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当一个傻子

第二百二十章 当一个傻子

臧霸拿下了昌国县,袁谭那边也在猛攻临淄。

很不幸,经过了两天的进攻,临淄没打下来。

按理说,数万雄兵攻打一所只有几千人防守的城池应该如吃饭喝水一般简单。

事实却正相反。

负责留守城池的,是臧霸的一个老兄弟,没有孙观尹礼那般名气,但也是臧霸身边的老人。

这人名叫孙三,并不擅长打仗,而是一个专业混子。

然而,混子有混子的长处,谎话张嘴就来,脑袋转的也快。

臧霸外出袭营,最终没有回来,等来的敌军围城。

看着城下黑压压一片人,孙三第一个念头是跑,而且是马上跑。

孙三还是很讲义气的,没有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而是把跑路的消息通知了所有的士兵。

这时,有士兵提出来一个问题,“我们在城中还有城墙保护,没有城墙挡着不更没活路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孙三静静的看了一眼说话的人,直到把那个小伙子看的发毛才收回视线。

孙三改主意了,他决定坚守下去。

并非是为了臧霸,也不是为了功劳,纯纯是怕被追上。

孙三拿出了自己的特长,那就是忽悠。

先在全城宣传一种声音,那就是屠城。

屠城的消息一出,城中百姓可吓坏了,县令更是被吓的两股战战。

原因很简单,在臧霸攻城时,向臧霸投降的命令是他下的。

县令不傻,相反很机灵,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若是屠城,第一个死的就是他。

当然,他也想过跑。

只是…找不到好机会,若是全城都跑,他还能混出去,他自己跑,那一抓一个准。

说起屠城,他比孙三还害怕,很是积极的鼓动百姓防守。

开始全民防守。

吓唬过之后,孙三也带来了希望,告知全城百姓,“不要怕,务必坚守,臧霸很快就会带领援军回来,足足十万大军。”

百姓中也有脑袋好使的,有点生疑“十万”这个数字,觉得这个数字有水分。

事实上,孙三压根没跟臧霸取得联系。

换句话说,连他自己都不清楚是否会有援兵。

孙三一个人骗了全城跟他一起抵御袁谭,妥妥的全民皆兵。

在“屠城”的威胁之下,百姓们变得悍不畏死。

妇女、孩子、老人通通登上了城楼。

袁谭一方的士兵懵了,袁谭也懵了,这是什么鬼?

随着攻城与防御,双方的死亡不断加大,这场攻城战也变得没有意义。

一直到第四天,也没有找到突破口,倒是有新的消息传来,说臧霸攻取了昌国县。

得到这个消息,袁谭脸都绿了。

本以为凭借优势兵力已经击溃了臧霸主力,没想反而被他再下一城,还特么打到自己后面去了。

而自己…还没有拿下临淄,脸上着实有些挂不住。

冷静下来之后,袁谭倒是不慌,昌国,已经在他势力的腹地了。

袁谭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似乎是在说:“嘿嘿,臧霸,你跑不了了。”

袁谭召集了附近所有的军队,浩浩荡荡奔着昌国县而去。

与臧霸这边的麻烦不断不同,高顺那边则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受命于秦羽,高顺进攻城阳郡,在历史上,它有着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平原郡。

刘大耳朵曾担任过平原相。

高顺,忠心耿耿,擅长练兵、带兵,无不良嗜好。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军人,更击败过关羽、张飞、夏侯惇等名将。

可,这位完美军人却从未单独领过兵。

归于秦羽麾下,第一次便是率领三万大军,任凭高顺内心坚硬如铁,仍然起了波澜。

生逢乱世无奈从军,谁又不想金戈铁马率万军驰骋呢?

庸人尚且期待,何况高顺一腔热血,满腹韬略?

高顺很清楚,若无秦羽,他已身首异处。

高顺做的也很靠谱。

在祝阿城外,排练了新的战法。

要清楚,高顺祖籍并州,属边郡地带,也是天下强军之一。

面对着不算高的祝阿城墙,他没有选择强攻,双方都清楚,按照高顺的兵力,进攻必然碾压祝阿。

高顺不愿意士兵损伤,下令在城外堆积沙包,一直堆积到城墙高低。

而后就是高顺的强项了,下令士兵向城内投掷长矛。

准确不高,但人员密集程度太高,防守的人有点扛不住了。

高顺的策略还不仅如此,一边猛烈进攻正门,一边派遣士兵伪装成袁谭的士兵出现在后门。

气势很强硬,“快给老子开门,老子是过来支援的,耽误了老子的事,老子砍了他。”

“快点他妈给老子开门。”

把守后门的只是一个曲长,哪有胆量质疑?

下令开城门时都是哆哆嗦嗦的,这年头的士兵都是**,莫说县城的守备军,就是同营士兵,都经常斗殴。

曲长内心忐忑的迎接着援军,努力挤出笑脸。

只是,没有任何卵用,两人见面之时,“援军”头目挥出了冰冷的战刀。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曲长的随从皆是吓得面色发白,一个个低着头老实的站着。

领头的人是方铁,没有丝毫的犹豫,下令灭掉这些人,而后去进攻前门。

半个时辰之后,高顺进了祝阿城。

人在县衙之中,高顺想到了吕布,面色冷峻,“他,在受苦吧?”

这世间,唯一让他惦记的,便是吕布了吧。

高顺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痛苦的神色,他是愿意陪着吕布一起死的。

他的忠心就是如此深沉。

什么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

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

什么聪明人?

若这等人为聪明人,他宁愿当一个傻子。

在他眼中,为臣者,当纠正主公过错,纵使不能让主公变得更好,也当生死与共、不离不弃。

高顺走到了镜子前,看了看胡子拉碴的脸,拔出配剑,挥刀断臂。

额头上汗水涔涔,高顺却一声不吭,缓缓走出门,叫了一个士兵,顺手把左臂递给了士兵,“找一个盒子,把这条胳膊送到许昌,交给吕布,我用这条手臂去追随他。”

士兵愣住了,停顿了数秒之后,大叫了一声,“大夫,快叫军医来,快给大人包扎。”

世人只记得关二爷千里走单骑,却无人知高顺的生死相依。

不过千百年来,吕布被立成了反面典型罢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