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三雄并争天下

一统北方的曹操,势力大的真是雄踞天下;而他的野心,也渐渐的滋生了;他的凶狠,也将越来越桌面上了。

他计划南征刘表、孙权,作玄武湖,操练水军。在许都的时间里,曹操毫不客气的杀掉了内部同情汉室的可疑分子,先劈了孔融。

孔融活着的时候,知道曹操要伐刘备,说:“以不仁伐至仁,能不败乎?”

这话说明了曹操接下来的对手,不是吕布二袁一类,他在南方面临两位雄主。

曹操最不可思议的是杀了荀彧,一位重量级的人才,足智多谋可以与郭嘉等人媲美。但荀彧是一个同情汉室的人,他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也是人才的人生理念与领导的目标发生矛盾后——人才的悲剧。曹操出征南方的路上,给荀彧留了一个空盒子。荀彧知道意思,也就来了个自我了断。

需要注意的是,曹操不仅仅是个领导,而且也是乱世当中的军阀。他对人的摧残,与历史上的暴君不会有太大的区别,社会身份将促使他越来越凶残!

曹操起兵二十万,号称八十万,浩浩荡荡的杀奔新野荆州。刘备等人抵敌不住,败退至下口,刘表一命呜呼,其子刘琮投降了曹操,结果还是像许攸一般被曹操的部下给杀了,曹操装作不知道。就这样,原先楚国的发家之地,拥有十万甲兵的汉上荆襄之地,落入了曹操的掌握之中。

曹操在人生的舞台上纵酒高歌,人生多么的美好啊!虽年岁不我与,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统一的大业就在眼前,自己能在有生之年,促进华夏的统一,多么的志得意满啊!

他唱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这次的对手是刘备和孙权,曹操不是不知道刘备,曾亲自告诉他:“天下英雄就你我二人耳!”

孙权在曹操的心目当中,子承父兄之业,算不得英雄。可是江东孙权实力不弱,没有明显的领导缺点,而且孙策给他留下了一支精练的干部队伍。

孙刘即便是联手,也就是四五万人,如何能与自己浩浩荡荡的20万队伍相提并论?当年官渡之战,赢得很险,面对袁绍大兵压境的紧迫感,让曹操差点喘不过气来。可忧患之际,恰是转机的开始。谁能想到,这次赤壁之战,历史会倒过来演!这次是曹操自己带兵压迫别人。

影响赤壁之战的因素很多,曹操过于求成,没有在荆州扎稳脚跟。水军训练依赖于蔡瑁张允,又出现倒霉的疾病(疾病一说在《三国演义》书中解释为水土不服)。孙刘一方同忧相亲,主帅上下同心,领导和成员之间都是久经磨合的铁杆关系。江南一些同情汉室的人才似乎不喜欢曹操,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而庞统是直接利用自己的名声博得曹操的信任,给他献了连环计。

庞统号称凤雏,颇有名声,曹操对他的到来,其喜爱的程度就差没把他抱起来了。可曹操这次却被人才欺骗了。曹操欠缺考虑,善于谋划精于判断却被周瑜等人给耍了。人力的因素成为了主导双方战争结局的关键性因素,只要本钱实力不至于无法比拟的程度,胜负的结果就还是可以努力争取的。

曹操掉以轻心了,周瑜、诸葛亮成功了。赤壁之战曹操大败!

20万对5万或者80万对20万,都是4比1的比例,曹操明明那么多人,还输的那么倾尽。剩下的将士们灰头土脸,曹操也像是落水的鸡,显得狼狈不堪。但他仍然坦然自若,《三国演义》书中不止一次的描绘他的骄傲,他说道:“我笑诸葛亮少智,周瑜寡谋,我要在此埋伏一军,那还不得……”

话音刚落,就有一彪人马拦住去路,像是专门等他。属下冒死救出,却又遇到了关云长。

电视剧里,关羽威风凛凛骑着赤兔马,曹操等人简直不敢动了。书中的描写短短几句,已经写出乐观爱笑的曹操到了此时也笑不出来了。落魄的曹操看着关羽,关羽看着曹操,两人的演义故事再次起波澜。读者的心目当中,作者的笔下,浓重的为这个军阀、刽子手竟然鲜明的抹了精彩的一笔!

关羽冒着杀头的危险放过了曹操。

几十万将士,自己的雄心壮志,在赤壁一役中化为泡影。曹操哭道:“我独哭奉孝(郭嘉),要是奉孝相随,不会遭受这样的惨败啊!哀哉奉孝,痛哉奉孝!”

