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小则失材大则灭门

当白福领着两个外甥走过来说实在话,李政觉得诧异,旋即开门见山的问道。

“哟,哲威,令武,你们是来探望我的”

“见过九舅舅。”

柴家兄弟礼貌的拱手行礼。

起身之际,柴令武故意搞怪地说道。

“长安流行了一则新流言,内容是关于舅舅你的。”

“什么流言”

李政挑眉问。

“嘿嘿,有人传舅舅堕落了,人开始向我们纨绔靠拢,也养起戏班子来了。”

柴令武双手一摊,很是无辜的眨眨眼。

闻言,李政面皮微抽,好笑的反驳道。

“呵呵,也不知是谁在嫉妒我,不过真谢谢那些人弄出的免费宣传。”

柴家兄弟对视一眼,眼底全是无奈。

怎么就跟免费宣传扯上关系了舅舅的脑子到底怎么长的!!柴家兄弟自己都没注意到,他们把心底的所想小声的吐槽了出来。

二人的想法被李政听了个正着。

李政满头黑线,没好气的跟他们解释了一番。

“我自主戏班是为了在酒楼里登台唱戏的,如今谣言四起不就是免费宣传。”

“一旦我家酒楼开业,就能利用这批谣言吸引不少食客来。”

柴哲威有些担忧的问:“舅舅,请一群舞姬表演歌舞,那不必比戏班子更适合酒楼的环境吗”

“啧,千金难买我乐意。”

虐一笑,这会儿懒得跟人解释。

柴哲威一抹脸。

行吧,你高兴就好,虽然我理了九舅舅得意的点在哪里。

柴令武见他哥不出声了,凑头过来贱兮兮的问道。

“九舅舅,市面上的话本都一个--才子佳人。”

“我们这群纨绔们,一个个的早就看腻了。”

李政啧啧称奇,坏笑的说道。

“你确定是才子佳人,不是痴男怨女,一堆编得不靠谱的玩意儿也叫话本。”

“噗嗤,精辟!”

柴令武竖起了大拇指,脸上满是认同之色。

一旁的柴哲威心情很是微妙,为什么两个生活作风相反的人,居然还会有共同话题没等柴哲威转过弯来,李政和柴令武自顾自他开起了吐槽大会。

他们第一个吐槽的是卖身葬父事件。

柴令武是吐槽,他有朋友傻傻的被人碰瓷,花了寻常采买丫鬟五六倍的价钱,将那人赎回家了。

“九舅舅,你说那人是不是蠢到没边了”

“想要俏一身孝,或许有人利用这样的事件玩仙人跳呢。”

李政嗤笑,下意识的回了一句。

柴令武不解的挑眉:“仙人跳”

李政点了点头,慢条斯理的说了一下何为仙人跳,以及好几种骗子惯用的坑人手段。

柴令武大呼长见识了,柴哲威则神色古怪,他想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

比如:有人故意借着仙人跳入府,不同的对象会有不同的反应。

中计的富商,小则失财,大则灭门。

而,中计的官僚,小则丢失情报,重则被探子摸清底牌,要么合作要么被扣叛国。

卧槽!!柴哲威被自己的联想给吓到了,整个人从椅子上蹦了起来。

不顾三七二十一,直接招来一护卫,哗啦啦倒水一样,语速飞快的倒出自己的猜想,旋即派人回去告知父母。

等护卫离开后,柴哲威才后知后觉的发现,李政和弟弟一脸新奇的看着他,害得他吓了好一大跳。

“呃,你们为什么这样看着我”

“呵呵你说呢”

李政戏虐的问反问。

柴令武也挤眉弄眼的看向他哥,表情上带上了挪愉之色。

柴哲威摸摸鼻子,故作镇定的回答道。

“那什么我觉得你们口中的傻子挺多的,所以有必要告知母亲一声。”

李政很是无语。

看到大哥和九舅舅‘相顾无言,柴令武乐呵呵的笑了起来。

谁都没有想到,因为几句闲聊而引起到了一场风波,一下子坑了不少人。

现在的三人是摊上了大事而不自知。

言归正传,也是柴令武出声打破沉寂。

“九舅舅,世面上的都是骗一下深闺小姑娘的。”

“你一定是打算排新戏吧,内容能小小的透露一下吗”

李政点了点一旁的茶几,大大方方的指着一叠纸。

“上演的剧目是根据历史改编而来,故事内容因戏剧的需要有与必然有与历史不同之处,所以看戏就看戏,别来跟我纠正剧目,我不会接受你们的意见的。”

“目前我只写了十回合,剧本名曰:三国演义,通通在这儿了。”

柴家兄弟木呆呆的点了点头,二人一同看起《三国演义》来。

这一看么两人就这么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当即死缠烂打的缠着李政,他们要留下来住一段日子。

没办法,故事太有魅力,柴家兄弟看到有趣之处,两人自己动手演了起来,尔后哈哈大笑又继续看。

跟着他们的随扈不知道公子们在做什么,但渐渐地双目染上惊讶的神色。

柴令武小公子居然看得进书,这书还是大公子柴哲威看入迷的这件事实在是太让他们震惊了。

为什么柴令武不喜读书全府皆知的啊,若非弘文馆是上头恩宠不能不去,他们家的小公子才不会按时去读书的。

随扈们不识字,但有自己的一套认知事情的方式。

而,他们的认知十分简单。

一切以大公子柴哲威做标准就好。

周围殿下的作品获得了大公子的认同,小公子也能读得进几分书,多好。

像柴家这样的勋贵人家,哪怕将门出身肚里多些墨水,总是能让其他人灵验想看的。

于是乎一个随扈回柴家收拾细软的过程,当着柴家夫妻的面真心的说了几句夸奖的话。

柴绍和李秀宁心里高兴,难得小儿子没闯祸,反而迎来了夸奖,遂放话说儿子想在辽王府住几天都行。

随扈当然也不忘将事情和熟人分享。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柴府的下仆们知道了,负责采买的人特意宣扬了一波,话里话外都是自家少爷长进了。

口口相传的消息都是有缺点的,一个人夸大一句,一个人参杂些小心思,于是传着传着事情就变样了。

比如:柴家兄弟明明在辽王府看戏小住几天。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