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南安聚义

《混沌新纪元从大宋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第281章南安聚义

郑三省兵马既到南康县,营寨未立,兵马不歇,他却便勒兵攻县城。

可惜王焕早窥得其军虚实,他只率领三个都的兵马,三百余人潜出城外,趁着宋军立足未稳,突然从大军侧翼发动突袭。

王焕虽然拥有胜利的信心,一众部下却以为他们将会生受一场惨烈的厮杀。

只不曾想,但王焕兵锋到处,疲乏宋军无不伏地请降,甚至连逃跑的都不多见。

不过一通鼓的时间,两千余宋军便尽没,仅郑三省并十余亲军仓惶而逃。

战后王焕清点战损,却发现自家部下无一伤亡,宋军被杀者亦不过十数人,但是宋军中因疲乏过甚猝死者却有近百之多。

王焕并手下众将士在知晓了两部前友军的遭遇之后,无不为之痛惜且后怕,若不是有王焕的“先见之明”,只怕他等也免不了遭此下场。

由是众将士对王焕更加拥戴,军心士气徒然大振,这却是王焕所始料未及的。

此战过后,王焕收得降兵两千余,俱都是训练有素的精兵,只不过他等俱都体力透支的厉害,一时还顶不得大用,须得精心修养两三个月,才有可能恢复往日精兵旧观。

当然想要让这两千余曾经的精兵恢复旧观,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需要大量的粮草给养消耗,只凭一个南康县城显然是无法支应的。

故而王焕只让降军修养了数日,吃了几顿饱饭后,便将他等所有人打散编制,以自家六个都的兵马为骨干,却组成了三个战兵营,每营九百人左右,总人数两千七百余人的混编队伍。

不过王焕却还保留了三个都的精锐兵马作为自己的亲卫,同时也算是他用来镇压不服的杀手锏。

好在降兵们并无些个不服之意,尤其是当降兵们从作为他们新上官的原王焕本部兵将口中得知了王焕的“远见卓识”之后,却是无不悔恨莫名。

尤其是原河北路兵马正将管柯,更是顿首捶胸的大呼道:“王都监既有如此算计,为何不早与我等说些?公只顾自家兵马快活,岂不是有失道义耶?!”

