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文道儒生不信神

“兄长,你这是在干嘛?”这青年儒生的举止直接引起了那锦袍青年的注意,并且表现的十分诧异。

那青年微微一笑,神态依旧温润平和,“为兄游学时盘缠不多,就没少在山神庙中避雨暂住,现在想来,那求学路上有好几次若不是正好撞上了山神庙,恐怕是早早的就打道回府了,不会有我之今天。”

“如今,恩师患病,我收到信件返回,正好在这儿遇到山神庙,所以想着拜上一拜,一是想着报答当初那些座山神庙的庇护之恩,二是惦记着老师的病情,想着山神若是有灵,便救一救我老师。”

“当然,这些都只是空想,但所作所为也只求一个内心通达罢了。”

他微笑着解释,笑容和煦,情真意切,听得众人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认真来听。

那锦袍青年自然能感到对方话语中的艰辛,不过显然又有着其他必须的理由,只是恳切劝道,“师兄,你的文道修为自然是比我这个一窍不通的强上许多,其中要害定是知晓的,所行所为,肯定也是经过思虑的。”

“只是,便是说一千道一万,也总是有着‘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说法的,还是应当谨慎,不要随便拜神。”

说到这,他却话音一转,随后又对着随行的众人作揖长拜,然后又从容开口,“师兄曾托庇于山神庙,自觉对方有恩与他,然而天下愚民立庙何止千千万,若是师兄逢庙便拜,那还得了!”

众人深深赞同,青年书生一路上的仁义他们自然都看在眼里,更何况自家少爷还与其十分亲近,书生本人更是被当朝要员看重,想要收为学生,以后仕途必然通畅。

于情于理,他们都不希望这等英才因为一些小事败坏了名声。

“索性今日,我们众人对着这山神齐齐摆上一摆,日后在阳谷县安定下来,再回返为他修缮庙宇,镀铜身、敷金漆,也算是回他一恩,若是山神真真有灵,便请这阳谷山神代为转还……”

“师兄你看如何?”他眉眼堆笑,回头看着正难得失笑的兄长,开口询问。

“你啊你……”青年男子轻笑,既感动又觉得可笑,这薛家的小公子虽然稍有纨绔之意,行为也稍有跋扈,却是真的在意身边人,也实在是个讲义气的……

对方见他并不反对,便立刻回头看向众人,打量一圈后,便对着神像拜下,众人见状自然会意,于是纷纷效仿。

至于孟超却并没有见到这兄友弟恭的一幕,一开始他便因为这些人对神像的毫不理睬感到惊异,然后就是自然而然的再次绝望。

他根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人遇到神像而不拜,若是如此,你还立神像做甚?

幸好,那书生不知为何竟真的恭敬作拜,并且还带着那位猎人,他内心被失而复得的惊喜充斥,却又来不及开心。

只见得各有一道白光从两人身上飞出,直奔神像而来,只是这次并非是通过“听”而得知的,而是他真真切切的通过神像的眼睛“看”到的,那是完全不同的视角与感觉,就像是在一片黑暗中突然亮起的灯火!

不过,却只看到了作揖下拜的二人,以及那两束白光,并不见其他人。

那两道白光一大一小,飞的极快,孟超还没来得及认真看去,就觉得眼前一阵恍惚,随后便昏了过去,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人后面的对话。

只是在恍惚间,他好像得知了许多秘密,却又一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只是在浑浑噩噩间便过了一夜,在天亮之前徐徐转醒,正好赶上众人动身,他却并未声张,只是任由他们离去。

待最后一人小心的灭了明火,归拢了柴火,稍作打扫离开后。

他这才又细细感应,确认了众人离去并且走远后,才有了响动。

只见庙内光线微变,随后神像上身形一晃,就浮现出一名身穿布衣的年轻书生,观其衣着打扮,正与之前那名领队的青年书生一般无二。

只是,他并非那位书生,而是孟超因对方祭拜而孕育出的一道分身。

他微微叹息,眼前好似有着无数画面划过,开口欲言,却又引得天地震怒,直接轰下一道惊雷,震得万物颤栗。

孟超便知此时天机未至,却又深感迷茫,只是轻轻的抚着眼前的神像,双手顺着其上纹路摩挲着,静静的感受着这天地间的变化,顺便开始捋顺自己的思路。

原来,孟超穿越的世界本是道佛妖魔盛兴之界,可是不知为何在上古时代竟爆发了惊天大战,将大世界打的破碎,整个世界灵机凋敝,进入末法时代,妖魔失去了神异化为野兽,道佛也不再风光。

这一方世界便是那时候诞生的碎片之一,不过这方世界并不算大,只是在第二梯队而已,在它之前还有数个远大于此界的碎片,同梯队的碎片也有一二十个,这些只是都是那个辉煌文明的余辉而已,更多的却是数之不尽的小碎片,从小的百万、千万亩级的超小型世界,到大的百亿、千亿亩的小形碎片,以及更多的根本就无法计数的更小型碎片才是那个辉煌文明的真正实力表现。

随后就这样发展了不知多少年,有了人族定鼎这方碎片的中洲,驱除野兽,开拓荒野,发展民生,从那时起人道大兴。

人道又分文、武两道与运朝之途,虽然现在并不显山露水,但是成体系的发展就已经有了四千多年,更别提定鼎中洲之前的无数岁月里的无数人族精英,对道路的摸索,可以说现在虽然神异不显,但等到灵机恢复时,其璀璨程度一定不低于道佛之途。

当然,人道修行毕竟没有经历过灵气的检验,到时肯定还要打磨,只是也不一定会弱于此界仅靠考古修行的道佛之流。

文道修行凭借自身,养一口浩然之气,可僻邪驱魔、呼风唤雨,有诸多妙用,武道修行要熬炼筋骨、打磨体魄,于体内练一颗气血大丹,练成后就可飞天入地,举足间可移山填海,威能莫测,运朝之途最为特殊,可以凝聚万民之气于一人之体,即便是普通人得之也可轻松击败修行有成之辈,更有龙气、凤气、官气诞生其中,对诸般术法皆有克制效果。

人道兴盛,至今已经轮换到了第九个五百年王朝,如今正是第四个五百年王朝风雨飘摇之际,只是如今并未到达五百年一次的王朝轮转期限,而是只过了仅仅三百年多一些而已。

本应正值鼎盛之际的王朝之所以会有风雨飘摇之态,是因为人道大兴已经开始反哺天地,天地之间灵气也在这无数岁月中积攒到了一定的程度,只是平时隐而不显而已,经此数千年的反哺已经是达到了质变的边缘,却是变得越发活跃起来了,简单讲就是灵气复苏。

由此,便有妖物诞生灵智,呼啸山林,其中佼佼者就会侵扰村庄,也有鬼物因时而生,肆虐乡里,比较典型的就是这阳谷山上的那只天天咆哮的老虎。

至于孟超的穿越神像,也是有着一番说法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