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造纸

东宫,太子李承乾端坐在书桌前,手扶着扶手,靠在椅背上,非常惬意。这是他让凌霖画的图纸,照样制作的。

第一次见到这桌椅,他就喜欢了上。

手中端着一盏茶杯,品着茶,淡淡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思考起问题来也更清晰透彻。

朝中分成几派,四皇子李泰和李承乾皆是长孙皇后所生,一直和李承乾明争暗斗,拉拢一帮文人,以研学著书讨李世民欢心。

其他皇子,私下也小动作不少。

自己的这个太子位,不安稳啊!

父皇目前忧心的几个问题,一是突厥之患;二是世家势大;三是民生。综合来看,民生在恢复,随着大唐国力的强大,突厥之患也会逐步解决。焦点还是影响朝局的世家旺族,从秦汉起,历朝皇权更迭,都少不了世家的身影。

李世民作为一代雄主,自然想在位期间,解决这个千年毒瘤,为李氏江山开创万年基业。

世家的影响,除了把控财富外,就是把控人才。世家掌控造纸、印刷、笔墨等,哄抬价格,让平民没有学习上升的机会。

如果凌霖的造纸,还有印刷、笔墨等,真的能够低价量产,无疑,将改变平民学习上升的通道,一举,最多十年、二十年,世家子弟垄断朝局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了。

李承乾暗暗庆幸,凌霖和他交好。那天的聚会,凌霖描绘了一幅大唐急需的产业。李承乾相信,凌霖不是空谈。不知为什么,李承乾从凌霖那,得到了巨大的信心。他相信,凌霖给他的惊喜还会更多;有了凌霖的帮助,千年大唐盛世可待。

纸快生产出来了,到时得邀请父皇和众大臣观礼。这也是李承乾的政绩。如果成功,肯定能成功!李承乾说不出的信心满满!

“杜柯”,李承乾招呼东宫执事杜柯到:“把我从凌霖那要来的清茶,还有专为父皇制作的龙椅书桌,准备好。随我给父皇送去。”

大唐尚武,李承乾自幼习武,马上功夫了得。

于是,李承乾骑着西域进贡来的汗血宝马,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后面杜柯带着东宫护卫,押送着几辆马车,向太极宫方向驶去。

太极宫太极殿,换上了李承乾送来的桌椅,椅背上二龙盘旋,扶手就是龙首,特别的威武气派。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面前是宽大的书桌,雕刻的也是龙的图案。

看着跪在下面的李承乾等人,李世民满心的喜悦:“乾儿,这桌椅甚合朕意!”

李承乾连忙奉上茶叶。“父皇,这是清茶,您尝尝!”

李世民跟前的宦官贾公公,接过茶叶,按李承乾的指点,泡好了茶。

太极殿,一股清香飘来。

头次品尝到炒茶的李世民,立刻被这香气吸引住了。“这是什么茶?不错!入口清爽,满口留香,回味悠长!”不愧是行家里手,李世民点评道。

“不对,”李世民忽然想起,上次尉迟静德给他的两听茶,“对,就是这个香味!嗯”,李世民细细的品了品,“乾儿拿来的口感更好。”

“这也是凌霖那小子炒制的?”

得到李承乾肯定的答复,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

自己的这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太子,原先还有些不满意,最近越来越入眼了。身边聚拢了一批有才识得青年才俊,像尉迟家的宝琳、秦家的怀道等,现在又有了凌霖这样的多才多艺的大才。身为储君,必须有笼络人才、识才用才的能力。看来,乾儿最近进步不少。

之前的造纸,如果成真,那功绩,可以说是惠泽千年,功德无量啊!

现在又送来了桌椅,还有茶叶,这些东西的推广,也将影响深远。他的这个朋友,看来还要好好的挖掘和使用啊。李世民想的较远。

“父皇,兴唐纸业工坊后天计划生产出纸,儿臣想请父皇和诸大臣一同前往剪彩。”李承乾奏道。

“乾儿,咱兴唐的纸真能做到降五成吗?”李世民还是有些疑虑。

“父皇,凌霖用的材料是粮食的秸秆,以及杂草树皮等,一大牛车一文钱。随着产量的提高,能降到一文钱十张。这还是给工人管吃住,每天十文工钱。要是按大唐的雇工标准,纸张的成本连一文二十张都不到。”李承乾娓娓道来,“前期投入较大,产量还不是很大,预计售价能做到一文十张。还能有不到一成的利润。”

“这么低?”李世民沉吟道。

之前只说能让纸的价格降低五成,李世民就很满足,没想到还能降这么多。可以预料,将对世家产生巨大的冲击。

兴唐纸业将生产纸张的消息,世家早已知晓,但不知价格是多少,所以也没有放在心上。毕竟,世家垄断造纸多年,一个新人进来,还能有多大影响。加之李世民有意控制,不让人知道纸的具体信息。李世民想要的是如果兴唐纸业真的能生产出优质价廉的纸,那就尽快扩大规模,一举拉低全国的纸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工坊那边你安排好,后天早朝后过去。”李世民很是兴奋,“乾儿,好好的用好凌霖等几个人,只要能把纸价降下来,利国利民,对我大唐江山功在千秋啊!”