他杀荀彧的时候,可曾想,会在赤壁之战中遭受惨败?曹操已经没有把荀彧当成自己的人了,因为他有自己的目标了。

这时候的曹操需要忠于他自己的人。郭嘉曾经被陈群打过小报告,曹操反过来告诉陈群:“我看重的是郭嘉的才能。”

可荀彧有才能、品行也好,但他忠于汉室,这就违背了曹操这个领导不便直言的隐衷。见不得人的想法需要忠于我个人的人去心领神会,所以这点上郭嘉比荀彧对曹操而言靠谱。人才的理想会与领导的“隐衷”发生矛盾啊!

孙刘两家在分割赤壁之战的胜利果实之后,开始勾心斗角。曹操在北方养精蓄锐,随着实力的恢复,他的自尊心和权力的欲望也越来越膨胀。他大修铜雀台,又是纵酒高歌,这次他喊道:“如果不是我,这个天底下不知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我呢?不能为了慕虚名而取实祸……谁知我心!”

曹操成了时代的弄潮儿,他引领了一个时代,不仅仅是一个分裂与统一的时代,还是一个文学造诣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他屯田,从此不像流寇似的靠掠夺来补给自己的军队;他唯才是举,用实力挑战了世家大族的传统权威;他尊天子以令不臣,维护着华夏的统一。

曹操于汉朝,于天下都是有功的,他不能轻易的把政权为了博得忠于汉室的美名,献给汉献帝,再次使政权统一的王朝又陷入争权夺利的分裂当中去。曹操懂得事物发展的“道”,运用道,则无往不利,所以他应该统一天下。袁术袁绍虽四世三公,不尊道,所以遭受可耻的失败。至于其他碌碌之辈,也就不配问鼎王座。曹操所以任性的抒发自己的情感,他是向历史抒发自己的情感,希望后世的历史回眸者能了解他的良苦用心!

在案几上,曹操打算写诗,忽然传来消息:

“刘备已得到汉上九郡!”

曹操吓得连笔都掉落了。他知道,这消息就是使他在有生之年离亲手统一天下将越来越远!须发斑白,人生几何,怎能不落笔受惊?

曹操决定再次征讨刘备,刘备一方为了赢得攻取西川的时间,让马超攻打曹操。曹操如果要下江南,报赤壁之仇,要解决一个后顾之忧,就是关中军阀。

关中军阀没有形成一个完全合一的高效组织,马超的父亲马腾和韩遂拜了把子。马腾被曹操诱使进来许都做官,就成了瓮中之鳖。马腾和董承等人密谋被曹操知悉,曹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杀了马腾和他的一名儿子。于是马超大怒!起兵攻打潼关。

马超攻下潼关,曹操不得不亲自带兵镇压。《三国演义》中津津有味的描写了割须弃袍的情节。曹操的小命,差点被马超收割了。但马超的英勇仿佛就衬托了曹操的奸雄,战略上,曹操明显更有盘算。至于马上比武勇,曹操让许褚代劳就好了。

关西诸路军阀一齐来帮助马超,众将士忧虑,而曹操却看出了破绽和有利于统一的一面。分散在河西走廊的军阀如果一一征讨,劳师费饷,不花个一两年不能讨平。现在一齐攻过来,人数众多,但是结构分散,而马超缺乏统一的指挥架构。

最典型的就是韩遂,韩遂本来是非常同情马超的,也是真心诚意的要帮助马超攻打杀父仇人曹操。可韩遂却非常不地道的去和曹操会面,两军对垒,何等严肃的事情?军令不统一就容易造成相互间的隔阂和猜忌。阵前,韩遂也就是和曹操聊了两句,被马超看在眼里。小伙子没有政治家的沉稳老练,他不得不怀疑韩遂。这样曹操就达到了离间韩遂的目的。

世事无常,人情复杂,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庞统黄盖给骗惨了,这次他把马超小伙子玩弄于股掌之中。马超没有听韩遂的解释,二人渐心渐离。最后韩遂引曹军入城,马超剁了韩遂的手腕,和庞德马岱等人逃了,一生也没能报得父仇。

曹操平定了关中,走之前,杨阜哭着对曹操说道:“马超英勇,素得羌人之心,丞相如果不留兵马于此,久后,陇上诸郡恐非国家所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