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出发

时间来到了9点,峰潮科技航天指挥中心,所有人都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紧张待命。

随着侯平出发指令的下达,整个中心开始行动起来。

共有30架航天飞机,每两个为一班,每一班对应着一个指挥小组。

这里有15个小组负责指挥航线。

两架航天飞机并行的滑过跑道,一分钟后,两架飞机脱离了地面,径直的冲向天空。

随后每隔两分钟,便有两架飞机起飞。

这一幕完美的出现在了直播的画面里,让所有观看的人都感到震撼,30架飞机组成的编队是那样的壮观,给人以一种凝重的压力。

当最后一架飞机起飞后,人们的视线转移到了整个编队上面。

编队如连成一条线,每架飞机就是那线上的珍珠,仿佛有无形的东西把他们串联了在了一起。

在人们的视线里,第1架飞机已经驶入云霄,最后一架飞机也化成了小点,而现在距过去了不到20分钟。

30架飞机,110人组成的登月大军,这一壮举让海外的很多国家失去了声音,而国人却无比的激动。

心中是充满自豪,这是属于我们的。

直播画面里现在播放的是飞机驾驶室的画面,同时还有专职人员对此次登月进行解说,对各个登月的环节进行讲述。

时间过去了45分钟,第1班飞行队已经进入了太空。

随后他们进行了轨道环绕,而后续的班队也在赶来。

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后,第一班队继续加速,他们准备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进入地月轨道,奔向月球而去。

在30个登陆舱里,有2个返回式登陆舱,里面挤满了此次登月的科研人员,而其他的登陆舱都是无人的,在登月的部署方案里,前期的无人登陆舱先行进行登陆作业。

待所有登陆舱着陆后,返回式登陆舱再带有科研人员进行登陆。

所有的航天飞机在一个小时后,全部进入到了地月轨道,此时,整个编队也不在那么紧张忙碌了。

航天飞机将驾驶状态改为自动驾驶模式,里面的驾驶员也有空闲去看一眼舷窗外的景色。

今天的月亮是可以看的见的,透过舷窗,半弯新月就挂在黑色背景的太空中。

在地面的指挥中心里,在大屏幕上显示着这30架航天飞机组成的编队,每一个小点便代表一架航天飞机,此时在最后的两个小点,却显得有点突兀。

他们似乎是掉队了,距离前面的编队太远,航道曲线到了这里就像是断掉了。

直播这里,有专业的人士对这一画面进行解说。

这并不是发生了意外,还是有意为之。

最后两架航天飞机,是由王楠和他挑选出来的三个最好成绩的驾驶员驾驶的。

这两架飞机不仅仅是他们4个人,还有50名科研人员。

因为科研人员的身体素质并不足以媲美航天驾驶员,所以此次飞行的加速过程要比以往的更加轻缓一些。

这两架航天飞机是以惯性滑行的方式进行飞行了,这也使得他们远远的落后前面的队伍。

除了这一点,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前面的航天飞机释放登陆舱进行登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当科研人员到了月球后,登陆舱就已经登陆完毕,这也会节省很多的时间。

时间来到了中午的12点,驾驶员在太空简单的吃过午饭,他们将到达月球了。

经过减速,飞机被月球的引力捕捉进入了月球轨道,接下来他们会进行轨道调整并释放货舱内的登陆舱。

随着第一架的飞机开始执行释放任务,登月过程进入了高潮阶段。

地球上的人们通过直播看着驾驶员们的操作,虽然不能帮得上忙,但是他们却在心里为他们鼓劲加油。

第一个登陆舱释放完毕,第二个也随即而来。

释放出来的登陆舱,经过自动的控制,会在特定的轨道位置开启登陆作业。

登陆舱的登陆完全是自动的,月球上有4颗卫星进行实时观测并导航路线,这让登陆舱可以精准着陆,

第1座释放的登陆舱启动了登陆程序了。

化学推进器启动,登陆舱开始减速,随着速度的减少轨道高度也开始降低,登陆舱向着月球地面落下。

执行任务完毕后,航天飞机开始执行返航操作,他们不能在近月轨道停留的时间太久,否则会影响后续的登陆舱登陆作业。

登陆舱进行5分钟的减速,这个速度已经降低到了1公里每秒,而这样的速度已不能维持向心力抵抗重力。

登陆舱下面的发动机开始启动,进行第二阶段的着陆减速。

当然这一过程也并不是持续的,而是进行分阶段减速,很快速度便降低到了300米每秒,因为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所以降落减速过程并不艰难。