“儿臣明白。”李承乾告退,连忙赶往兴唐纸业工坊。今天工坊试产,李承乾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赶紧过去看看。

兴唐纸业,工坊里工人忙碌着,一张张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翻浆、投药、下料、捞浆等各个池子分别忙碌,有条不紊......

李承乾看着各工序忙碌的很,没有停留,迈步走进了成品车间。

里面,尉迟等人都围在一起,兴奋的低语着。凌霖正指挥着主要的技术工人就正式投产前的设备在试车。

“太子殿下,现在试生产,你先看看。”凌霖正说着,就见工人把处理好的纸浆投到了滤网上,过滤后的纸浆流到制纸机上,摊平、烘干、抄纸、剪切......一道道工序下来,一张张洁白的纸整整齐齐的呈现在眼前。

凌霖拿过一张纸,递给了李承乾。

“太子殿下,你看可好?”

李承乾接过纸,仔细的把量着:洁白如雪,厚薄适中,平整顺滑。和现今市面上的纸比较,更挺括;世家的纸微黄,有点软。兴唐纸看起来更好一些。

就是不知道用起来怎么样?众人都有些疑问。

杜柯哪来了笔墨,看着铺在桌面上的白纸,李承乾犹豫着,不敢下笔。

(本章未完,请翻页)

众人督促着,都跃跃欲试。

“兴唐纸业”,李承乾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挥毫写下了这四个字。字迹饱满整洁,效果和世家的纸不相上下。

好!好!好!......

众人逐个试笔,写后都抑制不住兴奋的喜悦。

成功了,白花花的纸,那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李承乾更是看到了如何把世家赶下垄断,大唐的千年盛世。后天父皇和众大臣观礼,将会是怎样的惊喜!

“这是专门写毛笔字的纸”,凌霖介绍到,同时,从旁边的书桌里拿出了一把不同的笔。像细木杆,一头削的尖尖的,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字: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看着这不同寻常的笔和笔迹,众人写画着,嗯,不错!这是什么笔?

“这是碳笔”,凌霖介绍到;“殿下,刚才的纸如果调整一下,再薄些,生产成本还可以在降一些。”

“薄纸用炭笔书写,或是印书,都更好!”

“那这笔呢?”李承乾更关心的是成本。

“炭笔是木头烧成黑炭,研磨成粉,用我配制的溶剂制成的。卖一文五支,人人都买的起,还不要额外买墨了。平时都用炭笔写字,比毛笔字小很多,既省笔墨,又省纸张。”

天哪,如果把炭笔再生产出来,那又是多大一笔生意!众人石化了。

“继续说。”李承乾知道凌霖还有话没有说,督促道。

“殿下,各位”,凌霖按他的设想,说道:“大家也看到了,兴唐纸业试产成功了。我的规划是,纸生产两种,一种是专为毛笔书写用纸,厚度和柔性要高些,价格暂定一文十张;另一种是炭笔和印书用纸,要薄一些,任性和平滑度高一些,由于薄,成本低一些,价格暂定一文十二张,购买者送炭笔三支。借此机会推广炭笔。”

什么?众人前面的明白了,后面的送炭笔,有点不理解。

纸,本来就够便宜的了,为什么还送炭笔?

听了凌霖的解释,众人明白了:原来,一个新的东西要让从老百姓接受再到主动购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纸,便宜,人人都能接受,你让他再买没用过的笔,他可能犹豫;免费送,用的好,又便宜,自然就接受了,口碑相传,炭笔也就容易推广开了。

李承乾接着道:“还是凌霖想的周到!兴唐的使命除了我们挣钱外,还要帮助朝廷振兴大唐,降低纸价、笔墨等教育成本。只有人人都能读书,何愁我大唐不兴!!!”

“还是殿下高屋建瓴!挣钱是一方面,实业报国才是我们做企业的使命!”凌霖说了一句现代词,众人顿觉耳目一新。

按凌霖的规划,目前四条成品纸生产线,两种纸同时生产,各两条线,每条线每天能出纸四千张,前期集中供应长安周边,后逐步外延。炭笔和印刷再新建车间,推广活字印刷。这样,大唐的教育,短期内将有一个较大的改观。

李承乾非常赞同,大家商议了一下,定下了炭笔和印刷的项目。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