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光明的眼睛有希望

那是一卷手扶拖拉机的机械图纸!

这种二十世纪初,发明于白头鹰国的小型农机,在西方只是用来种种菜什么的。

后来被脚盆国拿来发扬光大,这是文昊从船上行李箱里面整理出来的东西。

里面又加上了他的一些改进,加入了一些文昊前世世界的成熟设计,还有各种典型的应用方式。

比如配套耕犁,比如可拆卸后轮,比如配套车厢……

文昊前世出身农民,他父亲就是生产大队的拖拉机队队长,没少摆弄这些东西,文昊实在是太熟悉了。

这种三轮手扶结构简单,设计简洁粗暴,但皮实耐用,应用广泛,适应各种地形,被称为“万能拖”,非常适合国情,这时简直是大杀器。

文昊检索了报纸,这个人世间里,都是大农机,国家还没有这个东西,看来以后还能出口。

文昊让蔡晓光告诉拖拉机厂,卖给一台拖拉机的人情,抵不上这份图纸。

试制成功后,他要二十套样机,和五十套成品的优先购买权。

对,就是“套”,因为文昊连配套的东西一起,都要!

蔡晓光在农村呆了四个月,马上看明白了,靠山屯儿用这个才更合适。

少有的拍胸脯打包票,保证给文昊办的妥妥的,年前就能给他机器……

次日,众人专门去园区喝了胡辣汤。duqi.org 南瓜小说网

牛大叔赞不绝口,老药子更是大加赞赏,这吃食可丰可减,调整一下,就是药膳啊!

文昊索性给了他们方子,自己回去也能做。

饭后,强子领着先去提了锅炉,然后照例由地头蛇蔡晓光领着,文昊和周秉义陪几个人逛了一遍吉春城。

老药子走哪里都拉着光明和郑娟,一路上三个不知道都说的啥,反正没停过。

这时候的吉春城充满了年代特色,街上人们的衣服,基本上是蓝绿黑,偶尔袖口领口露出亮眼的白。

有轨电车响着铃声从街上开过,不时还有推着自行车的人三五成群穿行。

在街口的交警专心致志指挥下,人们有条不紊的通过,没见有随便抢路的情况发生。

这时候,虽然整体供应仍还不足,但人们昂扬向上。

社会上讲究出身,讲究邻里帮扶,讲究团结,讲究奉献。

虽然有其弊端,但好处也是大大的。

人们没太多选择,那就抱在一起使劲儿呗,所以,能在战后的废墟上快速崛起。

那些从电影电视里一知半解得来信息的人,恐怕很难以理解此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时候的人们,尤其是大城市里,人们的幸福感未必较后世低多少。

那些认为吃点油都很费劲儿的人,恐怕是武断和片面了。

六三年以后,人们不是吃不饱,而是油水少容易饿而已,东西不是不够用,而是选择少而已。

就算是马上要到来的那一段特殊时期,城市里的供应也是越来越充足,一年比一年好的……

那座京城四合院的故事,简直就是矛盾百出的编剧事故!

难道你真的会因为唐朝没空调和洗衣机,就天真的以为当时地主的生活不惬意?!

所以,把吃不饱和想吃好混淆,可能是对这个时代最大的误解了。

真实世界不是书啊!

当然,集中力量办大事儿,固然有照顾不到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就是文昊给自己确定的努力方向。

靠山屯儿的事是这样,光子片的事儿也是这样,随着经验增加,能力增强,还会越来越多。

“目光所及之处,尽力量所能及!”

这是文昊给自己立下的无言之志。

晚上的时候,吃的是炒菜和小米粥。

李文军果然送了鱼过来,这时候的气温已经是零下了,特别是晚上,鱼都是冻好的。

全是大鱼,用麻袋装着,大拖斗装了半车,反正是够靠山屯儿春节打牙祭了。

晚上,李文军说了今年冬捕的事儿,都有了经验,文昊不在也有不错的收获,只是没去年多罢了。

既然不缺鱼,文昊让他们换用大眼网,抓大放小。

老药子连着观察几天,突然动了收徒的心思,晚上就在饭桌上说了出来。

他觉得胡鹰这个孙子整天乱窜,靠不住,继承不了自己衣钵,想收郑娟和光明为徒。

文昊给他讲了年后进京,给光明治眼的事儿,时间可能不够。

“那我先住一段时间,先教他们点东西,光明的眼我也琢磨下,年后的事儿年后再说。”老爷子倒干脆利落。

文昊求之不得,姐弟两个学医是好事儿,主修医术,辅修国术,医武双修,以后天下可去了。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老药子先不走了!

牛队长没想到进城一趟,还少了一个人,不住的说老药子不够朋友。

最后,文昊又专门整治了四个菜,咚咚几颗手榴弹放下,让胡义陪着他俩喝酒,内部矛盾自己解决!

次日早上,郑母很早起来,下的是头天晚上她和郑娟专门包的饺子,给靠山屯儿众人送行。

在郑母的参谋下,文昊选了衣服给牛大叔装了三车,反正是够靠山屯用的。

牛大叔千叮嘱万嘱咐,一定要文昊到靠山屯儿过年,文昊考虑了下,觉得也不错。

这样老药子也不再两难,加上今年狐影可能回不来过年了,留下胡义也挺孤单。

郑家在吉春也没亲戚,让郑娟和光明过一个乡下的春节也是不错的体验。

于是就说跟娘商量一下,算是答应了下来。

牛大叔这才高兴,放心离开,去实施他的冬耕大计!

送走了牛大叔和胡义,文昊重新布置了西厢房。

专门调整了卧室,使之更适合老年人,还多加了一个适合光明的单人床,以备不时之需。

把大多数老药子用不着的书挪到了北屋西间自己住的地方,腾出地方给老药子摆草药。

为此,文昊专门做了药柜,把从济世堂买的,炮制好的药材分了一些出来,分门别类的装进去。

没炮制的也弄了不少,又添了一些药材的专用处理工具,给老药子教学用。

这之后,郑家就开始充满药香。

再后来,除了补习班重开,还有跟着郑娟光明蹭课学医外,其它又回到了以往常态。

文昊的说书大业也在上午重开,有时候老药子也来听听,津津有味的样子。

差不多到十一月中旬,衣服才全部整理出来。

这个时候,不但郑娟自己,连郑母、光明都换了一身,文昊都有份儿。

老药子有了专门装衣服的箱子,狐影居然也没落下,顾家的贤妻良母本性初露。

今年要穿的都挑了几身,各自放在衣柜里,备用的衣服也用文昊给的箱子各自存下了。

其它挑好的被郑娟整齐叠好堆在一起,这是郑娟要留着的。

后来文昊收存时,居然被他发现,竟然还有小孩子的,想的够长远哈!

不过,他在这个时候,也只能学三弟光明,没看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