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14集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全本免费阅读

我们上一堂课研讨的是生死的业力,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再把它补充一下,他说:师父,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最先入胎,往生的时候也是最后才走。那么我们生生世世都是同一个阿赖耶识吗?

阿赖耶识它是怎么样?它受熏哪!你每一次投胎,你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寿命吧,或者几天,或者几年,或者几十年,对不对?那你这个生命,一定有一些身口意的活动嘛,有这个身口意的活动,你一动,第八识就开始受熏。所以你不可能每一生的阿赖耶识都是固定的,不可能。它不断的接受信息,你不要说每一生,你今天的阿赖耶识跟昨天就不一样,一天就不一样,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为什么我们出生以后,都不能记得以前的事情?

其实阿赖耶识有很多种子,你今生只是你阿赖耶识很多很多种子其中的一小块种子起现行。所以福报大的人他很难修出离心,他很容易被今生的美好的光景所骗,他以为他生生世世都是如此,所以福报大的人很容易起常见。

我要提醒大家,你今生可能是你无量生命里面最美好的一次,真的。你可能过去受生了很多三恶道,你也忘掉了,你刚好今生抽中了你最好的一块业力出来,你今生是你无量的种子其中一小部分。佛陀用水泡做比喻,你想想看,大海的海水这么多,它只是其中一个水泡。不要太相信今生哪!它是你很多很多生命的其中一小块而已。你真的不要被今生的因缘所骗,尤其福报大的人,佛陀要我们修无常观。

所以说因为你这个业力本来就没有什么相关性,你今生可能就是哪一生做了五戒十善的业,或者是上品、或者中品、或者下品,这个业力就表现出来。而第七意识的执着,它我爱执呢,第七意识的执着很特别,它不缘过去,也不缘未来,它只执着今生,所以这为什么它不能把前生的自我概念延续下来。第七意识是很专心的,它随所生所系,得什么果报,所以第七意识缘什么像什么,当你是蚂蚁的时候,它就变成一个蚂蚁的自我;当你变成一个国王的时候,第七意识就变成以国王为自我,所以它的这整个因缘,全部都在变化当中,所以佛法讲无我,它没有一个常一不变的东西,所以我这个地方补充一下。

好,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我们生命的反转。前面是说明我们过去生留下的东西,生死的业力,自我的执取,那么现在呢,我们来看看我们生命的一个反转的愿力。

先看第一道题:

师父于课堂中提到,对治第七意识要从第六意识下手,无法直接改变第七意识,其原因是否为第七意识的活动,是第六意识所表现出来的?

其实第七第六各有它的独立自体了,从我执的角度它是两块:一个是第七意识表现出来的,这叫俱生我执;第二种我执是透过第六意识的分别才产生的,叫做分别的我执。一般来说,召感生死业力的这块,是分别起的,所以俱生的这块,我们可以暂时放下。因为俱生的我执,它是比较平等的,这个第六意识的分别的我执,它是选择性的。你看第七意识的我执,它是把所有今生的因缘都执着,执着为我跟我所,第七意识。但第六意识是带有情绪的,你看我们第六意识凡夫的妄想执着,由妄想带动了执着,你不可能所有都执着,你要先打妄想才会产生执着,所以它是选择性的执着。第六意识的执着是选择性的,第七意识的执着是平等性的,这第一个;第二个,第七意识的执着只缘现在,它不缘过去也不缘未来。第六意识就不一样,第六意识是想到什么就执着什么。它可以执着过去,虽然这件事已经发生很久了,但是它第六意识还是挥之不去,它还是把它抓住不放,那个影像还是不想把它放掉,这个就是一种分别的执着。因为你不断的分别它,你就加强你的执着力量。

所以这个第六意识的执着,包括过去、现在、未来都有可能。我们一般来说你从往生的角度,你第七意识的执着先可以不管它,因为它不召感分断生死,但是分别起的执着,这个地方要注意。所以我们一般来说修无分别智,它主要是中断第六意识的执着,就是带有感情性的执着,这种一定要分别要打妄想,它才会生起执着。但是第七意识,真正第七意识的俱生的执着,你不打妄想,它也会在执着,那么这一块就不是我们能够管控的,这个就太深了。那么这个地方它也不滋润分段生死,所以这块放一放。所以我们要对治的是带有妄想的执着,就是由妄想引生的执着这一块,今生你要做这件事情。

[学员问]:师父慈悲!弟子请问一下,那在日常生活中这个对治带有执着的这个第六意识的时候,那情绪这个部分,像一般没有学佛之前,我们可能受到某一个业力刺激,都会有情绪,那一般人可能的思维逻辑,就是说我不要某个情绪,譬如说痛苦的情绪、难受的情绪,我们就会在情绪上去做文章。但从唯识的角度来说的话,这个情绪是不是某种程度上,还是从第八意识由上而下刺激来的?所以情绪算是一个,好像是一个sign,就是告诉我们说:好,这个地方我要留意,我们着重的重点是改造思想,而不是在跟那个情绪打交道,是不是这样子?

