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听听他的意见

创业需要融资,但融资绝不等用于找钱。

融资的第一目的,是要找寻能做事的伙伴。

做报纸代理是叶盼盼的提议,而融来李清源,毫无疑问是成功的选择。

第二目的,是找寻能够风险共担的合伙人,无论曹明志,还是孙老头,李清源找他们都是出于这点考量。

曹明志是有钱,吹大估值的风险他能承担。

孙老头有房,能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第三个目的,则是找关系,找资源。

这一点曹明志也能起作用,但一来受限于年纪,他在香江报业的资历尚浅。

二来《信报》股东的身份,在公司争取其他报社代理业务时,反而是个掣肘。

张亨福就很合适。

别看他名义上是观塘办事处主任,但那是因为观塘租金便宜,而且作为新兴工业区正在崛起,所以才把办事处设立在这。

实际上,他负责的是报社在整个九龙五个区域全部事务,约等于管着三分之一的《天天报》,分量不轻。

偏偏他这个职务,在总部却不太起眼。

除了董事会外,上面还有社长、总编,连各部门一把手也和他平职。

这种结构,就导致假如谁想找《天天报》办事,同等分量,张亨福说了算,效率高,成本低。

由此在人脉这一块,太重分量的人可能结交不到,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他认识的人可不少。

这也是李清源不太想把他得罪死的缘故。

可先前已经得罪了,张胖子又是個记仇的人,如何镇住他,缓和关系,乃至让其掏钱出来投资,就很考验李清源的沟通能力了。

他是这么说的。

“张主任,请让我为你介绍下公司的几位股东。我和曹sir你已经见过,还有一位,是兆发大厦的业主。”

“兆发大厦的业主?”张亨福一惊:“是麦威对面的那个?”

“当然!”

虽然两栋大厦近在咫尺,但就算麦威的业主,张亨福也不认识,平时打交道的都是职业经理人。

所以他没留意李清源偷换了概念。

一层的业主,和一栋的业主意义完全不同。

另外他没想到,曹明志还是一叶知秋的股东,这样的话,事情好像又陷入了复杂了。

李清源不管他的头脑风暴,接着道:“但我们三人,都只是小股东,大股东张主任也见过,只是她的背景我就不方便讲了。”

什么?

他们三个是只小股东?

大股东我见过?

那肯定是那个女人了!

她不是一个报贩吗,凭什么做大股东?

她有什么背景,还不方便讲?

张亨福脸上满是困惑,不断地回想着之前的情景。

他记着当时那个女人穿了个西装外套,既干练又妖娆,确实不像街边小贩的气质,反而有点像有钱人的秘书或情人。

这家公司的水很深呐!

“张主任,我下面的话可能有点不礼貌,但您想想我凭什么可以骗你?不还是因为我冒充了ABC机构吗。”

“而一叶知秋,就是香江未来的ABC!”

好胆!

张亨福倒吸口冷气,怪不得要做问卷调查,敢做这样的事,得是什么个背景?

“张主任,你和我有过接触,相信能看出来我不是傻子。而曹sir和兆发的业主,自然是极有智慧的人。”

你要是傻子,我被耍的团团转又算什么?

说到这,张亨福已经有些意动了,但也仅是个意向。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