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投资霍官泰,电子厂的想法!(求收藏,求鲜花)

纺织机,灌装机,粉碎机,面粉机,塑胶机,打印机,发电机……

不得不说。

港岛海关署仓库里的好东西有不少。

如今港岛市面上的很多工厂机器差不多都能在这里找到。

甚至王鸿煊还有看到两条半自动生产线。

“朋友,你可看中了这两条生产线?”

“一万港币!”

“每台只需一万港币,你就能将这两条生产线带走了,要知道这可是当初日本人生产武器装备的生产线,绝对能满足你的任何工厂需要。”

鬼佬马克见王鸿煊的目光在两条生产线上有所停留,唾沫横飞的向他大声推销道。

跟先前的高冷,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副面孔。

没办法。

不是鬼佬前倨后恭,而是王鸿煊太有钱了。

一套工业母机,两台打印机,五台发电机,再加上一台塑胶机和一台锻压机。

林林总总的加在一起,差不多要十四五万港币。

这哪是什么底层的华人啊。

完全是财神爷好不好。

王鸿煊朝张世成看了眼,见他微微点头,便不再犹豫,大手一挥道:“那行,将这两条生产线也记上,等会儿一块算账。”

他挑选的这些机器设备,看似乱选,实际上都是深思熟虑过的。

工业母机就不用说了,这个是必须要买的,因为有了这套工业母机,以后再想要什么机器,完全可以让张世成带人打造,不用向其他人购买了。

打印机也是必需品。

有了打印机,无论是平日里打印什么文件,还是工厂商品的包装贴纸打印等,都能自己完成,无需寻找印刷厂和报社了。

塑胶机同样如此。

哪怕王鸿煊没想过进军塑胶产业,但有了这台塑胶机,工厂产品的外壳包装,同样就能自己解决了。

还有发电机和生产线。

无论后面开什么工厂,都能用得到。

尤其是发电机,更是这个时代开工厂的必备产品,你可以不用,却绝对不能没有。

要不然,万一工厂遭遇停电,断电等情况。

那损失的就不是几台发电机的钱了。

至于锻压机?

则是能跟工业母机配套使用,用来打造机器零件等。

“算上之前的那套工业机,一共多少钱?”

王鸿煊在看完两条生产线后,没有再继续参观下去。

因为他怕自己会忍不住继续剁手。

一旁的鬼佬马克,等的就是这句话,急忙道:“亲爱的王,你一共挑选了一套工业机,两台打印机,五台发电机,外加一台塑胶机,一台锻压机,以及两条生产线。”

“其中那套工业机要六万八千港币,两台打印机要五千港币,五台大功率发电机要三千港币,一台塑胶机要两万五千港币,一台锻压机要两万八千港币,两条生产线要两万港币。”

“所有的加到一起,一共是十五万两千港币。”

“我给你优惠两千港币,你只要给我十五万港币就行了。”

鬼佬马克几乎毫不思索道。

显然是早就将这些机器的价格算了明白。

王鸿煊闻言,也懒得跟眼前鬼佬讨价还价,直接道:“一口价,十四万港币,你若是愿意,那就签合同,直接现金交易。”

“你若是不愿意,后面的这些机器我就不要了,只要最初的那套工业机就行。”

王鸿煊不知道眼前这个鬼佬报价中有多少水分。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一套计算方式。

按照张世成等人的先前调查。

在港岛,这些二手机器的总价值大概在十八九万港币左右。

当然,眼前这鬼佬卖给那些二手机器商的价格,肯定要低于十八万的,毕竟他们的这些机器属于无本买卖,卖多少钱就是赚多少钱。

王鸿煊觉得,十四万港币,差不多就已经是眼前鬼佬的心理价了。

哪怕他价格给高了。

对王鸿煊来说,也是值得的。

至少比直接从港岛的那些二手机器商手里购买,能省下四五的万港币。

鬼佬马克听到这话,稍作思索便痛快道:“没问题,就十四万港币好了,用你们华人的话来说,那就是交个朋友。”

“我这点钱卖你这么多的机器,就当交个朋友了。”

“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王鸿煊听到这话也笑了,道:“那就多谢马克先生了,合作愉快!”

