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22集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全本免费阅读

我们上一堂课,已经讨论了这个空正见。那么我们从一种有相的执着,要进入到空性的法海,你所采取的方法就是无分别智。我们如果是在一种生死的业海当中,那么佛陀的空性的三昧是在彼岸的话,无分别智就是它的船,就是你的工具。当你的生命要从一种攀缘心的业力,转成一种往生的愿力,无分别智是很重要的一个工具。这个工具你不操作,你很难从过去的执着里面跳脱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念的佛号,全部是生死业力的佛号,他这个佛号上不去,因为你的攀缘心太重了。

诸位,这个佛号虽然是万德洪名,但是你可别忘了,它是你的心创造出来的。当你的心是攀缘的时候,这个佛号自然是充满攀缘,是心作攀缘,是心是攀缘,所以关键是你的心来引导这个佛号的方向。如果我们心态不提升,这本来是一个万德洪名,进入到你的攀缘心,变成糖果、变成人天福报,多可惜啊!

所以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说,虽然我们不能够证得空性,但起码你得随顺,你不能完全抗拒啊!你对于整个菩提道、空性、菩提心,完全抗拒,那你怎么能够往生呢?你一定要往三界火坑里面跳,谁能够把你拉回来呢?不可能。不一定要断烦恼,但起码你的心,对于圣道的空性、对于圣道的菩提心、对往生的这种功德是随顺的,这个很关键。你起码跟阿弥陀佛是走在同一个道路上,你不能背道而驰,所以这是很重要的概念。

要我们修无分别智,不是要你证得空性,起码你有这个决心,而且你也努力在做了,虽然你不断的失败,但是你绝不放弃,表示你是怎么样呢?我对这个真理是顺从了,这个是最重要了,论心不论境,那么你已经在进步当中了,你保持在一种进步的力量,每天在进步当中,这个最可贵了。

那么我们修完空观以后,我们就要谈谈菩提心了,这两个是相接的。佛陀常常说,我们生命是一个无止境的水流。当然身为一个凡夫,引导这个水流的是自我意识,我们以前用攀缘心来引导这个水流,现在攀缘心被无分别智给破坏了,但是你不能让水流停下来,大乘佛法永远是要保持活水,一定要真空妙有的。

所以自我意识被无分别智破坏以后,谁来取代它呢?就是菩提心、往生的心!你必须要创造一个新的力量,来引导你的水流。我们是创造两个力量:一个成佛的力量,一个是往生的力量,这两个要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以前我们是用攀缘娑婆世界的心,来引导这个水流,你攀缘它,如果你好因缘善业现前,就到天上去;你攀缘它,如果你罪业起现行,就到三恶道去。不管怎么样都是攀缘,本质就是有漏。

那么这个攀缘心被无分别智破坏以后,这个水流停下来了,但是你要重新再创造一个力量,把它引导到涅槃、把它引导到净土。所以我们谈谈菩提心,就是重新建立一个生命中的力量。这个力量是什么呢?

菩提心简单的说就是你的愿力,你要发愿!

以前我们是跟着感觉走,我们以前人生没什么目标,就是追求快乐。曾经有过给你快乐的感受,你就念念不忘,你就希望这个快乐再出现。我们以前是跟着感觉走,活在自己那种带有快乐的影像,不断的攀缘那个影像,然后就住在这个影像上。现在这个影像被无分别智破坏了,没有影像可以攀缘了,这个时候你开始立定你的志向,你到底希望你来生,希望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你就开始可以规划来生。因为你摆脱了生死业力,你现在有资格叫做开创未来。你还在攀缘娑婆世界,你根本没有资格讲开创未来,你的未来就被生死业力给绑住了,你怎么开创呢?所以生死业力被无分别智破坏以后,你现在有选择权了,你未来要何去何从?当然最好的选择就是成佛了,发一个成佛的愿力。

