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送一栋楼

牛小花忙摆手,“没呢,可能要提前,医生说双胞胎一般都会生的早一点,估计下个月就会有动静。”

“那可太好了,俩小老虎,多喜庆。”

“管它老虎还是兔,只要能平平安安生下来,就是菩萨保佑。”

“说的是呢,亲家,你可真有福气,一抱抱俩。”

......

夏青听了一通,很是为两位舅舅高兴。

小舅妈怀了双胞胎,下个月可能就要生了,跟小舅感情稳定,在学校那边请了假,自学了会计,还考了会计证,现在每天帮忙盘点账目,忙的不亦乐乎。

大舅妈跟大舅是小学同学,遇人不淑受了不少苦,离婚之后日子艰难,跑到工地上找活干碰到了大舅。

俩人小学的时候关系就很好,又都在婚姻中遇到了不幸,很有共同语言,每天在一个工地上干活,一来二去就有了感情。

姥姥发现苗头后,立刻找人打听,确定女方人品性情都没问题后,马上就让大舅去女方提亲,迅速把这门婚事办了。

用她的话来说,遇到合适的不容易,都是结过一次婚的人,就别磨磨唧唧,抓紧时间把证领了,免得扯来扯去容易扯黄了。

姥姥还打算等过了年,孩子满月后,就盖新房子,把家分了。

到时候,儿子们各过各的,他们老两口住老院子,辛苦忙碌了大半辈子,老了老了过个清净自在。

说到这儿,牛小花还不忘叮嘱夏青,“等姥姥把你舅舅们分出去后,你们放假了就过来住。”

“到时候家里就我跟你姥爷,也没别人,你们想吃啥我就做啥,想干啥就干啥,咱咋舒服咋来。”

“你、楠楠、一一,还有福宝,还有沂南和大妮啥的,都来,姥姥家有地方住,你们都来闹姥姥,让你奶奶也歇歇。”

夏青听出来了,姥姥分家还有另外一层打算,大舅跟大舅妈结婚之后肯定还会要小孩,她怕楠楠不自在。

就算大舅妈人再好,那也不是楠楠的亲妈,楠楠今年就要满六岁了,这么大的孩子什么都记得,什么都清楚。

再加上楠楠将来也会一直在夏家生活,跟大舅妈接触的少,俩人在一起能客客套套相安无事就不错了,等大舅妈有了自己的孩子,这种客气疏远会更加明显。

与其等到到时候大家都别别扭扭不自在,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住一起,把家分了,大舅跟大舅妈去自己家生活,楠楠跟着姥姥和姥爷。

这样也就逢年过节大家一起聚聚,相处起来容易的多。

姥姥为了楠楠,真是费了不少心思,不过这份苦心夏青希望楠楠暂时不要明白。

夏青看着只顾着跟梁福宝比赛吹泡泡糖的徐楠,目光柔和温暖,她的弟弟应该无忧无虑长大,跟所有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活泼开朗没心没肺,尽情享受童年时光。

就像她上辈子最羡慕的那样,做一个天真快乐的小孩。

跟家人团聚,见了亲戚们,去了趟食品厂,看了看工地,明天就要去学校上学了,夏青抓紧时间去了趟镇上,见老瘸子。

去的路上夏青想过很多可能,就是没想到老瘸子要跟她谈房产。

“你说什么?”

夏青忍不住问了句,她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瘸子说他有一栋楼,要送给她和周沂南。

老瘸子递给夏青一份报纸,指着上面一篇报道,“我找人打听过了,现在政策允许了,只要你们帮我打听到我孙子的确切消息,那栋楼我就白送给你们。”

夏青看着那篇报道的标题“江省第一家侨资企业在湖州落户”,再看看穿着厚厚棉衣,满脸沟壑沧桑的老瘸子,心情不由很是复杂。

从周沂南口中,夏青大概知道一些关于老瘸子的过往。

老瘸子本姓胡,是胡记钱庄的大少爷,胡记钱庄历经几代,到民国的时候,已经是南省首屈一指的大钱庄了。

生意最鼎盛的时候,胡记在整个南省乃至全国有三十多家分号,一年周转几百上千万银元,不仅有钱庄,还有典当行,镖局、布庄等等,在南来北往的商家中信誉极好。

打仗的时候,胡记捐钱捐物出了不少力,也正因此,胡家的家业才得以保留了下来,延续到了老瘸子手中。

靠着丰厚的家业,老瘸子一家继续过着富足的生活,直到那场大动乱突然到来,老瘸子为了自保舍弃家业,带着一家老小回到了老家石桥镇。

本以为这样就能躲过一劫,没想到最后还是死的死伤的伤,一家八口,就剩下他一个瘸腿老头,和被娘家想方设法接走的儿媳妇和小孙子。

老瘸子能熬到现在,靠的就是对亲人的挂念,可以前政策不稳定,他也不敢跟任何人提小孙子的事。

现在终于看到曙光了,华侨都能回来投资了,那他的儿媳妇和小孙子应该也能回来了吧?

夏青看着满脸期盼的老瘸子,知道他对这件事的看重,实在不敢应承的什么,更不好意思占他这么大一个便宜,想了想说:

“这样吧,我跟沂南哥会尽力帮你打听,那栋楼你就留着给你小孙子吧,毕竟是你们胡家的祖产。”

“钱财迷人眼,最是无用,我知道你们方便面厂的房子不能租了,你现在急需找房子,我那栋楼在公园旁边,五上五下,后面还有个院子,那里以前是泾阳县最繁华的地段,现在也很热闹,你找不到比这更好的房子了。”

老瘸子注视着夏青,打定主意要让她接受自己的条件。

夏青被老瘸子说的眼馋不已,她知道那栋楼,现在被食品厂占着,楼下是门市部,楼上住人,房子除了有点旧,楼上被食品厂住的那些人搞了些乱七八糟的棚子外,没一点毛病。

地段好,门面大,带着院子也不小,能住人能存放车,方便的很。

要是能把那栋楼拿下,一楼可以装修成服装店,二楼正对街面的地方做上一圈大招牌,当成方便面厂的经销处,小院一收拾,住人当仓库,简直完美。

可是,这个年代去海外找失联十几年的人,无异于大海捞针,希望渺茫。

答应一件做不到事,白拿人家一栋楼,这种事夏青实在做不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