双方约好。

马克很快就让人送来了一份制式。

王鸿煊将合同拿给苏玥儿检查一番,确定合同没有问题,便直接签下了自己名字。

按照合同规定。

王鸿煊购买这些机器后,需要再三天时间内运走。

否则将会收取一定的仓储费。

当然,王鸿煊也能委托马克将机器运输到指定地点,不过同样需要收取一笔运输费。

至于给霍官泰的佣金?

则是由王鸿煊一方支付。

佣金费用为总交易额的百分之三,即四千二百港币。

不过王鸿煊先前也有承诺。

无论他购买工业母机的最终价格是多少,都会按照十万港币来支付,中间省下的就是霍官泰的茶水费。

所以王鸿煊准备在支付给霍官泰相应佣金后,再给对方包一个三万港币的红包。

别说值不值的,多了少了什么。

人无信不立。

王鸿煊既然在事前有做出承诺。

那就是一口唾沫一颗钉,不能言而无信,出尔反尔。

多出来的就当是给偶像的赞助金好了。

不过这个钱肯定是要回去的时候给,不能当着鬼佬马克的面给。

…………

大约半个多小时后。

赵华强带着外勤小组几人开车前来。

车是从港岛车行租的。

一共两辆卡车。

堪堪将王鸿煊买的那些机器装下。

因为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工厂,所以王鸿煊只能在中环租了一个临时仓库,用来暂时存放这批机器。

交易完成。

等鬼佬离开后,王鸿煊将一张支票递给霍官泰,笑着数道:“这次辛苦霍生了,这是你的茶水费,还请收好!”

霍官泰接过支票,看了眼上面数字,顿时大吃一惊,急忙推辞道:“不行,王生,你给的太多了,我不能要!”

王鸿煊笑道:“这些都是霍生应得的,我很看好霍生的未来,如果霍生真要觉得多了,那就当我对霍生的提前投资好了。”

说完,他还不忘开玩笑道:“等哪天霍生挣了大钱,再将多余的还给我也不迟。”

听到这话。

霍官泰也是感动不已。

他看着王鸿煊双眼,一脸认真道:“那好,这钱就当是我借王生的,等以后,我一定会十倍还给王生的。”

事实上。

如果不是霍官泰如今有了创业打算,手里正缺创业资金。

这钱他肯定是不会要的。

三万港币。

对王鸿煊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对霍官泰,以及这个时代港岛绝大多数市民来说,都是一笔极大的资金了。

足够一个人创业用了。

想想李家诚在1950年创业时的初始才不过五万港币。

你就知道这个年代的三万港币购买力如何了。

王鸿煊一脸认同道:“我相信霍生。”

毕竟眼前这位可是自己前世的偶像。

如果连他都不能成功。

前世的那些港岛华人就更加不可能成功了。

………………

回去的路上。

王鸿煊向精英级机械人才张世成问道:“我想开一家电子厂,主要生产电饭锅,电烤箱,微波炉,电热水壶等小型家用电器,你可否完成?”

“另外,如果我想生产晶体管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摄像机等电器,你觉得都需要哪些人才,又能否打造出相应的机器设备来?”

没错。

王鸿煊根本就看不上塑胶花,拉链等小玩意。

要做就做高端产品,挣有钱人的钱。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家用电器领域,还是电子产品领域,都有着极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在后世有着千百万亿的市场。

王鸿煊要人才有人才,要技术有技术。

只要能按部就班的发展。

相信这个世界的家电和电子产品领域,就没有索尼、三星、松下、西门子等公司什么事了。

最重要的是。

如今才1947年2月,距离晶体管技术被发明出来还有半年多的时间。

王鸿煊完全能借手中的电子厂掩护,让手下人才将晶体管技术提前整出来,注册专利,开始布局半导体产业。

让这个世界的半导体不再属于西方,而是属于东方。

如此,将会由他来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

这难道不比搞什么房地产,塑胶花有意思的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