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

三月,皇太极外出南巡。

这次他带的是萨哈廉,还有胡湘湘。

在胡湘湘看来,在女真人里面,能和皇太极有真正共鸣的只有萨哈廉。

两个人都有大局观,知道现在大金进入辽东汉人地界,就应该尽快转变执政态度。天聪初年他们俩就一致认同把大量汉人努力恢复“民户”身份,决定把汉人放在首要的位置。这不在出城之后一路看下来就发现了许多汉人。

皇太极看萨哈廉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便问:“想说什么就说,这里没别人。”

萨哈廉抱拳:“大汗,虽然您在天聪初年就告诫我们这些大臣,让我们对归附的汉人恩养之,还说从今往后女真、蒙古、汉人要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是同等位置。”

皇太极听着慢慢点头,并没有打断他。

萨哈廉:“这么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那些害怕我们的汉官和汉人安心一点,但是女真和汉人还是很难在地位上做到平等的。口头上的号召并没有真正落实到百姓身上,长此以往下去,我怕迟早会有人受不了。”

皇太极没说话,他似乎想到了一个人,那个人虽然皇太极想起来就牙痒痒,但是不得不说刘兴祚他们的确是被国内的环境逼走的。

他说:“继续说下去。”

萨哈廉:“大汗,现在归附的汉人越来越多,其中就不乏有优秀者,让他们成为奴隶实在是太浪费了,微臣认为应该大大改善汉人的社会地位,这样一来既能收拢人心,又可以稳定社会秩序。”

皇太极:“你是说用汉人管汉人?”

萨哈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们不应该故步自封,而是应该大胆尝试。”

皇太极看了胡湘湘一眼,好像在说这个主意怎么样?

胡湘湘当然是觉得不错。

萨哈廉见状就指着胡湘湘说:“胡先生知识渊博,像这样的人才就应该好好珍惜。八旗的贝勒台吉们平时就以打仗为主,在管理国家方面毫无经验,很多人都是随便乱来。恕臣多嘴,自从四大贝勒放权给我们这些小贝勒之后,八旗的内政被管理得乱七八糟,微臣实在看不过去,所以才提出这个建议,希望能从汉人群体中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来辅佐我们这些贝勒,建立成熟的内政机构,这样八旗才能一直延续下去。”

胡湘湘佩服萨哈廉广阔的胸怀,要知道他们这两位可是八旗女真人里面难得愿意和汉人和解的人。不仅能和解,还会化敌为友,实在是难得。

皇太极自然是不会拒绝,他们想到一块去了:“嗯,关于你这个问题,我倒是早有这想法。去年我就提出要效仿明朝推行科举,利用考试来选拔人才,只是当时因为太过匆忙,怕选拔达不到初衷。如今倒是可以重新把这档事拿出来说了。”然后皇太极看着胡湘湘,只是他了解胡湘湘,这考试只怕办再多次她也是不会参加的,罢了,留不留住人也不是只有这样的考试,反正她在身边就行。

萨哈廉:“嗯,可以先设置文馆,将那些会三种语言的能人集结在一起,优先翻译汉字书籍,这样就可以学习中原王朝的政治经验。大汗……”他像是想起来什么,但是看到还有第三个人在场,便是只好打住。

胡湘湘有些尴尬,因为她在身边,就打扰两个人聊天的兴致。

她有些抱歉,便是想起身出去骑马前行。

皇太极拦住她,对萨哈廉说:“不碍事,你说吧。”

萨哈廉得到肯定答复,就先是道歉:“胡先生,对于我刚才的事请不要放在心上。”

胡湘湘赶紧摇头,她觉得自己嘴好笨,这个时候也说不出什么高情商的话,便是只能真诚的对着萨哈廉抱拳,希望他能理解。

或许是为了打破气氛,皇太极:“萨哈廉,你是不是想说我们还在赫图阿拉的事?”

萨哈廉点头:“嗯,被大汗看出来了。”

赫图阿拉?

胡湘湘耳朵又竖了起来。

皇太极:“当时我们还是用的明朝年号,万历二十七年,我的老师额尔德尼在先汗的示意下创立了满文,接着就陆续翻译了不少汉人书籍。我那时年纪小,很喜欢看这些被其他阿哥称作是“闲书”的小册子。”

他娓娓道来,对于回忆,皇太极很沉浸。

萨哈廉很认真的倾听着,胡湘湘也是,他们都在等着皇太极继续说下去。

皇太极:“我最爱看的就是《三国演义》。说出来也不怕你们笑话,有时候为了看书,一晚上都不睡觉,点着珍贵的煤油灯看,后来被先汗责备后,非但没改,反而还跑到屋外借着月光去看。”

说到这里,胡湘湘瞬间就脑补出来小皇太极坐在院子里借月光看书的样子。

这么认真好学的小孩,谁会去责备,更不会去笑话呀!

