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8章

李浩洋和亚伦骑马离开驻地,顺原路往回赶,半小时后遇到巴桑的副手,正带着部分受伤的战士后撤,很是狼狈。李浩洋赶忙上前接应,查看伤员的情况,多数为轻伤,重伤员有三名,情况不妙。他先帮助重伤员止血包扎,但无法取出体内的子弹,除非及时送去医院手术,不然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他对此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或许能有奇迹发生。

巴桑副手的手臂被子弹擦伤,没什么大碍,进行简单的包扎就行。他很快告诉李浩洋,日军一直死追不放,巴桑已经带人将他们引向侧方,掩护伤员后撤,现在情况不明,估计亟需支援。李浩洋随即问清楚巴桑诱敌的大致方向,即刻让巴桑的副手带人速撤,自己带着亚伦前去支援巴桑等人。

巴桑等人虽骑马便于机动,但目的是拖住日军,自然不能加速撤离,一旦被缠住,想摆脱也很麻烦。部落的战士固然勇敢强悍,但缺乏战术配合,遇到受过严格训练的日军,硬拼一定吃亏,那些受伤的战士就是明证。他们拥有机动优势,仍然多人受伤,可见日军的战斗力十分强悍,不能小觑。

李浩洋和亚伦目送伤员离开,随后打马朝北面行进,一路不停,必须尽快找到巴桑等人。两人骑马奔驰了一刻钟,前方传来密集的枪声,但暂时看不到交战双方的身影,似乎是在一片低洼地带中。李浩洋和亚伦立刻催马强冲,不久发现前方的地势高低起伏不定,枪声在其中回荡不绝,很难判断正确的方向。

民都洛岛北部高原是由火山喷发的熔浆堆积而成,中西部较为平坦,北部地形复杂多变,像眼前这样的熔岩丘陵十分普遍,骑马行进较为艰难。李浩洋不明白巴桑为何把日军引来这里,马匹的机动优势无法发挥,很容易被日军靠近包围,形势不妙。他和亚伦加速绕过几个数十米高的丘陵,始终没有发现巴桑等人和日军的踪影,但枪声一直响个不停,估计不会太远了。

李浩洋随即下马,快速爬山一座山丘,取出望远镜仔细观察,搜寻交战双方的确切位置。他身处的山丘较高,可以俯视前方的低洼地带,不久便发现左侧数百米远的地方有人影晃动,枪声此起彼伏,应该就是主战场了。李浩洋继续观察片刻,确认无误后,果断收起望远镜,降下山峰丘,上马赶往侧方的低洼地带。

熔岩丘陵地带的道路十分难行,李浩洋和亚伦骑马而行也相当吃力,遇到阻碍处,甚至还不如步行快捷灵便。两人索性下马步行,加速靠近目标区域,耳边的枪声更为密集了,不时还响起日军掷弹筒发生榴弹的爆炸声。李浩洋从枪声伤判断,巴桑等人不占上风,很可能被日军给压制住了,形势不利。

他虽担心巴桑的等人的情况,但并不盲目加速行进,避开明显的山路,绕行靠近交战区,防止日军有埋伏。

李浩洋和亚伦穿过一片岩石区,前方就是低洼地带,日军的身影清晰可见,正在全力展开进攻。两人没有马上靠近,就地卧倒潜伏,取出望远镜观察战场上情况,不能毫无准备地闯进去。李浩洋手持望远镜观察了片刻,发现巴桑等人坚守在低洼地带西侧,正全力抵挡日军的的进攻,暂时还能顶住,可情况不容乐观。

他判断巴桑可能是有意将日军引入低洼地带的,打算利用复杂的地形消灭日军,结果反被对方占据上风,进退不得,僵持不下。巴桑等人的火力不弱,日军只能靠掷弹筒进行火力压制,掩护攻击部队靠近,进展缓慢。

李浩洋清楚不能久等,一旦日军突破巴桑等人的防线,想救援也来不及了。他随即名亚伦寻找合适的狙击点,全力消灭日军的掷弹筒手,自己潜行进入战场,从后方偷袭日军。两人分工完毕,各自出发,悄然进入战场,着手支援巴桑等人。李浩洋很快进入低洼地带,借助岩石的掩护靠近日军,暂时未被发现,距离逐渐拉近。

亚伦不久也寻找到合适的狙击点,当即架好狙击步枪,迅速瞄准日军的掷弹筒手,但没有马上开枪。他需要等待李浩洋进入攻击位置,不然枪声一响日军就会发现,无法达到偷袭的效果。他们只有两个人,必须发动突然袭击才能获得主动,如果提前暴露,形势将更为复杂。

日军并非不留意后方,但没料到李浩洋和亚伦只有两个人,而且敢白天靠近偷袭,警戒难免松弛,危机显露。李浩洋大胆靠前,冲锋枪子弹上膛,手中握着两颗手雷,继续突前十余米后,果断拽掉保险拉环,大力投出。他距离日军尚有一段距离,但要是继续靠近,很快就会暴露,因此当机立断,及时发动偷袭。

两颗手雷很快落在进攻日军的队形中,转眼接连起爆,十余名日军当场被炸倒,进攻立时停顿下来。李浩洋却不停步,不等爆炸的烟尘散尽,当即加速前冲,靠近其余日军便开枪扫射,毫不留情。残余日军正处在爆炸的混乱之中,面对冲锋枪的凶猛扫射,很难做出反应,一个个中枪倒地,挣扎难起。

