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章

第86章

他对面,正低眉垂首认真为他包扎着左臂伤口的,正是前几l日被他视为治水大才的“信”。

若说方才,对方趁郡衙大乱将他们带上马车之时,他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惊诧与感激;那么此刻,对方毫不遮掩的熟练包扎手法,却让他心头涌起太多猜疑。

须知,要到数百年后的隋唐时期,才开始为出征的将士们在军营配备一定数量、涉及内外伤病与针灸的军医,正所谓“尚医军主、医药之人,二十人以上,以兵数增之”是也。(1)

而在眼下这战国乱世,列国大军开拨之时,至多会如《六韬龙韬王略》之兵书所言,为王者之师配备方士或巫医两二人,以简陋的草药和他们炼制的丹药来为将士们“除百病”。

这所谓的除百病,实则一病也除不了——医士人数比起动辄数十万大军而言,实在太少了。许多厮杀时受了外伤之士卒,常常还未等到医士到来,便已在失血过多、伤口化脓感染的痛苦中死去。

纵便他们能侥幸得到医士的照料,喝下那等清热解毒的草药,吃下那等让人亢奋的丹药,也不过是图个精神寄托罢了,死活伤残全凭天意。

正因如此,列国经验丰富的大将通常会在操练新兵之时,将一套通用的包扎之法授于士卒,若他们对阵时被刀剑伤及要处流血不止,便能及时扯破军袍包扎止血,至少不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是以,李牧据此,笃定对方必是秦国军中之人,很快,一连串的疑虑便随之而来了——

既然如此,追随对方的五百名“商贩”又是何种身份?此人隐瞒身份接近自己,究竟意欲何为?他们在自己遇难之时,正好出现在郡衙之外,当真只是巧合吗?

面对他的质疑,对方只似有似无“嗯”了一声,手上麻利的动作并未停下。

李牧的面色顿时愈发严肃起来,他开始以一名将领的专业目光,认真打量着面前的年轻人他的呼吸十分轻缓,手劲很稳,扯着麻布条的右手指腹之上,还有一层薄茧....

乃是长期持剑练武之人!

他脑中登时一道惊雷闪过,倏地抽回左手,瞬息之间伸出未受伤的右手,一把用力扣住对方右手之命门,厉声道,

“竖子!原来你并非秦国之士卒,而是秦将!此番赵葱前来代郡杀我,必是你秦国对我王所施之离间计,否则,你又岂会恰好带着商队前来接近我?哼,秦王先以计令我王派人杀我,再命你赶来代郡来救我,是想以恩人自居?他倒是煞费苦心,颇看得起我李牧!可惜啊,我李牧一生行事光明磊落,最恨蝇营狗苟算计之徒!”

“你秦国号称中原第一强国,却不敢与我在战场上一决高下,只敢暗地里施行这等阴谋诡计,着实令人不齿...”

身为立誓要守护赵国百姓的将领,他自是半分不喜秦国。

说到这里,他手上加了几l分力度,喝道,“马上命御者停车!本将今日便是死在赵国,亦绝不会踏上你秦国

之土半步!”

也难怪他会骤然生疑,这时代,非但读书识字是贵族专有的权力,便是武术亦只有贵族子弟才习得起——莫说授业师傅昂贵的束脩,便是一把青铜或铁制刀剑,也动辄要数十斤黄金,穷人如何能买得起?

而列国军队之士卒,多是被朝廷征召的穷苦庶民,又何来钱粮长期习武?

再以他知晓的秦国军爵之事而言,原本是人人皆要为功业而上战场的,但豪强贵族们多会选择捐粮千石,来为子孙换个爵位,再设法以其他途径立功——即便偶有这等富家子弟充当秦卒,他们向来自持身份,又岂会在代郡亲自下河渠挖淤泥?是以,他迅速判断出对方乃是秦将。

若今日之事乃是秦国离间计,他只会愈发厌恶秦国,绝不会跟着此人前往秦国效力!

但李牧未料到对方亦是当世名将,加之自己眼下终究被赵葱带来的精卫伤了一臂,力气有些不及往日。

下一瞬,方才还一言不发的李信,便飞身一跃使了个巧劲,反客为主将他的右手压住。

李牧奋力用左手去反击挣扎着,正要怒吼一声“士可杀不可辱”,却见对方硬朗的面庞上浮起无奈之色,率先开口道,

“叔父,事情并非如你所想那般,我王并未插手赵葱之事,亦未施甚离间计,此事稍后我会向你解释...你左臂之刀伤力道极深,险些便伤到了骨头,切莫再用力...”

李牧闻言猛地停下挣扎,死死盯着对方的眉眼看,面色却愈发愤然起来,你竟是李信?!”

他先前判断此人为庶民,亦是因对方自称名为“信”,并无姓氏,在秦国,确有许多这样有名无姓之庶民。

而李信,乃是大名鼎鼎的陇西郡守之子,更是列国颇为忌惮的年轻一代秦将。

好哇,怪不得先前于道旁初见之时,便觉得此人莫名有几l分熟悉,心生亲近之感,原来,这小子眉眼有两分肖似我!