那么成佛的愿力有两种方法,第一个:如果你是智增上的菩萨,你可以多缘诸佛的功德庄严,多读读《法华经》、《华严经》,赞美佛陀的功德,无量的功德三昧,然后你发愿:我有一天要跟他一样,佛道无上誓愿成,这第一个,缘佛的法界而发菩提心;如果你是属于慈悲心比较重的那一种,你也可以缘众生法界:悲众生苦,哀圣教衰。多想想众生的痛苦,活在颠倒当中,那么你发起要度拔他的使命感,我一定要对他们做一些有帮助的事情。总而言之你缘佛道的功德发愿也可以,缘众生法界发也可以,总之你要许下你未来的誓愿,你的理想抱负是什么。因为娑婆世界业力被你调伏了,所以菩提心就是一种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力,这个就是菩提心。

那么你有两种选择,最好的选择是受菩萨戒,最好的选择,有诸佛菩萨的证明,有同参道友的互相的摄受,在佛前缘境发心成就菩萨的戒体,这个是最好的。如果你因缘不具足,也可以在佛前自己发愿,也可以。你可以上网去找一下,菩提心的发愿文它有很多的仪轨,藏传佛教、显教的大师都有这些仪轨,你可以根据哪一个发菩提心文,来照他的文念也可以。

总而言之,我们对娑婆世界的攀缘心被消灭以后,你必须对来生对未来有一个新的规划。那么这个规划,菩提心发了以后,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初心菩萨的菩提心,叫自受用菩提心,要以内观为主,所以自受用的菩提心又叫做愿菩提心,它只论心不论境,你可能今生什么事都没有做,也无所谓,你只要把所有的修行,都会归到菩提心就可以了,所有的修行都跟你的理想抱负有关。你这个时候的人生啊,从攀缘心变成历事练心,就是人生只有一个目的,利用所有的事情来帮助你的菩提心,就做这件事情。你只要看看你的菩提心,今天有没有比昨天进步就好了,因为成败得失对你来说没有意义了,所以这个时候是法法销归菩提心。

刚开始的菩提心叫愿菩提心,以增长内在的菩提心的愿力,加强他的愿力为重点,还不在于资粮力,愿菩提心是属于自受用这一块。那么可能你要经过五年的时间,或者十年的时间,你的菩提心站稳了,你的因缘也具足了,就有资格谈到行菩提心,你可以做一点实事了。你找到你的定位,你看你适合做什么,在佛教界里面,你是适合做什么、做什么都可以,这个职位没有高下。你在这个地方开始利益众生积集资粮,这个时候你的菩提心除了愿以外,还有资粮力了。所以我们前面的菩提心,叫做万行一心,在《法华经》给它一个词,叫做万行一心。把所有的万行会归到菩提心,只要对你菩提心有帮助的你就可以做,只要伤到菩提心的就不能做,它完全用菩提心的增减,当做你生命的指标。

初心菩萨先不要管别人怎么样,先管你的菩提心是不是进步,但是后半段一心万行的时候,就考虑到慈悲善巧了,开始要站在众生的角度来思考,他需要什么?恒顺众生。

所以这菩提心有两种修法:你如果是在自利的角度,那就是以愿菩提心为主,先守住你的本愿就好了;如果你是后半段了,你觉得你除了你自己的愿力以外,你可以多少做一点事情了,你可以转成行菩提心。忏悔业障,积集资粮,这个就是菩提心的修法。其实就是你心中的一种愿力,由愿力取代对生命的攀缘。

好,那么这块有没有问题?这个是修了空观以后,接着就是修菩提心了。它是一种愿望,但是这个愿望,不要忽略,它是你生命中一个新的力量产生了。

我问一下,诸位,你们受过菩萨戒的举手我看看。鼓掌,鼓掌!你不能够一天过一天哪,修行啊,它是先有目标才有修行的,你不是说走一步算一步,不是这样子的。佛教是先有目标才有过程,要以愿导行。你要设定一个目标你才有资格谈修行,你没有目标,你根本连修行的资格都没有,你的心就是到处跑,就是你还没上路啊,这个发愿很重要的,你不能拖哦。

[学员问]:请教师父一下,那弟子怎么会知道我什么时候,已经差不多自受用的那个阶段,因为会怎么样觉得会足够那个信心,我可以出去行菩提道了?

