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杨星就是奇迹的代名词

没等到黄伯仁把话说完,杨星已经转过了头,对着那位博士道。

“你继续讲。”

博士愣在当场,杨星的话他不敢不听,可黄伯仁是他的顶头上司。

黄伯仁知道杨星拒绝了自己的‘好意’,看了眼博士。

“既然杨院士要听,你就继续讲吧,讲详细点,别讲错了。”

博士应了一声,又继续讲了起来。

黄伯仁在心里想着,“敬酒不吃吃罚酒,到时候丢脸也是你自己的事。”

他没打算离开,就想在这里看着杨星等会怎么灰溜溜的滚蛋。

对于杨星,黄伯仁既佩服又嫉妒。

两种情绪共存,不冲突也不矛盾。

他不想杨星出事,但也想杨星出个小糗什么的。

毕竟这是他的领域,杨星的到来就像是在挑战他。

年轻博士讲的很详细,用了整整一小时把几台量子设备的功能都讲清楚了。

从量子观察到量子捕捉,再有量子分离,量子保存,说的非常详细。

至于光刻机部分就不需要他讲解了,杨星用过。

用过的东西杨星不会忘记。

“我试着自己用一下,有不懂再问你。”

杨星自己来到了量子仪面前,开始实操。

博士不敢阻止,只能站到一旁。

黄伯仁一眨不眨盯着杨星,他要看看杨星一会怎么出糗。cizi.org 永恒小说网

杨星先是观察量子,确定量子的状态,与自己脑海中的知识互相印证。

系统给的只是知识,是原因,在实际操作方面还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

不过杨星的适应能力非常快,他很快就开始熟悉起来。

量子观察很顺利,杨星迅速从根源上搞明白了。

接着就是量子捕捉,找到适合的量子。

量子远程遥控的原理其实就利用了量子纠缠的道理。

这一点对杨星来说毫无难度可言。

他越来越熟练的操控着量子设备,熟练的把处于纠缠状态的量子分开。

在一旁看着的博士已经惊呆了,怎么才一会的功夫,杨星看上去似乎比自己还要熟练了。

黄伯仁也是惊讶无比,杨星的进步速度太快了,快到令人发指。

“就是天赋嘛,真让人羡慕啊。”

黄伯仁在心中暗暗说着。

杨星的传奇还在继续上演。

他利用量子捕捉仪,把分出来的一对量子分别保存进不同的两块区域。

随后他来到了另一台设备上,开始建模,芯片建模。

一条条电路被他迅速的模具上画出来,整个建模过程行云流水,速度快的难以想像。

黄伯整个人都颤了一下,“他这是要做什么,怎么可能这么操作。”

“快,太快了,怎么可以快到这种地步。”

“难道他把这幅线路图画了无数遍,否则怎么可能这么快。”

从不屑,到惊讶,再到不敢置信,黄伯仁用了小半天。

而年轻博士早就已经张大了嘴,足以塞进去两颗大鸡蛋。

杨星就是奇迹的代名词。

这是科研院里经常说起的一句话,现在他们总算认识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五小时,杨星用了五小时把芯片图给设计好了。

专用芯片,没有太过复杂,对杨星来说确实没什么难度。

只不过是浪费了一点时间而已。

接着杨星直接将基片送到40纳米光刻机上进行刻录。

这不是多复杂的芯片,40纳米光刻机足够了。

光刻机迅速做出一对一模一样的芯片。

杨星用量子设备把刚才封存好的三对量子分别装入芯片的不同位置,最后又拿回光刻机进行二次加工,封装。

芯片制作完毕之后便是测试环节。

实验室里有专用的芯片测试仪器,杨星将这对量子芯片进行了测试,通讯正常,延迟为0。

再经过系统检测确定,芯片制造成功。

这就是量子芯片的特性,利用量子纠缠的特性,彼此之间没有延迟,实时通信。

如果延迟太大,那么超远程遥控就变得毫无意义。

三对量子,足以实现庞大的计算力,比起当前最强的个人计算机都只强不弱。

仅仅用来遥控,足够了。

“杨院士,您做成了量子芯片?”

黄伯仁声音中带着颤抖,有着激动。

虽然大量已经把量子计算机推到了一定程度,实现了近百量子计算机,但那是巨型计算机。

哪像杨星把三对量子直接封装在了这样一块小小的芯片里。

杨星说道,“嗯,一块专用芯片,没什么用,只能实现远程遥控。”

黄伯仁怪叫一声,“怎么能说没什么用,这可是量子芯片,这么小的量子芯片。”

“这是奇迹,是计算机发展史上奇迹!”

杨星无奈道,“奇迹就奇迹吧,不说要它没用也不行,它还是可以实现一些功能的,比如远程无延迟通讯什么的。”

黄伯仁已经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嘴里一个劲的嘟囔着各种词汇。

“无延迟通讯,无延迟网络,无人战斗机无延迟控制。。。”

杨星当然知道芯片还有其它作用,只是他不想多做解释,太累。

【恭喜宿主完成特殊任务。】

【奖励宿主一次随机抽奖的机会,请问宿主是否进行抽奖。】

杨星看了眼博士,“我刚才的数据模型都在这里了,换你来操作,做二十对量子芯片出来。”

“我休息一会,昨晚熬了个通宵,累死我了。”

博士有点犹豫,不敢动手。

黄伯仁一下子蹿到了仪器面前,“杨院士您尽管休息,我来做芯片。”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