李信指着他左手麻布上,新渗出殷红一片血,急切道,“是也,叔父,侄儿l正是李信!你莫要再动了,看,这臂上又流血了,须得快些止住...”

说着,便伸出另一手去捉他的手臂,李牧将左手一挥,躲过了对方的捉拿,边盘算着何时跳车逃走胜算最大,边沉声道,

“莫要喊我叔父!你我两支各事其主,手握数十万大军,本该此生避嫌,秦王此番竟命你乔装前来,岂非想借机令我王误会?这等诡计,不是离间计又是甚?...罢了,看在你我未出五服的份上,我今日不杀你,还不速让马车停下!”

李信却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可惜叔父如今一臂负伤,倒未必杀得了李信,不如让我先替你包扎好?”

“再有,以叔父行军之智谋自当能想到,代郡距邯郸数百里,便是快马行走一趟亦需数日之遥,若我前来是为离间计,岂有前脚刚到代郡没两日,亦未对外散播我之秦将身份,这离间计便骤然成了的?而方才赵葱念的诏书上,并无半字提及我李信之名,赵王要杀叔父的

罪名,是‘与秦将桓猗往来’,可见,要置你于死地的并非我秦人,而是赵国朝堂之人啊...”

虽然,王上此番确实是派他来行离间计的,但这计谋还未来得及使出去,赵王便要自毁栋梁,李信又岂会让秦国在李牧心中,担下这以计谋人之名声?

总归,无论李牧怎么想,他皆会一口咬死不承认——没做便是没做,今日他乃是清清白白以局外人之身份,搭救李牧于性命攸关之际,问心无愧。

李牧听了这话,今日接连被意外刺激得有些糊涂的大脑,顿时渐渐清明了起来。

是啊,虽然李信带五百秦卒乔装为商贩来接近我,为的必是施行这离间之计,但眼下,赵葱夺他兵权、他我侍卫、要他的命,口口声声说的,皆是他与桓猗有勾结...

他蹙起眉头细细回想着,莫说私底下与桓猗有何往来,实则自从秦国上回佯装攻邯郸实则灭魏之时,桓猗不顾名声猝然收兵撤跑后,自己便从未再见过此人...

此番朝中进献谗言之人,必是郭开那奸贼,但王上又是凭借何种证物,信了这子虚乌有之言?

这时,他脑中忽然白光一闪,猛地想起一年多前那场宜安之战,桓猗退兵时给他写了一封密信!

当日他给司马尚看过后,便将其带回邯郸本想进宫时呈给君王,对方却劝他,以君王之昏聩与郭开之卑鄙,若将此事如实禀告,反会为自己惹来一身腥臊,不如严守口风半句不泄露,是以,他当日便吩咐心腹近卫烧掉那信...

想到前些日子那名突然失踪的近卫,他的眼神渐渐冷冽起来,原来,对方是带着那未烧之密信攀上高枝了。

思及此,李牧瞥了瞥臂上被汩汩鲜血染红的麻布,长长叹了一声,

“纵便如此,你此番前来亦心怀不轨,莫再与我套近乎白费功夫,我绝不会为不以阳谋谋国、而擅以阴谋谋国的秦王效力!当年,若非你秦国昭襄王先是命人买通韩将冯亭,假意献上党嫁祸我赵国,再顺势发起长平一战,又在战事中施以离间之计,让老将廉颇被临阵撤下,赵国何至于一败涂地到十室九空之境况?我李牧此生只会抗秦,绝不会降秦...”

李信闻言登时也收起了笑容,一脸肃色道,

“叔父既然对我秦国恨之入骨,自可找出种种说辞,将列国常见的尔虞我诈之计,独独推在我家王上一人身上,仿似只有秦国如此不堪..你却假作看不见,我秦国历代之君,一不似赵襄子那般冷心绝情,以谋杀亲姊夫谋国,二不似赵惠文王那般见利忘义,以横插秦韩之盟约谋国...叔父自然更看不见,兵不厌诈乃列国惯行之招,无论是离间计还是美人计,数百年来哪个诸侯没用过?偏生我秦君一用,便成了擅长阴谋诡计之小人?”

说到这里,他直视李牧的目光,也随着声音而陡然锐利起来,

“非也!至少,我秦国之君光明磊落,从不以暗杀下毒之卑鄙手段前去谋害列国之君,反倒是燕国与你赵国君王,却派人前去咸阳刺杀我王,比起赵王这卑鄙无耻之

阴谋,这美人计与离间计,分明是堂堂正正的阳谋!若君王不近美色,国家又哪会被美人蛊惑而亡?若君王不近奸臣,忠臣又哪会被流言中伤而死?叔父,你愿誓死效忠的,便是这样一位卑鄙、好色、宠奸的昏君么?”