经过三次减速,登陆舱现在的速度已经降低到了30米每秒,而距月面高度已经不足1千米。

它距离着陆地点方位还有1.5公里左右,但这不影响降落,因为登陆舱还有水平速度。

如果从1千米的高度丢下一个东西,在地球上仅仅不到15秒的时间就会落到地面,但是在月球,这个时间会多出来20秒。

一分钟过后,登陆舱已经来到了着陆地点的上方,此时高度不足100米,登陆舱的多个化学推进器启动,进行最后的微调工作,而登陆舱的底部已经伸出了减震支撑腿。

当登陆舱距离地面不到5米的高度时,发动机执行了最后一次减速,3秒钟后,登陆舱着陆到了月面,此次登陆完美执行。

登陆舱着陆的信号很快便发送给了太空中的其他登陆舱以及地球指挥中心,发送给太空其他登陆舱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的优化他们的着陆路线,以第一个登陆舱的位置作为登陆锚点,在其周围进行登陆。

地球指挥中心,众人热情的股掌,第一个登陆舱完美着陆了。

接下来,月球上不断的有登陆舱完成了登陆作业。

28个登陆舱全部登陆完毕,自检系统开始进行自检程序。

而月球上空的监测卫星,将登录的画面同步发送给了地球指挥中心。

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工作,登陆舱组合成一体的作业。

地球指挥中心收到了卫星发过来的照片,28个登陆舱分布在月球指定的登陆地点,接下来,将要进行的便是让这些登陆舱汇集在一起。

登陆舱是一个长八棱体,不仔细看的话就是一个长方体,它的共有4个出口,其中在头部有个隔离室,隔离式有3个出口,每个出口都可以和其他的登陆舱进行连接,这样一来,登陆舱就可以依次连接,而且根据不同的方案进行组合,并不局限于一字连接或者十字连接。

同时地面指挥中心根据月球表面进行分析,选择了高差相对平整的地方,虽然登陆舱有升降水平装置,但是超出一定的高度就不能够连接了。

经过分析选址过后,还要对登陆舱的组合方案进行设计,并不是随意连接就完事的,每个登陆舱的用途是不同的,有实验舱有生活舱,还有储物舱,都是需要进行安排的,这套组合方案确定后,基本后期是不可能再修改的了,同时在设计时候,也要考虑后期的扩展问题。

经过地面的方案设计,指挥中心将这一套组合方案和每个登陆舱的行走轨迹发给了月球的登陆舱。

随后经过卫星定位锚点后,登陆舱开始行动起来。

在登陆舱的底下,有6只可平行移动的伸缩腿,通过一套伸缩动作,便可以完成移动行走,虽然这样的速度很慢,平均每秒能移动米左右。

但这样速度对于范围没有超过1000米的登陆舱来说,已经足够了。

登陆舱就像是一个个蚂蚁一样,开始一点点运动,同时高空的检测卫星也辅助他们完成定位工作,免得两个撞到一起。

到达指定位置的登陆舱,开始进行地基作业,在4个角会有钻杆向下钻探,用来制作固定锚孔。

接下来,登陆舱开始调整平衡度,和其他登陆仓开始进行连接。

登陆舱的舱门是可以进行双向连接控制的,这样的设计会在以后出现故障时候更加方便维修。

当登陆舱完成连接和锚点固定后,装载着50名科研人员的航天飞机也来到了月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