,就算沈齐星不给台阶,也打算主动向徐昀致歉。

“六先生,我口无遮拦,有眼无珠,请你见谅!”

说着竟撩起袍摆,扑通下跪行礼。

徐昀愣了愣,忙伸手去扶,道:“明泉先生快起!”

以薛伯良的身份地位,能做到这个地步,哪还有什么好说的,天大的怒气也随之烟消云散。

况且拿捏一下,是抬高身价的手段,拿捏的不知进退,就是傻子了。

彼此的芥蒂解除,连沈齐星的态度也亲近了许多,看的沈谦目瞪口呆。www.

这么多年了,沈家子子孙孙,谁见到老爷子这么和颜悦色的跟人说话?

徐昀实在推辞不过,只好接受了六先生的称谓,正式加入永嘉学派,并由沈齐星亲自赐号龙台先生,以纪念他在龙台寺悟道的往事。

但他提了几个条件:一,不参加学院的讲学授课。二,不参加永嘉学派与其余各派的论战。三,他对学问的研究并不拘泥于事功之学,若以后开始研习别派学问,永嘉学派不能阻碍。

沈齐星全部答应下来,永嘉学派原本就提倡兼容并蓄,发展至今,吸收了许多学派的理论和见解,对徐昀研究别派学问十分理解。

至于说不参加讲学授课,那也是好事。

他的年纪太轻,可学问涉及的层次近乎于道,普通学生根本听不懂,所以没必要浪费那个时间精力。

唯一有点犹豫的是跟其余各流派的论战,如今南北对峙,天下大乱,从朝廷到地方,各种思潮激烈对撞,道学正统与伪学邪说之争不亚于战场厮杀,稍有不慎,就是被灭道统的下场。

徐昀言辞犀利,识见超绝,若能参与论战,无疑是员猛将。

但转念一想,他少年意气,连些许委屈都容不下,真拉出去跟别派那些八百个心眼子的老狐狸斗,怕是还没发挥作用就黯然败下阵来。

若因此消磨了心智,一蹶不振,可就坏了永嘉学派的千秋大业。

所以沈齐星打算把徐昀养在永嘉学派,给他名,给他利,给他前程。

既为眼下,借助徐昀的研究,完善事功之学的思想体系,真真正正的把永嘉学派的大旗立起来。

也为将来,几十年后,他们这些老家伙都不在了,永嘉学派还有人能够镇住场面,保住道统不断。

徐昀提条件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他露怯啊。

拿几句高度成熟的理论糊弄几位先生还成,因为他们已经站在了山门外,只等有人把门推开,就能看到里面的道。

可由浅入深的讲解经义,他就算继承了原身的所有知识,也力所不及,很容易被看破虚实,节外生枝。

干脆藏拙,反正今天显摆的够了,混了六先生的名头,以后在温州,在两浙东路,不,在整个江南地区只要不作死都可以横着走,还有啥不满足的呢?

“见过石湖先生。”沈齐星别号石湖,因宅子有一湖里突兀冒出巨石,他常坐于其上垂钓,故以石湖自娱。

“见过梅斋先生。”老者叫陈景之,别号梅斋,跟沈齐星师出同门。虽毕生没有出仕,但名头响亮,连皇帝也呼先生,而不称其名。

“见过万卷先生。”胖中年人叫周霄,因博古通今,被人戏称立地书橱,他觉得不雅,自号万卷。曾历任大理寺丞、国子监博士、常州知州等职,属于有学问也有政绩的实干家,把事功之学落到了实处。

“见过明泉先生。”薛伯良出身权贵之家,薛氏乃外戚,因此略显骄纵蛮横了些,但他是性情中人,对徐昀做出下跪之举,也不意外。

“见过凤羽先生。”陆师中是苏州陆氏子弟,江东豪族,跟崔璟的崔氏齐名。年过三十,就闯出偌大的名头,不仅才高八斗,而且聪敏机慧,历来被视为宰相的后备人选。

一一见礼完毕,五人齐齐作揖,包括沈齐星和陈景之在内,无不肃穆庄严,道:“见过龙台先生!”

徐昀回礼。

六人对面而立,同时放声长笑。

陈景之默默的道:

永嘉学派,大兴于今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