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1 章 奖励

“此次鲁山贼寇一事,永明办得很好。”皇帝拿起了徐永明递交的折子,脸上难得露出了些亲切的笑意:“朕心甚慰。”

徐永明笑着行礼:“儿臣要学的还很多,还好不辱父皇信任。”

御书房里的气氛少有这样轻松的时候。

皇帝又道:“永明想要什么封赏?同朕说说,该好好嘉奖你才是。”

徐永明轻咳了一声,似乎是斟酌了片刻,这才踟躇着开口:“此次去鲁山诛灭贼寇,儿臣与那东城军的将领一见如故……也、也生出了些壮志豪情来……为父皇分忧,本就是儿臣应当做的,儿臣也知不该与父皇讨赏……可、可若是,父皇能将东城军赏给儿臣,这就好了。”

几个皇子都坐在御书房里,大家心里有数,徐永明本就是奔着东城军去的。

只徐云瑞不屑地“嘁”了一声。

徐永明额角一跳,但他也知现在不宜与徐云瑞起冲突,只当做什么也没有听到了。

皇帝点了点头:“乾元有豪情壮志是好事……只是、东城军……人数少了些吧?”

徐永明心下一凛。

这次的私兵是陆家的手笔,朝中表面上虽然风平浪静,也没人打算去触这个霉头,但心里其实都一清二楚。

连下面的臣子都清楚,更别提最上位的皇帝了。

其实王梨梨把事情捅给了徐云瑞,其中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皇后给的底气。

陆氏如今也是实在没办法了,只能用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笨办法,先将徐永安解决。

皇后的状态实在太差,但也知道如今对徐永明而言,正是生死攸关之际,特意把徐永明叫去了未央宫,隔着一道宫门细细与他叮嘱。

当务之急,就是要向皇帝证明,徐永明对此事是真的毫不知情,随便是陆家的哪个人做的,即便那个人是真的为了徐永明,徐永明也绝不能与此事扯上关系。

主动谋反,和被迫谋反,对皇帝来说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的。

如果是后者,徐永明到底是他的嫡子之一,皇帝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最后一定是让徐永安这个宫人之子背锅;但若是前者,皇帝感觉到了徐永明对自己的威胁,只会想尽办法先将徐永明解决。

毕竟徐永安就算得了安国公府的助力,到底名不正言不顺,从出身来说,是不论如何都比不上徐永旭和徐云瑞的。

故而皇后早就意识到,皇帝一定是会对徐永明百般试探,或者说,是徐永明一定会经过千万考校的。

徐永明是蠢了点,但还没蠢到好话坏话都分不出来的地步。

他连忙赔笑道:“儿臣如今是个文官,要那么多兵做什么?只是想着存余几分血性,也算不辱我徐家乾元威名……儿臣到底不似三皇兄呢,领兵过万,还得那么多人信服。”

陆氏一系都爱给人上眼药,徐云瑞挑了挑眉毛,懒得搭理徐永明。

屋子里的气氛便就又紧张起来。

六皇子徐永睿是胆子最小的,这会儿已经开始哆嗦起来了。

“永旭,你怎么看?”皇帝没有直接答应,只是啜了口茶水:“永贤、永宸、永睿,你们也都说说看。”

这样的场合,徐永安一般是不会出席的。

其实原来也没有让徐永睿过来,是淑妃硬是把他叫来作陪的,大概是想提醒一下皇帝,这还有个小儿子没有封王呢。

徐永旭看了看徐永明,又看了看徐云瑞,行了个礼道:“东城军人数虽少,但按规制,不能进入都城地界,此范围内只有京畿营和禁卫军能够驻扎……若是永明得了东城军,不知想把东城军放在何处?”

徐永明笑道:“大皇兄,这些道理我自然明白……自然还是让东城军留在方州,怎么说也不能乱了规矩。”

徐永旭顿了顿,又接着说道:“可如此这般,如何能够操练军士呢?若只是挂名做个都统,倒也没有什么趣味儿。”

徐永明便拱了拱手,他的脾气不好,但对徐永旭向来十分收敛,大概也是因为从小的认知便是徐永旭是唯一一个身份比自己尊崇的兄弟:“东城军有自己的一套运作体系,我如今还不太懂得练兵之道,贸然接手,反倒是不好……只是,若以后又起战事,我便也能够有一支军队指挥,为我大庆江山,略尽绵薄之力。”

徐永旭便不再挑刺了,他自己心里也清楚,皇帝既然已经允许了徐永明带兵鲁山,东城军这件事儿也就已经有了定数。

徐永贤便接过了话头,他打了个哈哈:“父皇,您这不是为难儿臣么?儿臣哪懂这些呀!儿臣倒是也想去学兵法呢,可又用不上,您这不是在扎儿臣的心么?”

