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踢馆

就在直播间的网友们讨论的时候,现实中的记者也纷纷按下快门键,把肖云毅惊艳的刀法全部拍了下来。

很快海鳗鱼脍便做好了,肖云毅把冰刀归位,然后把盘子推到大家面前:“请品尝。”

在大家迫不及待的品尝着海鳗鱼脍时,肖云毅看向后面脚盆国的刺身料理厨师。

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之前的高傲,在见到肖云毅看向自己,他甚至微微躬身。

其他厨师此时的表情也各不相同,有惊讶的表情,有不可思议的表情。

也有失魂落魄的,比如制作蒲烧鳗鱼的厨师。

当年他学艺时,他老师让他切了八年的鳗鱼,因此平时自傲的就是那一手切鳗鱼的刀法。

可是现在在肖云毅展示出来的鳗鱼鱼脍面前,他的自傲简直是一个笑话。

倒是之前差点和肖云毅起冲突的藤田孝志,此时则是一脸佩服的表情。

他的老师和他说过,不管做什么都要专注,专注煎牛排的过程,脑海不应该有其他念头,不应该受其他人想法影响。

而肖云毅却告诉他,要多接受客户的想法,这或许是他的创新方向。

这两种思维本身就是相反的,藤田孝志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而在看到肖云毅的能力后,他突然心中有了决定,自己的技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步了,或许可以尝试接受不同的想法。

这一场刀工展示也算华丽落幕了,但在观看的人群却还在不断讨论中。

同时在场的记者也把第一手拍摄的视频画面和消息第一时间发回总部。以免热点被别的媒体平台抢先发布了。

看着媒体记者的反应,竹田阳一知道自己这次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脸上充满了懊悔。

下午时不时有人来采访肖云毅,肖云毅也来者不拒。

并且把夏国的鱼脍完完全全阐述了一遍,还表达了脚盆国鱼生的起源正是来自夏国的鱼脍。

在采访和试吃中,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交流会也圆满结束,余玉斌等人都满心欢喜,竹田阳一却高兴不起来。

原本认为肖云毅刀工作假,想拆穿他,结果这场交流会却成了他的扬名会。

看看下午脚盆国各大新闻媒体发布的新闻的标题。

“原来脚盆国鱼生起源竟然是夏国鱼脍。”

“来自夏国鱼脍的传承人在交流会展示刀法,国内厨师集体拜服。”

“来自夏国鱼脍传承人展示神技,国内厨师集体沉默。”

“夏国鱼脍传承人交流会上展示刀工,国内厨师看了争抢拜师。”

“夏国掌握绝世刀法,国内不知好歹,上前挑战,集体败北。”

“夏国特级大厨现场指点藤田师傅,藤田师傅技艺连升三级。”

“…………”

前面的标题还算正常,但到后面就越来越离谱,竹田阳一看了都想骂人。

不过不管怎么说,肖云毅在脚盆国算是出名了,虽然有的人觉得新闻夸张、离谱,不过“肖云毅”这个名字算是被记住了。

交流会一天就结束了,不过这次的行程并没有结束。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脚盆国厨师协会的人会陪同余玉斌他们去脚盆国一些人气店铺品尝料理。

不过这个和肖云毅没什么关系,他的刀法已经展示过了,接下去就没必要跟着队伍。

这次他要单独行动,目的自然是踢馆。

脚盆国有三大传统文化,分别是茶道、书道和花道。

茶道又分为抹茶道和煎茶道。

书道则是书法,同样也是又夏国流传过去的传统文化。

古代脚盆国称书法叫入木道,或或者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

在脚盆国,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是在佛教传入之后。

僧侣和佛教徒模仿夏国用毛笔抄录经书,夏国的书法也随之在脚盆国展开。

当年脚盆国圣德太子抄录的《法华经义疏》就是受夏国六朝时代书法风格影响的代表作。

脚盆国天台宗始祖最澄和尚从夏国返回脚盆国时,带回了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并将之推广。

书道就此在脚盆国中慢慢形成。

最后的花道就是插花,脚盆国的插花同样也是学自夏国隋朝的佛堂供花。

插花传到脚盆国后产生了各种流派,并成为修养身心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女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由于脚盆国的三大传统文化全部学自夏国,但现代夏国普通人又比较少接触传统文化。

导致很多人认为本国的传统文化已经丢失,因此才会出现那句“唐朝文化在脚盆国,明朝文化在高丽。”的说法。

所以肖云毅必须为夏国的传统文化正名,而正名的最好方式自然是踢馆。

直播击败脚盆国引以为傲的三大传统文化,并且把他踩在脚下。

让夏国的同胞们直观的感受到脚盆国与夏国真正的差距,为他们找回文化自信。

他第一个目标就定在脚盆国茶道协会,但现在还有一个问题,他缺一名导游兼翻译。

而协会给队伍配的翻译有自己的工作,肖云毅不可能占用他们的时间。

因此肖云毅不得不找上助理,看看他有没有渠道给自己雇佣一个翻译加向导。请下载ap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