[师父答]:对对,因为你前生每一个人都有你自己喜好的东西吧,对不对?所以第六意识一旦分别的时候,它一定根据它的等流习气,所以会越执着越重。你今天会喜欢这个东西,一定有前因,然后你又不断的往这个方向走,它就执着就越来越重了。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修无分别智,就是把这个路给切断。因为你越分别,它就越执着了,这有关系的。所以你分别心越重的人,就越容易执着了,这个是有关系的。

好,我们看第二题:

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当然心是无形无相,没办法送。它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有一个目标。因为第六意识,我们说过第六意识它有很多好处,但是作为一个修行者,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它这个心识,不定性,所以你不发愿的时候,你管控不了第六意识的,你如果不发愿,你如果不把心住在来生,你就一定会攀缘今生。

所以佛陀为什么要我们忆念呢?忆念佛陀、忆念净土,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要不断的忆念他。第六意识它除了造业力强,诸位要知道,它也很会去激发业力,它不是造业而已,它还会去润生,你临终的时候,你怎么把你平常所有念佛的力量都把它集合起来,就靠第六意识的忆念,心生则种种法生,你临终的时候,只要不想到娑婆世界、想到极乐世界,你就有可能往生。一个人最怕就是临终的时候一直在想你今生的事情,就糟了,谁都救不了你了。因为你是心作娑婆世界,你的内心都在娑婆世界打转,你怎么上得去呢?第六意识是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我们不相信一个人你平常都没有想到净土,临终的时候突然又想到净土,你认为这有没有可能?

没有!

对!不太可能,这不合乎因果的法则。所以必须你的心要跟净土要很熟悉,简单讲就是生转熟,这个道路你要经常走你才会熟悉。有些人对净土是很陌生的,这对你很不吉祥,一般人是这样的,一般人他对佛号很熟悉,他对佛号有强烈的皈依心,但是他念佛的时候,他这个佛号没有导归净土。

就是他念佛的时候,他相信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他相信阿弥陀佛会救拔他,但是他没有想到说念这个佛号到底要去哪里?他没想这件事情,所以这个佛号变成没有方向,他没有愿力,这佛号就没有方向,最后在娑婆世界得到糖果。因为你没有是心作净土,它怎么会是心是净土呢?它怎么会有结果出来?

诸位,所有的因缘都要创造,没有一件事情是自然产生的,你就算感应道交,你也要做一些准备,是吧?阿弥陀佛成就这么多的功德,但是你怎么去把这个佛号引导到净土去,信愿然后持名。其实你如果要往生的话,你必须把娑婆世界放弃,说实在的就是这样子,你必须要取舍,你不可能两个都要,不可能。两个都要,你最后结果就是没办法往生,所以净土宗能够成功,只有一个情况,就是背水一战,把今生放弃,把心住在净土,为来生而活,只有这种可能,这个时候你的第六意识,你对娑婆世界的攀缘减少了,执着减少了,它的生死业力自然就沉淀下来。

第八识的业力,最需要第六意识的攀缘来滋润它了,所以你的心没有到净土,那你的心会在哪里?你们猜猜看?就在娑婆世界嘛!是不是这样?你还有啥去的?你不可能在不生不灭的空性嘛,对不对?你现在只有两种情况,你还有其它情况吗?你不是在净土活动,就是在娑婆世界,两种而已,因为你不可能达到无生。所以你在娑婆世界一活动的时候,那就把所有的生死业力给刺激了,因为你一分别就带动执着,一执着就让生死业力变得更有力量,它是互相有关系的。所以你不想刺激生死业力,你就必须把心放到净土去,因为你必须转移目标,你不可能无住,我们不可能说,我心完全无住,那是圣人的境界,你要让心有一个住处,既然今生心要有一个住处,你就把心提早住到净土去,这对你是非常有帮助的。为了来生而活,这个对净土宗的人是最好的思考模式,提前为临终做好准备。这个事情你平常就要做好了,你不要说到临终的时候,再把心送到净土去,送不去了,送不过去了,因为你太生疏了。

那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就是你的心要先到净土,你的佛号才可以到达净土。诸位,是心来引导佛号,很多人错乱因果,以为佛号会引导你,如果佛号会引导你,那每一个人念佛都应该往生,而且这样子也违背佛教的因果思想,一切唯心造就彻底被推翻了。我们要强调,阿弥陀佛的圣号是无量光无量寿,但是它没有方向性,是你的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你的心来引导佛号,不是佛号来引导你,这个是他生的思想,这个诸位要很清楚。

[学员问]:师父,为了往生师父讲过要断相续心,我想这个可能主要指这个恶业。那现在有没有说有些非恶业的,像一些业也要断,比如说禅悦,如果说贪恋禅悦的话,是不是会障碍往生?就是说打坐的时候太快乐了,是不是也会障碍往生?