与此同时,后方的亚伦也开始狙杀日军掷弹筒手,一枪一个,弹无虚发,十分精准。日军突遭连续打击,伤亡超过半数,形势急转直下,狼狈不堪。其指挥官拼命组织出剩余的日军展开反击,想尽快稳住局面,防止崩溃。但亚伦很快就锁定日军指挥官,果断开枪射击,准确命中其胸腹,当场击倒,垂死挣扎。

日军失去指挥官,局面变得更为混乱,但他们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下级军官开始接替指挥,准备重新稳住阵型,从速展开反击。但巴桑等人见有援兵到来,果断离开阵地下冲,不给日军重组的机会,很快展开迅猛的突击,近战歼敌。李浩洋越战越勇,冲锋枪弹匣打光,立刻取出点四五手枪继续战斗,丝毫不给日军喘息的时间,转眼又连毙数人。

巴桑等人也很快冲过来,及时与李浩洋会和,随后一同围攻残余的日军,士气高涨,稳占上风。日军重组的阵型瞬间就被打散,变成数个小组各自为战,力量无法集中,早晚会被逐一歼灭。但他们身处绝境,依旧十分凶悍,架设轻机枪,据险死守,绝不后撤。李浩洋不想和日军纠缠,下令速战速决,直接使用手雷开路轰击,尽快歼灭日军。

日军的轻机枪火力很快被手雷炸停,根本无法阻挡李浩洋带人快速突击,不久便伤亡五六人,不得已开始后撤。潜伏在高处的亚伦见大局已定,马上收起狙击步枪,换上2卡宾枪,离开狙击点,投入歼灭日军的战斗中。他从侧方斜插过来,正好遇到后撤的日军,卡宾枪立时展开速射,打得日军狼狈躲避,伤亡多人。

李浩洋和巴桑趁机包围上来,连投手雷一同暴轰,全歼最大一股日军,横尸一地。残余的五六名日军亡命奔逃,慌不择路,一头钻入附近的溶洞中,不料却是死路,遂作困兽之斗。李浩洋带人堵住溶洞,没有浪费子弹,直接丢一颗燃烧手雷进去,转瞬便有火焰窜起。不多时,数名日军就像被点着的老鼠般冲出溶洞,发出凄厉之极的惨叫,四散奔逃。

巴桑等人恨死了日军,全都不开枪,任由他们被活活烧死,方才解气。他们被日军欺压了很久,大量物资被掠夺,部落的生活很清苦,早就想反抗了。但日军对反抗的部落十分残忍,所有男子都会被杀死,女人送去慰安所,同样生不如死。因此,没有其他力量的帮助,高原上的部落是很难独自反抗日军的。

如今美军特战小队的到来,让巴桑等人重新看到了希望,所以全力支持他们搜寻失踪的情报小组,希望获得更多的帮助。眼下消灭这股日军就是历史性的的胜利,表明正式反抗日军统治的开始,而且还能以此来联合其余部落,壮大力量,彻底赶走日军。残余的日军很快被烧死,巴桑等人随即打扫战场,收缴日军的武器弹药,使用马匹驮运,离开丘陵地带。

返回途中,李浩洋通过翻译和巴桑交谈,得知他的确是故意吸引日军进入北面熔岩区的,目的是想近战歼灭对手。不料日军准备充分,灵活使用掷弹筒轰击部落战士,造成不小的伤亡,形势逆转。巴桑此时想退出去亦不可能,只好节节抵抗,最后进入低洼地带,双方僵持不下。

如果李浩洋和亚伦未能及时赶到,巴桑的等人很可能就被日军给吃掉了,看来光凭勇气是不够,必须要有一定的战术配合才行。巴桑等人的武器装备并不比日军差,关键是不知如何配置火力,白白浪费弹药,却无法达到有效杀伤日军的目的。

巴桑的手下阵亡了十几人,尸体暂时无法带走,暂时安置在附近的溶洞中,做好记号,以后再来择地火化安葬。高原的气候干燥寒冷,尸体短时间不会腐烂,火葬是部落的习俗,尤其是战死的勇士,仪式相当隆重,绝不能随便安葬的。众人快马加鞭返回部落的暂住地,大部分帐篷已经搭建好了,伤员也进行的妥善安置。

李浩洋随即和巴桑等人碰头开会,被救的部落女子也参加了,并且将所知的情况重新说了一遍,确定曾有外国人出现在邻近的部落。巴桑熟悉女子所说的部落,也是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区域,不排除美军情报小组出现的可能。但此事已过去五六天,估计早已经转移了,不过确实有必要派人去查看一下。

巴桑的部落伤亡不小,需要留下足够的战士保护驻地,无法排出大量人手随特战小队前往侦查搜索。李浩洋也不想过于声张,人多不一定管用,还是特战小队独自行动为好,带上一两名熟悉情况的翻译就行了。巴桑知道自身的情况,也没多坚持,挑了两名精明干练的部落战士跟随特战小队,同时也充当翻译。

埃德温也派了一名熟悉当地语言的手下跟随,而且此人跟当地的游击队有联系,万一遇上也好沟通,防止误会。一切准备停当后,天色渐黑,李浩洋果断下令出发,由被救的部落女子带路,骑马直奔邻近的部落而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