萨哈廉不好意思的摸着头说:“反正我是不会笑话您,我自己后来也加入了您的队伍呢。”

一个小人变成了两个小人,哈哈哈哈,好可爱~

不过那个时候应该距离皇太极最开始看书已经过去了至少七八年吧,满文创立是1599年,萨哈廉出生是1604年,即使萨哈廉天赋异禀,那也得等萨哈廉到三岁能看懂字了才行。皇太极一个人在黑夜坚持了这么多年吗?

当然不,不然这家伙的眼睛早就瞎了。

皇太极笑着点头:“我那时看书就已经够被几个兄弟笑了,后来萨哈廉一来找我就是要我念书给他听。你当时才几岁来着?反正很小,我被你阿玛骂了好几顿,说我光会带坏小孩。”

萨哈廉:“如果阿玛没有记错,应该是在我一岁多不到两岁的时候。”

就像是唠家常,他们并不会觉得是什么糗事。

胡湘湘惊讶的看着这两人,他们果然是天赋异禀啊,从小就爱看书!

不过仔细想想,好像她小时候也是这样,没事就爱翻书,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得让家长一个字一个字的说给她听。

别说,还真挺像的……好吧,一个真读书一个假读书,勉强像吧。

皇太极发现她的笑意,便问:“君山,你也是这样吗?”

胡湘湘抱拳:“属下不才,读书的时间比你们晚多了,而且我那时候只觉得书本色彩鲜艳,并不是对里面的书籍内容感兴趣。”

皇太极发现了重点:“你看的书是彩色的?”

胡湘湘一想完了,不会露馅了吧?但这时候也没法找补,便是直言:“有绘图,可以方便像我们这样的小孩更好的理解文字。”

皇太极像是想到了什么,但是一时间又没有立刻说出来。

胡湘湘心跳得很快,生怕是被皇太极怀疑了,因为即使是明朝,这个时候也没有彩色喷绘吧?

幸好这时候萨哈廉及时的把话题拉了回来。

萨哈廉:“我觉得《三国演义》很值得借鉴参考,在战术上和用人上,我们都应该学习,而不应该把他归类为闲书杂书。不仅我们自己要看,还得要求其他人来看。”他似乎没有联想什么,估计刚才并没有听皇太极和胡湘湘的对话。

在萨哈廉看来以前他们的做法被其他人嫌弃鄙视,现在不一样了,他们有能力改变大金。

皇太极接话:“不仅三国,其他写得好的书籍都可以拿来翻译,在我们八旗的贝勒里传阅,时不时的开会讨论总结经验,心得。”

萨哈廉:“是的。”

两个人很快就达成了共识,然后就齐齐看向胡湘湘,皇太极:“君山,你意下如何?”

胡湘湘还能说什么呀,当然是百分百支持啦,这样的举措谁反对谁就是傻子!

只要不怀疑到自己,一切OK~

借着在赶路的时候,一行人越聊越开心,胡湘湘感觉自己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当然,聊天归聊天,这都是回去以后要考虑的事了。现在是主线剧情,那就是巡视!

先是来到穆家堡,这个地方位于辽阳县西南处,皇太极带着萨哈廉和胡湘湘在城墙上来回走了好几趟,就发现了城墙有好几处破损,他伸伸手,二人就立马明白要做什么,便是立即命人过来修葺。

城墙是重中之重,不能有一丝马虎!

之后他们又去了牛庄,这里直接连城墙都没有,怎么办?修呗!皇太极说干就干,当即就命人再次修筑新墙。对于城墙的高度,皇太极要求在二丈二尺五,www.youxs.org,然后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建立腰塔。严格执行,不得有误!

下一站是耀州,又发现了几处城墙不牢固之处,马上马上修葺!

海州,继续修葺残破处。

辗转了几处,三人自觉劳累,便是打算在这里稍作修整。在皇太极和胡湘湘在屋子里休息的时候,萨哈廉借着这个机会就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这地方有一趣事。

等他回来便找到皇太极说:“大汗,海州城里有一家人,丈夫103岁,妻子105岁,儿子73岁,都是高寿之人。”

皇太极一听大喜,想不到在这个年代,战乱、缺粮的情况下还有如此寿命之人,而且竟然还同是一家,这么巧合,怎能不去见一见?

说着便是让萨哈廉去把此人叫来,他要好好看看。

在等待的途中皇太极就去把胡湘湘叫醒,他叩门,胡湘湘马上就把门打开了。皇太极看着衣服整洁的她问:“大中午的没好好休息吗?”

胡湘湘这会儿怎么可能告诉他,她正在抓紧时间做笔记呢?便是摇头。

皇太极:“那好,带你去见一个稀奇事。”

胡湘湘一想什么好事呢?

等到那俩父子出现的时候,胡湘湘这才被震惊到了。

原来一家都是老寿星啊!这在当时实属罕见好吗?

105,103,73!

在明末清初时期平均年龄才35岁,他们这简直就是活神仙了。

这就算了,后来胡湘湘还从他们口中得知他们一家人,不,全族,都是吃素的!