除了徐云瑞,徐永贤与皇帝的关系可谓是最亲近的。

或许是因为徐永贤早早没了继承王位的可能,德妃也算是认命了,母子二人不争不抢,反倒是与皇帝有几分平常人家的真心。

皇帝也不逼着他表态,只是颔首,又看向了徐永睿。

徐永睿如今已经抖如筛糠。

徐云瑞其实也搞不懂,自己这个最小的皇弟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如今宫中的几位高阶嫔妃,家中都不容小觑。

最高的便是皇后陆氏,陆佳汐,父亲为三公之一的安国公,陆正则。

宫中现下没有贵妃位,四妃也只有其中之三,分别是德妃、贤妃、淑妃。

这三个妃子,除了德妃是早早跟着皇帝的以外,贤妃和淑妃本就是为了扼制陆氏才选进宫来的。

德妃姓曾,父亲乃是中原九州道巡守,虽说官阶只有正二品,但却掌管着中原九州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实际与镇北、戍南、征西,三大将军府差不太多,家中兄弟姐妹众多,战功赫赫,又有救驾、从龙之功,故而德妃在宫中地位超然,陆氏也不得不给她几分薄面。

贤妃傅氏,父亲为江南五州道巡守,江南的兵力实际只有中原的五分之一,但江南富足,占据了大庆近一半的税收,故而贤妃也相当有底气。只是贤妃的父亲在徐云瑞成亲那一年便去世了,如今傅家是几个叔伯在主持,江南五州道巡守也落到了别人的手上。

至于淑妃吕氏,父亲则是沿海六州道巡守,手上握着大庆最强的水师,且这支水师可谓是吕家自己培养起来的吕家兵,就连戍南大将军府都要礼让他们三分,不然一旦海寇来袭,戍南将军是没有可能在海上拦截的。至于造船、凫水、辨别海流气象,更是吕家不外传的独门秘方,就连官府造船都要有吕家人指点一二;坊间传言,吕家人最厉害的,可在水下闭气一炷香的时间且行动自如,若是背上吕家自制的水肺,则可以待上一个多时辰。

曾经有几次海寇来犯,吕家人便偷偷下水,将海寇的船都凿穿了,兵不血刃,诛敌近千。

徐云瑞虽然不知道这些传言有几分真几分假,但淑妃娘娘的水性好却是真真的,徐云瑞曾经看到过一个宫女失足落水,侍卫还未来得及反应,淑妃娘娘便扯了外裙,扑通一声跳了下去,三两下就带着那女孩儿浮上了水面。

当然,后来又被没事找事的宗亲们指责不顾礼法、有失仪态。

虽说淑妃浮上水面时,的确被不少侍从瞧见了她湿淋淋的模样,但皇帝却很珍重淑妃的这一点直率,不仅把事情压了下去,还赏了淑妃不少好物。

由此可见,如今宫中的几位娘娘,俱是武将世族出身,天生便带了几分英气,其中又以淑妃为最。

德妃眼睛不好,贤妃克己复礼,皇后假模假样,三人反倒是都要平和些。

唯有淑妃吕氏,对于宫中诸事,向来嗤之以鼻。

徐云瑞听说,原本吕家是没想过把女儿送进宫的,谁知贤妃的脾气太好,根本克制不住陆氏,皇帝出于私心,便硬是招了吕氏入宫。

吕氏在十四岁被送来都城之前,每天都在海滨疯跑,穿着单薄内衫就敢下海摸鱼捉虾,那时她的母亲生辰,还是她亲自采了一十八颗浑圆珍珠,串成了手链作为寿礼。故而吕氏与其他妃嫔长得也不太一样,她的皮肤偏黑,如今倒是养白了一些,但刚来都城的时候,听宫里的嬷嬷们说,硬是给她洗了三遍,才终于确定了她的脸腿胳膊就是那么黑。

淑妃是个豁达的人,虽然来了都城丢了自由,但却没有成天悲悲戚戚的,反而努力适应了皇宫的生活,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便是“无趣是无趣了些,但我总归是要嫁人的,既然要嫁人,不如就嫁个世上最好的乾元,也算不枉此生了。”

徐云瑞一直都挺喜欢淑妃的,所以他怎么也搞不懂,淑妃怎么养出了徐永睿这样一个胆小如鼠、战战兢兢的乾元来。

他甚至揣测,徐永睿这么胆小,也许就是被淑妃吓的。

淑妃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坚持认为吕家人生来就会凫水,把年仅四岁、不敢下水的徐永睿直接扔进了池子里,徐永睿差点因为呛水溺死,淑妃才不得不认命,她的这个儿子,真是个不会水的。

后来又带徐永睿去摸鱼,当着徐永睿的面,用金簪把那鱼开肠破肚。

徐永睿回去后便病了,被吓得高烧三天不退。

之后就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说话轻言细语的,若是有什么地方能躲,一定是要躲在最角落里,最好谁也看不见他,谁也不要同他说话。

“儿臣、儿臣,觉得很好。”徐永睿低着头,磕磕绊绊地答了:“乾元、乾元有血性,这样很好。”

徐云瑞无语地看向了天花板——

血性这个东西,和徐永睿真的是没有一丁点关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