[师父答]:哦,禅定的禅悦,就是禅定有法喜是吧?就是禅悦为食的那个禅悦是吧?

[学员问]:对对对。

[师父答]:那怎么样?会障碍往生是吧?

[学员问]:对。如果贪恋这个禅悦,会不会障碍往生?

[师父答]:那当然了。娑婆世界,我刚刚讲过,三界的快乐,三昧乐、五欲乐,都不能贪爱,因为它都是无常的。

[学员问]:那这样讲的话,因为禅悦并不是恶业,那就是说除了禅悦之外,还有没有我们要注意的地方。假如说有人说为了往生,他不愿与众生结缘,他不参加放生,像这种东西,我们是不是有的相续心也要断?

[师父答]:哦,放生啊!放生会障碍往生吗?你贪爱放生,是不是?

[学员问]:可能也看发心,但是有的人,觉得这样会跟很多众生结缘,然后……

[师父答]:那没事啊!你这个众生结缘,你让他愿与法界众生同生净土,缘是可以结的呀!关键是你怎么导航,导向它啊,缘没有错嘛!你看你本来就应该跟众生结缘嘛!这个菩提心,问题是你要把这个缘往哪里去导归,关键你怎么去引导这个缘,是不是?大乘佛法不否定因缘嘛!就是你要引导它嘛,善加调伏引导嘛!因为你不跟众生结缘也不行,是吧?因缘没有错!诸位,因缘它可能对你产生障碍,它也可能是你的帮助,你要引导它。一个水,它可能泛滥成灾,但是水也可能会变成灌溉良田,你说水有错吗?没有错。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发愿,就是这样,因为你愿决定了,你的思考模式决定了,你的因缘会跟你的愿跑。你不发愿,那你的生命,就充满了不确定,那就难说了!

[学员问]:师父慈悲!临终的时候我们往生是有一个说法的,就是随愿发愿,然后还有就是随这个业力,然后第三个就是随习气,那如果没有修净土法门的人,那他没有发愿往生西方,然后他也没有重大的恶业跟善业,那最后他就是随习气往生吗?

[师父答]:也不一定。一般来说没有业力的人,也没什么太大的习气,那么这种没有重大业力的人,他的中阴身就会停留很久,那么这个临终的时候就充满了不确定。那么这个时候,谁帮他做一些超度开导就很重要,如果他没有重大的业力的话。

[学员问]:我的问题就是说随习气嘛,那我们做人应该有很多人的习气,那应该是在来生的时候,应该是再做人嘛,为什么佛说,我们再做人的机会很少呢?

[师父答]:呵呵,你的心里面只有人的习气吗?是吗?我觉得不应该那么单纯吧。不会那么单纯,我们有很多三恶道的习气呢。

[学员问]:阿弥陀佛,师父慈悲!弟子想请问师父一下,关于这个发愿,有没有一个特定的仪轨,或者是说一个特殊的方式,这样可以做一个坚定坚固的发愿?

[师父答]:莲池大师的发愿文就很圆满。

[学员问]:就是这个稽首西方安乐国……

[师父答]:对对对,他的很圆满了。

[学员问]:就是等于说需要每天这样念吗?

[师父答]:你的愿力简单来说,第一个不能离开众生,最好是跟众生在一起,要挟带众生来发愿,这最好,对不对?你因地有众生,你得果报的时候,才能够有无量的妙用,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不能离开净土,是吧?愿生西方净土中;第三个不能离开成佛。这三个最好,你只要这个愿满足了三个条件,有众生有净土有佛道,这个愿力就非常圆满了。

[学员问]:是不是每天都要念?

[师父答]:对呀!每天发愿,让你的愿更坚固。这个道路,因为第六意识它变化很厉害,你必须要慢慢的训练它,走在一个你规划的道路上。

好,我们再看下一个问题:

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对第六意识的调伏应该从何种下手?

其实第六意识的调伏跟引导,每一个宗派不一样。如果是圣道门,当然它往空性引导,往菩提心引导,往出离心引导,但是净土宗的引导它当然引导你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了,它不断的教育第六意识,告诉它第六意识娑婆世界是痛苦的,娑婆世界虽然会给你快乐,但是你一定会付出代价。你要不断的训练,告诉第六意识有这么回事,然后告诉你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所以从这个净土宗的引导,它主要是两块,让你放弃娑婆世界,让你欣求极乐世界。当然净土宗的愿力,往生的愿力,如果跟成佛的愿力结合在一起,那是最好了,为了成佛而往生,这是最好的往生的概念,这种品位最高,对你以后到了极乐世界也最有利,你的因地的种子是最圆满的。