震惊!要知道这是在东北啊,而且还是著名的小冰河时期。

吃肉就是为了补充热量,他们吃素,究竟是怎么保温的?而且还是全族的人!

别说是胡湘湘,就是另外两人也觉得惊奇,皇太极他们自幼喜欢吃肉,娶的蒙古老婆也是以吃肉为主,完全无法理解这样的生活。

本来皇太极和萨哈廉还想从这几位身上找出什么长寿秘诀的,后来一看还是顺其自然好了。

以他们俩当时的话来说就是“如果让我一辈子不吃肉,那活着真没什么意思。”

另一个人也连连点头。

话说回来,虽然大家不理解,但皇太极还是命人让几位老人节到寺庙中供养生活,好让他们可以安度晚年。

路上,萨哈廉就针对这件事发表了看法:“万事万物都有可能,我们认为吃肉才不会冷,但偏偏就是有这么一群人不仅没事,而且还活得够久。”

胡湘湘:“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就像动物,有食肉的,也有食草的,食草的未必就打不过食肉的,不能一概而论。”

萨哈廉:“嗯,是的。”

接着他们又来到了辽阳,这地之前本来打算做为大金国都的,后因为努尔哈赤改主意去了沈阳而舍弃。但不能就说辽阳就比不上沈阳了。这里同样重要,而且还被后世称作入关前三大国都之一的东京。辽阳城内修有无数寺庙,皆是汉人信奉的道教和佛教。皇太极他们路过一处,发现此地的玉帝庙被损毁,便是立刻命人修葺。

嗯,怎么说呢,皇太极他们这次出行真的是秉承着办实事来的。有什么问题立即办,一点也不能拖。这不他们从辽阳城出来之后,就见到了一夫妇在河边跪着等他们。

萨哈廉下车去询问,回来就汇报:“大汗,是克彻尼者。”

克彻尼者,之前是东海一位部落的部落长,后来来归附建州之后娶了努尔哈赤一舅舅的女儿,所以夫妇里的妻子,皇太极还得叫她一声表姑姑。

皇太极听到后赶忙下车将二人扶起,然后用鞠躬回礼,以示亲近。

二人寒暄了一会儿,皇太极问起了他们的近况,得知他们一切安好这才放心。

表姑姑看到皇太极特别热情,真诚的邀请他们回家里吃饭,但皇太极却拒绝,他说:“这次出来我们自带干粮,已经对天发誓绝对不打扰用百姓的一分一毫,所以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

这是真的,他们一路都是在吃自己的。前面几个地方都是在城外安营扎寨,后来去海州地方大了点才住进了一家客栈修整。中间有官兵过来邀请他们去自己家里住都被皇太极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

不过这一次是皇太极的长辈,这位表姑姑和表姑父在听到皇太极这么说之后就再次跪下来请求道:“我们这一家老老小小都是大汗恩赐才能在这里落地生根,之前一直找不到如何回报大汗,今天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就请大汗答应我们吧!”

皇太极摇头,要是大家都这么说,那他这一路都得吃着过来。

表姑姑见这一招不行就说:“大汗,老妇刚才得幸听到您叫我一声姑姑,我就斗胆和您攀这门关系了。那既然我们是亲戚,是不是来亲戚家串门就不算违背约定?”

表姑父:“是的是的,这样就不算是去百姓家里了。我们是亲戚,大汗来亲戚家看看有什么问题?”

话都说到这里了,皇太极还真没法拒绝了。

便是点头,同意了他们的邀请。

饭桌上,表姑姑两口子给他们做了最好吃的农家小菜,虽然不是大鱼大肉,但好在下饭,管饱,皇太极他们吃得很开心~

回去前,皇太极命人把剩下的一部分粮食留给了姑姑他们。

然后大家继续启程。

三人骑着马走在前面,突然皇太极说:“君山,萨哈廉,我们为什么不把先汗创业的经历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呢?”

胡湘湘和萨哈廉互看一眼,就听到皇太极说:“最早的时候我就在先汗那里看过一本带有绘画的《三国演义》,君山,你说得没错,有图比没图的书更吸引人。”

原来他还在想这事!

萨哈廉感叹:“好可惜,我没有看过这本带画的演义。”

皇太极:“我也是偶然才看过一次,后来可能是先汗随身带着打仗不幸遗失了,再弄一本回来也是无图版。”

萨哈廉:“这个真可以,加入插画可以让那些不懂字的人也能读懂里面的内容,更方便传阅和普及。”

皇太极:“虽然我们这里还不能提供彩绘,但是黑白体就可以了。君山,你好像会画画?”

会是会!但是胡湘湘不能改变历史呀,入关前唯一有插图的书就是“先祖英明汗行事之书”,可那是天聪九年张俭他们画的。

怎么办,说不会现在还有用吗?

要不画张小鸡吃米让他死心?

为您提供大神 秦典 的《和皇太极的二三事[清穿]》最快更新

036 免费阅读.[www.]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