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这是何人?似乎有点意思!

潭王府。

大殿之中。

朱梓一脸笑意,打量着大殿内的一众读书人。

这些儒生足有百人之多,其中年轻俊彦占了绝大多数,同时也有十来个中年儒士。

他们无一不是手持折扇,头戴儒冠,说不尽的意气风发。

“各位,请坐吧!”

“谢过王爷!”

待众人落座,朱梓好奇道:“不知在坐的各位,谁人有功名在身?”

很快。

便就有数人起身,朝着朱梓恭敬的自报家门。

他们有着两个共同点,一个,是年纪偏大,另一个,就是他们都是举人。

可别小看了这些举人。

虽然他们比不得进士,但却是赶上了好时代。

要知道。

当年名扬天下的“大宋男神”苏轼,早年和弟弟苏辙一起中举时,老爹苏洵的第一反应不是喜悦,而是愁钱。

为了凑足进京赶考的费用。

这被后人称为“一门父子三词客”的“三苏”,硬着头皮去求“父母官”益州知州张方平。

痛陈“为行者记,则害居者,为居者记,则不能行”的窘迫家境。

把张方平听得眼泪哗哗,不但慷慨解囊,还写信给京中同僚,“强推”三父子的才华,这才叫“三苏”从此惊艳大宋文坛政坛。

连贵为“举人”的苏家父子,赶考都如此困窘,可见宋朝的科考路,对大多数寒门家庭来说,真是一场倾家荡产的豪赌。

可真要说起来,苏家这还是好的。

那如果无人资助呢?

许多更穷的举人,也是啥招都想。

常用的办法就是借贷,比如家里穷得叮当响的北宋宰相何执中,就是靠“借万钱”才凑足了盘缠。

这还算是走运的,南宋文士楼璩赶考时也差钱,找乡亲们借钱。

硬着头皮求半天,却才借了“不满千钱”。

除了“拉下脸”借钱的,还有不少“举人”挖空心思做生意。

很多人赶考路上,就带着些茶叶纱等货物沿路售卖,边走边凑钱。

每到“科考季”,北宋都城汴京也热闹,各地举人们都在京城里“铺席买卖如市”。

像明清年间范进们“中举”后大家“排队送钱送地送女人”的热闹场面,大宋的“举人”们,真是不敢想。

而“举人”们地位扶摇直上,恰好就是明朝初年的事儿。

明代对教育的重视,比两宋年间要强上不止零星半点。

朱元璋建立大明以后,“学校之盛,唐宋以来所不及也”。

如果说宋朝是“进士”翻身的年代,那么明代就是“举人”扶摇直上的年月。

虽然在“进士”们面前,“举人”依然很不够看,如果哪位官员是“举人”出身,那一辈子仕途就是被歧视排挤。

但对于大部分寒门读书人来说,“中举”却是他们人生翻身的关键一步。

首先是举人的经济特权,在明代中个举人,至少就有四十亩田的“优免”特权。

实际执行起来,通过“投献”“诡寄”等操作,实际能“优免”的更多。

所以只要有了“举人”这块招牌,几乎就是别人排着队来送地,哪怕“中举”前“无立锥之地”,一夜之间就可翻身做地主。

至于“赶考路费”这等“小事儿”,举人们更是丁点不用操心,就算没人来送钱。

举人们凭一面“火牌”,就能乘着“公车”,在沿途驿站白吃白住。

甚至连“过路费”都不用交。

“公车”也就因此成了“举人”的代称。

好些举人还从中觅到了发财良机,赶考路上带几个富商同去,一路享受“白吃白住白过卡”的待遇。

沾光的富商们,也必然要给举人们好处。

当然,这点钱对于“举人”们来说,那时也只是小钱。

明代的举人,本身就有了做官的资格。

虽然举人出身的官员,能做到二三品高官的凤毛麟角,大多都是府县行政官员。

但至少也都是八九品的级别。

这样的品级,在封建统治阶层里属于“最下级”,但哪怕对于地方官来说,想要为官一任坐稳位置,也要先笼住境内的举人。

所以明朝时就有风气,州县新官上任,先要摆酒宴请当地举人。

因此,明代举人的地位,算是彻底翻了身。

对于老百姓来说,作为“统治阶级”最底层的举人,就是他们眼里高高在上的“大老爷”。

明代一个读书人再穷困潦倒,只要能中了举,那就“亲朋率望腹焉”。

甚至当地的乡绅富商们,都要争着送钱送银子巴结,当地的社会闲散人员,也会主动跑来投奔。

放在经济发达的江南,那更是“美男蕲为仆,美女蕲为妾者数百”,几乎一夜翻身。

所以别看这些个举人在朱梓这位王爷的面前唯唯诺诺。

平日里在百姓面前,那可都是心高气傲的主。

对于他们。

朱梓自然是颇为满意的,有了“举人”的身份,迈入仕途便就要方便省事了许多。

当这些个举人老爷落座。

剩下的人几乎都站起了身来,而他们,自然就是“秀才!”

对于他们,朱梓倒是没有过多的在意。

此刻,他的目光。

径直落在了坐在大殿最远处,紧邻殿门位置的那个年轻人的身上。

“如果这家伙是进士,那必然就不会出现在这里,早就入朝为官去了。”

“可他应该也快二十了,怎么却连个秀才都不是?这倒是有点意思了……”

……

【新书期,数据真的非常重要,跪求大佬们奶一口,现在一章在2000-2500字之间,一天五章这样,数据好的话,作者君会视情况加更的!】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