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生产劳动课

第185章生产劳动课

现在国家的发展缺什么,缺外汇啊,没有黄金储备,没有外汇,好的设备都买不起,只能削减计划,要是设备能保障,轧钢厂的产能和质量就能上个大台阶。

朱雪峰是画了个大饼走了,几位厂领导是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初步的意见就是分两步走。

先造样车,实验车的性能和验证图纸的准确性,再就是大力推进球墨铸铁技术研究,早日出新材料发动机,争取早日创汇,具体的得等上班了几个领导都凑齐了再讨论。

其实也不算大饼,小日子的摩托车工业加速也才几年,朱雪峰现在提供的图纸,在解决了新材料后,领先的可不是一点点,够小日子追的,这段日子就是最合适创造外汇的时机。

现在国内在汽车技术研究上并不落后于小日子,现在小日子汽车年产量才不到十六万辆,最大的汽车企业还没二汽规模大呢,技术上也不领先,就更别提和一汽比了。

但这几年是小日子汽车工业极速发展的关键,只用了七年时间,在1967年就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要是现在国内发力的话,有没有可能抢了这个第二呢。

本来是想建议轧钢厂先上电动车项目的,这个产品成本更低,推广也容易,老百姓更容易接受,可被电池拖了后腿,路科长反馈回来的信息很不乐观,只能换个大踏板先上了。

扭头又去了街道办,王主任很意外的不在,朱雪峰也懒得再跑,简单留了个书信,指明了孔叔收,并封了口,说明了现在手持电台的进展和困难,及后续的计划安排,就回家了。

十月中,全年级到清河参加生产劳动劳动一周,大清早的,学生们就被学校送到了生产大队。

管学生工作的郭老师带队,亲热的和大队支书打着招呼,看来这个生产大队是物理系常年对口进行劳动生产的地方了。

果然,郭老师对着生产大队支书介绍。

“高书记,我们这批学生数量和去年差不多,要承担的任务有变化吗?”

“郭老师,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没啥子变化,还是去年负责的那些地的京西稻,几天肯定能收完,要不我还是让人先教教娃们,别出个意外。”

全年级二百多人,物理系女生少,也就一起来了,真正收过稻子的同学连一半都不到。

村民带着学生们来到稻田,金黄的稻子已经都弯了,只有极少的颗粒还带着青色,的确该收了。

“咱们这种的都是京西稻,搁以前啊都是贡米,现在啊,咱们老百姓也能吃上了。”

实际是每年村里每人留五斤口粮,再留点种子粮,其它全部上交,由西直门粮站加工成“特供”大米。

来做收割示范的村民有些小自豪,按他说的这品种可有年头了,说是1692年引来的,先种在玉泉山,后来才扩散到清河和上庄一带。

“红楼梦”中写贾府的庄头乌进孝进贾府交租,常用米千余石,而专供贾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只有“二石”,这个就是了。

朱雪峰只知道一点,就是这米好吃,算是很有名的京城特产,就这一带有,后世很是稀少,至于历史,没关注过。

村民挖开田埂,将稻田的水放干,几个村民下到田里,踩着淤泥开始给同学们示范,田埂上站满了学生,都没处下脚,朱雪峰也就不凑热闹了。

“大家好好学习怎样收稻子,要保证不浪费,粒粒归仓,也要注意不要伤着自己。”

“你是叫朱雪峰吧,我记得你,你怎么不去学,你不是本地人吗,也会收稻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