[师父答]:这个很难讲了,没有标准答案。你应该多少会知道一点,但是五年是少不了了,每一个人的时间都不一样。但是你不能发了愿,就赶快在外面到处跑,不可以。你一定要让那菩提的幼苗要让它增长,就是止观的力量。你要用止观来灌溉菩提心,让它至少生根,就是它不容易退转。因为你来到娑婆世界,来到人身的凡夫的世界那就很复杂了,弄得不好菩提心会失掉的,会被破坏。欸,请说。

[学员问]:师父慈悲,弟子请教一下,这个菩提心的修法,事修上面是说我们譬如说受菩萨戒,这样一生一次,或者是说每天,譬如说睡前的时候,都要有一个时间来观想这个菩提心,应该是要怎么操作比较得当?

[师父答]:它有很多的方法,我们上次有开一个菩提心的课程,对不对?它有很多的偈颂可以背诵。那我们这次的上课也谈到,这个从布施去修,是吧?布施、持戒,但是它在修的时候呢,它在修布施在修持戒的时候,它是会归到无贪的善根。就是说你是不是从布施持戒当中,建立一种无贪的概念出来,让你去学习施舍,而不是重点是你送什么东西出去。它是借相修心,它观你的心,欸,我今年的无贪的心比去年进步了,你看到事情的执着度,执着的力道淡薄了。所以它菩提心它有一些眷属的,比方说无贪、比方说精进、忍辱,它也有很多的善根。它这个宝鼎,它下面有很多脚来帮助它的。我们在讲自受用菩提心有讲到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你要有一些安定的功课,你要有一些诵经、听经的法门,智慧也要不断的增长。所以它六度,它一开始是帮助菩提心。

[学员问]:是,听师父这样讲,弟子的理解是说:菩提心的修法就是说日常生活中,历缘对境,就忆念这个菩提心?

[师父答]:对,你要忆念它,对对对,你要忆念你的愿力:我为了要成佛,所以我必须要去拜八十八佛;我为了要成佛,所以我要去念佛、去持咒、去持戒。所以你所有的功德,是往这个菩提心上面去整合起来,否则你没有菩提心的话,你就流到人天福报去了,就是忆念这两个字。

[学员问]:师父,弟子请教一个问题,那上次师父提到说,有漏种子跟无漏种子,我在发菩提心、我在事修,比如说我去做义工、做善事,因为我们第一念很容易就分别,为了我自己,是否那时候我们是说,强迫自己说:我就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去做这个事,就强迫它第二念?

[师父答]:对对对。

[学员问]:变成这样子,把它转成这种念,这样我就慢慢就破坏它?

[师父答]:是的是的,是,一开始都是勉强,对对对,就是这样。不能做要它做,不能这样子想要它想,就是要第六意识听你的,听你的规划,就是训练第六意识在你的规划当中,你要训练第六意识顺从菩提心、顺从往生的心,就是训练第六意识。就是强迫,就是强迫,对,当然你要有一点善巧,它做得好的时候,鼓励它一下。

[学员问]:好,谢谢师父。

[师父答]:其实现在第八识已经不是重点了,诸位,现在关键是你第六意识的训练,你现在是第六意识怎么去引导第八识。生死凡夫啊,他第六意识一天到晚打妄想,所以第六意识就跟第八识走,叫生死业力凡夫了。它第六意识它本来是可以主导第八识,它放弃了主导权,因为它第六意识到处攀缘,攀缘到第六意识妄想很重,它自顾不暇,所以临终的时候,它到处去打妄想。所以第八识本来要让你引导,结果你不引导,那对不起,那第八识来引导你,第八识把第六意识带走了,随业流转了。净土宗不可以这样!净土宗要第六意识来引导第八识,随念往生。所以你就要训练第六意识听你的,你要给它一个愿望,那么在过程当中随时检查一下,你菩提心在不在、你是不是为了菩提心做这件事情、你菩提心是不是不断的在进步当中?你把心放在哪里,第六意识就会跟着你走,是这样子的,这叫作意。我们为什么对娑婆世界攀缘这么重?因为以前都把心放在那里。

[学员问]:师父,阿弥陀佛!我有两个疑问,但是跟上一节课讲的有关,因为来不及问,我现在可以问吗?

[师父答]:可以可以。

[学员问]:就是上一节课师父有讲到,就是我们临终的时候,我们要控制我们的第六意识,就是说断相续心。那我们如果就是提起佛号的时候,那还是用第六意识,还是要用第七识去执取佛号?

