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生意渐好

说书先生抬手介绍道:“这位就是我的师父。”

“哎哟,赵老爷,赵老夫人,又见面了!”老头笑着打招呼,“在下程永光!”

“见过程先生!”赵阿爷的表情略显尴尬。

在今日上午开始听说书前,他还觉得此人特意来套近乎,让他颇有些不自在。

没想到现在就得反过来了,得他去跟人家套近乎了。

“刚刚都还未与二位聊尽兴,正好听闻两位有事找我,咱接着来聊聊啊?”

程永光原本是不怎么来茶楼听说书的,毕竟自己都干了几十年了,多少故事都是他带头编出来的。

哪儿还有兴趣呢?

不过前些日子,他这位徒弟不知道从哪儿整了个人家写赵年才在东海平乱的文章,这东添洗改之下,便将赵年才的事迹改成了评书的内容。

没想到反响还不错,接着来听的人极多。

这一改二改的,就续写的越来越多。

虽说他知道这其中不免夸张成分在,但他特意来看了下人家原本写的文章,赵年才确实是有本事,将倭寇当众处置了。

他便应了徒弟的请求,这几日跟着改了改内容,天天到茶楼听一听。

原本他今日看见两个陌生的面容时,考虑的是将二人留住,毕竟能坐前排的能是一般人吗?

他就顺手帮徒弟这个忙,这才对二位表现得如此熟络。guqi.org 流星小说网

没想到今日遇到的这两位就是赵年才的爹娘,他正愁着东海平乱过了,又没什么新段子了,这才想着不如多和两位聊聊,万一还能知道一些赵年才别的事迹呢?

眼下赵年才是最红的人了,可得抓住这一波热度。

能多留几个听客就多留几个嘛!

李氏最先反应过来,她应道:“行行行!不如,咱就去我们酒楼坐坐?”

赵阿爷瞬间会意。

李氏这是打算将程永光带去酒楼聊,毕竟他们只知道赵景月有在酒楼里安排说书的打算,并不知道接下来的安排如何。

将程永光带去酒楼后,就可以让他和赵景月细聊了。

“对,去咱酒楼坐坐,正好等会儿晌午了,咱们边吃边聊!”

两方各揣着心思,便朝着春江水酒楼而去。

赵景月派去的车夫正好在门口等着的,直接将几人带去了酒楼。

马车声传来时,赵景月正好在门口。

她探出半个身子,看见是自家马车就知道二老回来了。

“阿爷,阿奶!”赵景月凑近马车喊道。

李氏率先掀开车帘下了车。

“咋样啊?”赵景月迫不及待地问。

李氏将没剩多少银子的荷包递给赵景月:“成了,就是废了不少银子。”

“没事!本来就是零用钱!剩下的您留着自个儿花。”赵景月没接荷包,又塞回了李氏怀里。

她刚错开身子,就瞧见了有个老头跟着赵阿爷一同下了车。

赵景月眉头一挑。

这二老动作还挺麻利啊!

直接都把人搞定了,请到店里了。

“快请进!快请进!”赵景月喊来了小二招呼几人进了一楼的侧包间。

赵阿爷进了包间和程永光先聊了起来,李氏跟着赵景月去了柜台处,讲了下他们带来的这个老头是谁。

“说书先生的先生?”

“对,这老头估计已经不说书了,但是他徒弟不少,估计能给咱找到人!我和你阿爷想着,这事儿还得你自个儿来细说才行,便把人请回来了。”李氏回答。

“明白了,我先去后厨安排几道菜,等会儿我就进去瞧瞧!”

赵景月安排好了菜之后,让人一手茶壶,一手酒壶的提进了包间。

也不知道这老头喜好哪口,便都准备上。

程永光拉着赵阿爷吹嘘了许久赵年才,将赵阿爷说得春风满面。

虽说赵阿爷被吹捧的次数也不少,但架不住这人是专门说书的啊!

嘴皮子就是利索,夸人都不带重样的。

赵景月进来后,赵阿爷一下就淡定了下来。

他招呼着赵景月来和程永光说话,自己招架不住了。

赵景月也不多卖关子了,直接将今日赵阿爷为何要请程永光来店里的说出来了。

程永光面露诧异:“酒楼说书?我还从未听说过。”

赵景月初步讲了下自己的想法。

酒楼说书自然和茶楼说书不同。

酒楼讲究一个翻台率,当然不能一说书就是一个多时辰,所以每日中午两场,晚上两场都是不一样的内容。

另外,如果哪日想听的内容,自己没来得及赶上的,还能花点小钱点。

这另点的钱就当做是客人的小费,就和店内其他人收到小费一样,谁拿的那便归谁,赵景月不收。

赵景月的想法确实考虑到了酒楼和茶楼的区别,让程永光也知道了她不是一时兴起,只为了追求个新奇。

另外不克扣小费这点,确实比茶楼好得多。

一般在茶楼里收到的小费,最少都得留三成给茶楼。相较之下,赵景月显得就要大气得多。

赵景月开的条件不错,让程永光介绍人自然是没问题的。

毕竟他不少徒弟都是靠自己吃饭,都城内许多说书人几乎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就看赵景月想要什么样的人,自己给找来。

不过,程永光也有条件。

他想了解一下赵年才之前去北境时发生的事儿,想通过这次东海平乱的热度,写一点上回北境夺回城池的事儿。

他现在不说书了,偶尔会写点话本挣钱。

赵景月当然没意见,反正说书罢了,谁都知道是夸张手法。

即便她不说,程永光也会凭借想象写一些内容出来的。

赵景月对说书先生也不了解,便让程永光看着帮忙找一个。

反正程永光收了介绍人的费用,日后就得包售后,试用期内不满意的话,能及时更换。

此事便商量妥了。

说书也不需要搭多大的地方,正好当初赵景月觉得酒楼内面积过大,将桌椅之间摆放的都很宽敞。

现在只需将整体布局改的紧凑一些,就能空出一块地来,就在柜台对面的那道墙那里圈了一块儿地,当夜做了个围栏,说书先生以后的办公地点就定下了。

一夜便安排妥当,次日就可以将消息传出去,看看效果如何了。

赵阿爷和李氏自去听了回说书后,便也喜好上这事儿了。

自打自家酒楼有说书先生后,二人每日都准点报道,比做活的跑堂都积极,早早地到了店里,听完说书后,还在大街上帮忙宣传。..

不过几日,春江水酒楼新增说书先生这事儿,就在都城里传得人尽皆知了。

最重要的是,此酒楼乃赵年才所属的春江水酒楼。

若要想听赵年才的英勇事迹,去春江水酒楼不是更方便吗?

此举措让酒楼生意逐渐回温。

虽说赵景月这一举动确实有点影响了茶楼的生意,但好在她酒楼容量小,装不下这满城的听客。

另外去春江水酒楼听说书虽然是免费的,但是得吃饭消费才能进,不能像茶楼那般,点一壶茶坐下就一直听。

毕竟他们酒楼的茶水可不如茶楼的茶水那般收费,酒楼的茶水都是免费的。

这白搭的活儿,赵景月可不干。

如此一来,别的茶楼倒也并未怎么敌视春江水酒楼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