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李郑两家齐来问底,有喜有忧

回到芭粽山上后,三姑娘把一行人的遭遇详详细细讲了一遍,特别是小妹被骗的事情,也好让兄弟姐妹们以后留心。而说到救小妹的文双,三姑娘则是直夸不错:“他可是莹彩姐姐的弟弟,书香世家,人长得斯文俊秀,还会读书识字舞文弄墨,家住长石离咱们不远,对咱们小妹也不错,小妹想吃麻糖舍不得买,他还花钱买了一包送小妹吃呢”,众人听说如此,也不禁替小妹高兴。

话说文双回去后,心里一直想着小妹甜美的笑容,这天正傻傻发愣,却被她嫂子小玉瞧见了,见他这几天心不在焉,就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文双却不好意思开口,找了个理由就离开了。这文双的变化,一家人都看在眼里,都在猜测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小玉心细,觉得应该是从上次赶集回来后就有了变化,莫不是相中了哪位姑娘?想想那日一起去的只有舍家三姑娘和小妹两人未婚配,莫不是?几人正猜测着,李家老爷就问夫人:“莹彩回来探亲的时候,是否提起过那舍家人的情况?”,李夫人回答到:“莹彩只说那舍家人是广西壮族人,与咱们风俗差异较大,但是为人还是不错的”,一听是异族,李老爷顿时就失望了,不想再提这事。

但是文双经过一些日子的思考,最终决定还是向他爹说起自己的心事,这李老爷听到后气不打一出来,骂道:“这么多姑娘,非要去喜欢一个异族姑娘,你难道忘了咱们是书香世家,不能只看女子的外貌,更要看重骨子里的修养和人品吗?”。这文双被他爹骂得狗血淋头,就把自己独自一人关屋里生闷气,几天不出来也不吃饭。这可把李夫人急坏了,赶紧去给李老爷说好话,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这文双就是李老爷的软肋,自幼跟他爹最亲近。李老爷经不起软磨硬泡,最终决定还是先上芭粽山去问问志远的意见。

正巧了,郑洁的父亲郑老爷,此时也想上芭粽山向志远打听郑洁定亲之事。话说当年卖完锦回来,这郑杰就曾跟家里人说过这事,但奈何旱灾过后,家里无多余钱财准备聘礼,郑杰就再没提过,只盼到秋天能有个好收成,但当年夏天县城发大水,秋收后多余的粮食都拿来接济县城乡邻们了,于是又盼到了今年秋收,这郑洁才再一次提起此事。但一想到亲事远在千里之外,全然不知那边的风俗习惯,更别说知根知底,也拿不准这门亲事是良缘还是孽缘,所以郑老爷子决定亲自上山,问下志远当年的情况,以及郑洁口中的小凤一家,是否是明理之人。

第二日,郑老爷子和李老爷相约着就上山了。此时志远一家正在量身板,好做一身过年的新衣。见着两人来,就赶紧烧水倒茶。李老爷率先问起了舍家人的情况,志远先说了两边人习俗不同的问题,接着也说了舍家人为了融入此地做出的努力。李老爷听完也犯起了难,风俗确实差异太大,但是舍家为了融入此地也在不停改变,要是哪天这舍小妹真的脱胎换骨,那文双岂不是要埋怨自己一辈子,但是又担心娶回去教不好,这也会让一家人窝火一辈子,就一直在那里反复叹气。此时这郑老爷也不禁向志远诉苦道:“我那傻儿子,咋结这么远一门亲哦!且不说亲家平日里见不上个面,有个事情也不能相互帮扶,单就是背那彩礼,就要走个几千里,还不背脱一层皮哦!”。志远却笑着劝到:“这就是千里有缘一线牵啊!小凤那边人为人耿直豪爽,不会拐弯抹角,又相当重义气,有这么耿直的媳妇,会少许多是非口角。而且你家亲家公只收你两头羊作为彩礼,这还不相当于送了你一个女儿?你们家把人娶回来可要好生相待呀!人家抛下娘家千里嫁过来,不能辜负了人家”。听完志远这么说,这郑老子心里大概也有了谱,赶紧说道:“那是当然的,郑洁今后要是敢欺负她,我第一个跳出来收拾他”。

眼看几位夫人已经准备好了饭菜,志远赶忙招呼两位来客上桌吃饭。正在此时,舍家三姑娘送来了一坛剁椒酱,说是她们那里的特产。几人想着少数民族总有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也都不敢打开,还是一笑赶紧拿碗盛了一勺出来,告诉众人拌着饭菜极为可口。众人试着尝了点,确实鲜辣爽口,不禁向三姑娘打听起这剁椒酱的做法。这三姑娘说道:“这剁椒酱和咸油茶,是我们广西人的最爱,每顿吃菜吃饭,都必会盛一小碗和着吃。要做好这剁椒酱,得等到秋季辣椒全红时,把辣椒摘来洗干净了,然后就用剁刀把辣椒、生姜、大蒜和着剁碎了,再拌上胡豆瓣、花椒、食盐,放到沥干的坛子里,接着淋上一层菜籽油,最后盖上坛弦盖,把坛弦用水密封十几天就可以打开了吃了。我们壮家人,不仅用这剁椒酱直接拌饭菜吃,还用它来烹饪肉食,鲜辣爽口、回味无穷。

听了三姑娘的介绍,郑老爷笑着说道:“我是不会做,等我家郑洁把媳妇娶回来了,就让他带着媳妇亲自来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说归说,笑归笑,这郑老爷子想着这么远去娶亲,还是得多带点彩礼,不然过意不去,而背彩礼还是得多带几个壮小伙,想着佳斌去过一次,识得路途,就想再借佳斌一用。志远想着这也是好事一桩,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叫来佳斌让他赶紧收拾下行李,跟着一起下山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