[师父答]:第七意识它听你招呼吗?第七意识不能用。第七意识的执着是……你就是用第六意识,第六意识你做如理的思惟是,你告诉你自己:你的生命结束了,你要到哪里去。你要用第六意识来给自己一种很好的分别、很好的思考。你第六意识决定了,第八识就跟你走了。

[学员问]:是。我第二个疑问是:就是现在有很多年纪大的人,有这个失智症的问题,那这个失智症呢,是第六意识出了问题,还是这个第八意识里面的种子不见了?

[师父答]:你说这个是叫,我们叫做老人痴呆是不是?

[学员问]:是。

[师父答]:他这个老人痴呆可能第六意识已经出了状况,就很不好了。因为你整个生命的希望,都靠第六意识来引导,尤其净土宗,如果第六意识受到伤害,这个就很麻烦啊!他没办法如理思惟。

[学员问]:是,他是不能控制第六意识了吗?

[师父答]:他已经没办法如理思惟了,对对对,它已经不听招呼了,这就很麻烦了。

[学员问]:那他的断相续心,等于也是就没有办法做得到了,是吗?

[师父答]:第六意识不能让它受到伤害,因为你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第六意识了。所以第六意识一旦进入到暗钝,一到失控,那这个往生的机率就大大的降低了。

[学员问]:有补救的办法吗?

[师父答]:我真的不知道了。因为你第六意识是关键嘛!因为你现在第六意识用思想来引导业力,你现在唯一的可能就这样子嘛。当然你要思想遇到障碍,那就很麻烦了。

[学员问]:是,因为失智的话,他可能不是马上就面临死亡的问题。

[师父答]:是的,因为他已经没办法判断:娑婆世界的过失、极乐世界的功德。他的判断力应该也会受到影响,是吧?那就糟了。

[学员问]:那有可能再找回来吗?第六意识。

[师父答]:它也不是失掉,他的第六意识的思考能力失掉了,它第六意识还在,但是它思考能力的功能失掉了,这就很麻烦啊。

[学员问]:那就等于没办法补救了?不能失智,失智不能去西方。

[师父答]:嗯,所以我们,所以福德资粮很重要。你为什么要拜忏、要持戒,其实这个东西,你的资粮力太差也不行,要回向。

[学员问]:OK。但是有失智的倾向的时候,那就表示他以后没办法去西方,往生西方?

[师父答]:这个我就不知道了,这个医学的问题由医学去处理了,反正你第六意识是关键。你要引导第八识只有靠第六意识,因为第七意识它不听你招呼的,前五识根本一点用途都没有。你现在能够往生,唯一的希望就靠第六意识的明了、分别、想象、如理的思惟。因为第八识它就是一个强大的业力,它何去何从它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如果你第六意识你不引导它,它会先等你,临终的时候第八识会先等你,等你来引导它,所以随念往生,第八识的业力还没有启动,它一启动你就完了。但是你最佳时机,在临终的最佳时机,你不引导第八识,对不起,等到第六意识消失以后,第八识它就来引导了。

就是它给你机会了,你自己不引导,它第八识它给你机会嘛,临命终的时候它给你引导嘛,结果你不发愿,你就整天打妄想,好,那第八识:我给你机会了,你不引导,那我来引导你,你就只好随业往生了,第八识强大的业力出来了,就把你带走了。所以要往生,你要在第八识业力没有现前之前,赶紧发愿,用愿力来引导第八识。当然你不能起执着,你一执着的话,你就触动第七意识,第七意识去触动第八识,第七意识也会去刺激第八识的业力得果报,你不能有太重的执着。所以空观的智慧,无分别智也很重要。

[学员问]:阿弥陀佛,师父慈悲,我想问一个事修中的一个常见的问题,比如说咱们一个道场,道场里会有一些厨房,为大家做一些斋饭,那么有一些厨房里,会引来一些蟑螂蚂蚁一些东西。我有听过有一些道场,要请来杀虫的去杀这些蟑螂蚂蚁。那如果像咱们这种佛教的道场,怎么能杀虫呢?我觉得这个问题要遇到了,应该怎么办?<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