说来这管柯也是可怜,他被那郑三省无故责打了一百军棍,只把屁股打成了烂肉,偏偏郑三省又急催进兵,管柯的棒创来不及修养,以至于溃烂成疮。

若不是在南康城下及时投降,再得拖延几日,命都保不得了。

如今就算得到些救治,却便疮口好了,管柯也只能作个无用的残废,再也当不得甚兵马将军矣。

管柯对郑三省可谓是恨到了骨子里,更对诸多宋军上官充满了偏激的念头。

他听得王焕的“算计”,只觉得颇合自家心意,故出言埋怨他不曾与自己说些。

王焕听得后,却只冷冷一笑,并不理会管柯的浪言。

直娘贼!当初你等可都想着建功立业,我若说得出去,只怕早就被尔等捉绑了向上官请功。

这是王焕与自家心腹如薛剧等人说得。

当日王焕与部下分说的些借口,早就随着时间的推移扩散到全军,如今旧人带新人,降兵们亦感同身受,颇为拥护王焕的“方略”。

于是全军上下所有人几乎都达成了一个共识。

他们反叛大宋,乃是此番大宋官家任人不明,错派了庸才掌军,他等不想作得他乡填壕鬼。

待得日后有名臣猛将出面,他等还是要跟随名门之后王焕王都监受招安回返大宋阵营。

这也就在无形当中造就了王焕在军中无以伦比的个人威望。

当下为了供养这支大宋叛军,王焕却率领一部战兵营和亲卫南下,沿着章水逆流而上,先破得南壄镇,后攻硖头镇,沿途搜罗米粮牲畜,皆顺流放船运至南康县城,收获颇丰。

崇宁二年春,王焕率领一支经过彻底休整后的精锐,直逼南安军大庾县县城。

大庾县乃是南安军的治所,南安军节度使府就设在此处,只可惜去年南安军节度使郭聪因在南康县强抢民女,被江湖好汉徐京所杀。

后大庾县县尉在南安军行军司马的命令下,召集乡兵进剿贼人,却为贼人所破。

县尉战死,兵勇被贼人擒捉,县城守军稀缺,若不是年前贼寇并无攻打大庾县的念头,只怕早为贼人占据。

王焕率兵进逼,南安军行军司马赵习大恐,却借口前往上犹县调兵而逃跑。

大庾知县秦经自知城池难守,却只好大开城门,任由叛军长驱直入。

不过秦经虽不曾选择反抗,却也并未直接归降,而是端坐于县衙之中,专等叛贼来拿他。

但王焕并未理会秦经,只入县衙与秦经见得一面,分说了几句之后,却才定下了君子之约。

叛军盘踞城池,可征缴军资,但不得纵兵掠夺。

秦经自做的大宋知县,不可令县中百姓对抗叛军。

大庾县既下,王焕留少许兵马防守,主力却仍旧回得南康县,因为宋军沿着洪州南下平叛的主力已经来了。

当初王焕等人就是这一支兵马的前锋,如今曾经的前锋已经跟着王焕叛变,但是其剩下的主力军团仍然很强大。

至少有七千精锐战兵,近万随行辅兵,总兵力号称三万,带兵主将亦是多年宿将姚雄姚毅夫。

姚雄乃西北悍将姚兕之子,少勇鸷有谋,年十八即佐父征伐,哲宗年间的大小战役皆不曾缺席。

徽宗继位后,年前(建中靖国)庭议弃守湟州,便诏湟州防御使姚雄讨论其中利害,姚雄受诸文臣劝诱,遂赞同放弃湟州。于是徽宗就将湟州赐青塘番主陇拶(赐名赵怀德),调姚雄任治熙州,再任华州观察使。

此番大军南下平叛,姚雄为一路主将,他征战多年,经验丰富,奈何随军的监军却是个不通军事却同样刚愎的文臣。

中书舍人兼走马承受张康国乃蔡京好友,与何执中亦颇相善,他随姚雄监军,多有悖军,而姚雄诺诺,不敢相违,故而军虽众,士糜不振,战力少聩。

姚雄亦自知军士暂不堪战,故虽知王焕部在南康修养,更多征战,却不敢进兵威逼,只停军于虔州赣县,欲休整兵马。

只可惜郑三省兵败南康城下后,几只身逃回中军见张康国。

郑三省对南康兵败,丝毫不觉是自己的问题,却倍言军兵惫战,大将怯懦,而自家后援不继,故虽酣战而难胜。

说白了郑三省就是把兵败的责任推了个一干二净,士兵懒散不愿意战斗,将领胆小不敢战斗,援兵也跟不上趟,所以纵然他尽力维持却还是吃了败仗。

你还真别说,张康国就真的信了郑三省的那套鬼话,因为在他看来姚雄的中军主力身上也有着这些个毛病,士兵懒散,将领胆怯畏战,周边的援军也不足,这如何能平定叛乱呢!

当然张康国再是胆大,却也不敢像郑三省杀和州巡检刘去一样杀姚雄,但他可以凭借着监军的权力架空姚雄。

当王焕率军在章水沿岸攻城掠地,搜集米粮酒肉养军休整的时候,赣县的宋军大营中却在勾心斗角。

张康国多发密信与主帅何执中,然后请得帅令,罢姚雄麾下部将数员,然后以郑三省等文臣替代,最后强令姚雄率军出战,攻打南康。

好笑的是,如果张康国能在郑三省兵败之时便强令姚雄攻打王焕,虽得可能有些勉强,但王焕必不能当之,毕竟双方都是疲兵,甚至王焕的部下还要惨一点。

奈何张康国一套手段耍下来,足足耽误了两个月的时间。

在这两个月里,王焕尽可能的让手下兵马轮番休养,慢慢的恢复了战力,待得姚雄出兵时,全军上下不能说恢复得十成十,却也已然有个七八成的巅峰战力,士气军心更是没的说。

再看宋军这边,因着将帅内斗,谁也没甚心思去厚待兵卒,反而折腾事儿的人比较多,以至于兵马愈瘦,士气军心更散漫。

新上任的郑三省等人却不觉问题,只道军兵狡滑,多以酷法暴律惩戒,月余间杀大小军将数十,以至军心怨怒,变乱在即。

姚雄看在眼里,只可惜他并不是一个强项之人,面对张康国的强令,他只能无奈顺从。

崇宁二年春末,宋军抵达章水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