所以我们这次在唯识学,讲到修观的时候,我们是把往生的愿力、往生的思考,跟成佛的思考做一个结合。总之第六意识如果你不教育它,它会闯祸,第六意识,你好好教育它,它会创造无量的功德,看你,而且你的希望也就全部寄托在第六意识了。第八识它不归你管的,它是业力这一块;第七意识它就是给你做障碍的,它根本就不可能去归你管的;前五识的感受,完全是第八识业力释放出来的,它也不归你管。所以我们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第六意识。

你现在有两种选择,你一是放纵第六意识,跟着感觉走,你想干啥就干啥,完全感觉,你想做什么,你现在的感觉想干什么就顺它,那第六意识就坏了。那么第二种你就是必须教育它了,你先设定一个目标,让第六意识跟着你的目标走,就是你听我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必须达到这个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目标,那你必须要不断的训练它。当然它会犯错,但是你必须跟它沟通,你要很有耐性,每一次犯错都要告诉它,你这样子做会有什么后果。第六意识是可以训练的,慢慢慢慢它就听招呼了。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道理就是这样,你要有正见、正思惟,佛陀说了很多的法,其实就是让你用来教育第六意识的,就这个目的而已了。

当然方便有多门,有些人他听这句话很相应,就上去了;有些人他一定要听到另外一句话,他才会喜欢。那你就必须要去try,你的根基是适合从哪里切入的。佛陀法门很多,总而言之你在课堂上所听的东西,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你回去用这个道理来教育你的第六意识,叫它听你的,照你的规划走,这个就是修行。

但是你不能把第六意识给完全停下来,有些人是把第六意识完全无想,这样子第六意识变成原封不动,它就没有改变哪!佛陀要你训练第六意识,他可没有叫你把第六意识停下来。你把第六意识停下来,你就是一滩死水了嘛,死水不藏龙嘛,你怎么改变呢?这非常可惜了,你得到人身这是很大的机会,你把第六意识停下来,错损菩提,丧失一个好机会啊!所以你必须要用观照力,去调伏引导第六意识,让它照你的目标走,照你的节奏走。当然你先要有一个目标,要不然第六意识今天这、明天那的,你要有一个目标,你要有个长远目标,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短期的调伏引导,慢慢照目标走。当然它不可能一次到位,但是你必须很有耐性,法力不可思议,佛陀开的法药不可思议。

有关这个教育训练第六意识,有没有问题?其实就是从第六意识那个想心所,想这是最关键的,你是怎么想的,五十一个心所,第六意识的想心所最重要。它想错了,那第六意识就毁了。

[学员问]:师父慈悲!我想问一下,那个第六意识跟那个心,是不是可以划等号?

[师父答]:对对对,我们一般讲心,就是第六意识了!一般讲心,原则上都讲第六意识多了,因为它活动力最强,造业力最强,它的思考能力也最强。一般我们讲心,是讲第六意识。

[学员问]:那这个有人讲这个三魂七魄,那又跟这个八识有什么关系?有人讲往生的时候要三魂一起往生?

[师父答]:哦 三魂七魄,这是道家讲的法,是吧?

[学员问]:对,就是有的法师也有讲过,说往生的时候三魂……

[师父答]:经论里面没有这种说法,它讲八识而已。三魂七魄,根据我所知是道家说的。

[学员问]:有没有对应?

[师父答]:这个怎么对应我也不清楚了,它们是怎么区判的,反正八识就是八识呗。

[学员问]:因为有人讲,往生的时候要三魂一起往生。

[师父答]:往生是要第六意识来引导第八识,第八识所有的业力,都必须要顺从本愿,让它顺从,你必须把第八识统一起来,只有第六意识做得到,这件事情只有第六意识做得到。现在问题不在业力这一块了,所以蕅益大师说,第六意识你要善加引导的话,连造罪都可以往生,他说就算误造恶业,速疾忏悔,也是往生的资粮。你看他讲到这种程度了,现在诸位,关键不是说你业有多重,你的烦恼有多深,这个都不是问题,关键是你现在第六意识未来要怎么做。现在关键已经不只是你过去做了什么,而是你未来要怎么走,第六意识是影响力最大,最有改变空间的。

净土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只适用于净土宗,它可以不管你的过去,但是它非常在乎你的未来。你是不是愿意相续下去还是做出改变,它只论未来不论过去,但是如果这个业你继续造作,你一定不可能带业往生,这个业你带不走。如果你还在造作的话,这个业它不可能让你带走,因为你不断的在刺激它嘛!你怎么带得走呢?所以断相续心,这个就变得很重要了,你要让业力沉淀下来,你必须靠第六意识断相续心,否则它业沉淀不下来,沉淀不下来,那就不是第六意识引导第八识了,那就不是随念往生了,那临终的时候就第八识引导你了,对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