李牧看着对方盛满愤怒的双眸,有心想反驳,一时却不知该从何说起,活了二十多年的他,竟头一回因旁人的话而迷茫起来。

他愿誓死效忠赵王吗?不,这任赵王究竟有多昏庸,赵国无人比他看得更清楚,前些日子,在他听闻赵王竟命人前去刺杀秦王、偷盗小公子之事后,便时常于半夜噩梦中惊醒——

他担忧的,正是这愈发癫狂的昏君,哪一日会突然派人来夺了他的兵权,从此,北地百姓将再次陷入匈奴人无尽的劫掠之中。

他愿以死守护的,是赵国百姓。

说起来,他生来已晚,自是无缘亲身参与那场让赵国元气大伤的长平之战,但在父辈的谆谆教诲下,在举国之人对秦人的仇恨下,他在年纪很小时便已明白,秦国,乃是与赵国有血海深仇之国。

待他长大从军之时,秦国早依从范雎的“远交近战”之计,将战略目标从赵国改为魏国,他倒也能在数年间安心驻扎北地,只想着有朝一日领赵国骑兵踏平阴山以北,一举灭了匈奴,如此赵国便能再次崛起,与秦国一决高下。

哪知,当今秦王除掉吕不韦而手握大权后,竟再次将战略调整为攻赵,在朝中哗然大惊之时,他更是数番奉命抵抗秦军之进犯,如何可能对秦国产生分毫好感?

如此心境之下,他自然从未心平气和地承认过,也因对赵国之忠诚,从未敢往这角度深想过——

这五百年来乱世之中,先是各地诸侯纷纷自立为王,后来数百个小国逐一被大国吞并,再后来强国又吞下大国,很快这天下间,除却少数甘为藩属之小国,便只剩下几l个强盛大国。

而山东六国之城池土地,又是从何得来的?不也是在波云诡谲的大争之世中,用尽阴谋阳谋,从小国弱国手中夺来的吗?

便是他愿流干最后一滴血守护的赵国,亦是与韩魏合力瓜分晋国而来的,而他视为第二故土的代郡,更是赵襄子设局谋杀代王得来的...

如此一来,秦国妄图吞并天下之狼子野心,岂非也正列国妄图吞并天下之狼子野心?

只不过当今这百年里,列国因昏君辈出,而从当日的大国强国,沦落到被他们灭掉的小国弱国之境地罢了。

非但如此,李信有句话还让他生出几l分冷汗——纵便变法后的强秦君王,在攻打列国时是如何肆意跋扈,他们却从未派过人,做出谋杀列国君王之苟且行径,而赵王派魏无知刺杀秦王一事,如今却是天下皆知!

若这般细算起来,究竟是哪一国更坦荡,又是哪一国更卑劣?

想到这里,李牧心头的迷惘却有增无减,他无意识地握紧了右手拳头,不,此乃李信诱敌之计,绝不能再顺着他的话想下去...

他勉强对李信淡淡笑了笑,站起身

道,“无论怎样,君不仁自有天谴之,我身为赵臣,却不该再与你这秦将再有任何纠葛...待行至城外,你借我辆马车...”

李信见他这般言辞松动,已绝口不再提秦国如何卑鄙阴谋之言,便知晓自己方才之言触动了对方,既然离替王上收拢李牧又近了一步,他岂会半途而废?

遂上前一把拉住对方道,叔父,你要带着他们回去送死?还是要去邯郸找那昏君解释?你所说的天谴,便是代郡那数十万困于洪灾之民吗?你可看清了,马上要死于今岁饥荒的,不是赵国昏君,也不是郭开奸贼,而是你一心想守护的赵国之民啊...”

李牧猛地扭头看他,怆声道,“我此去邯郸,正是为救他们,以赵葱之性绝不会善待百姓,我此番要亲自将代郡灾情告知我王,毕竟此地数十万条人命,皆是我王之民...届时,若我一人之死能平息王上之怒火,能为他们换来些粮食,死亦足矣!”

李信急忙劝道,“叔父,你怎的这般糊涂啊,你眼下并非赵臣了!赵王既罔顾事实要杀你,即使你真去了邯郸,他又怎会听你陈情?届时,他定会将你斩杀当场!再者,他若真在意百姓,何不派人快快拨付钱粮前去修河治灾?你若死了,不管赵葱还是赵王,定是不会管他们死活的,届时,这数十万代郡之民,全活不过这个冬日...”

李牧缓缓闭上了眼睛,是啊,若君王果真要赈灾,代郡再远,连赵葱都带人赶来了,他数道急奏催促之下,朝廷的钱粮怎会迟迟未到?

若他仍是代郡郡守,自能暗中想些法子救助百姓,可眼下...

正在他万念俱灰之际,却听李信扬声道,“但我秦王却能救他们!”

李牧倏地睁开利刃一般锐利的眼睛,“秦王?”

李信顺势扶着他重新坐下,将他左臂渗血的未成品麻布解开,见对方不再挣扎,便重新扯了一截新的来为他包扎,边扎边道,“叔父莫非不知,当日韩国南郡假守宁腾降秦是何故?”

李牧迟疑一瞬,开口道,“听闻,乃是韩王以熟菽豆下发粮种,宁腾为救南郡之民,便与蒙武约定,以得秦国数十万石粮种而降?”

李信脸上漾起了自豪的笑容,“非也,早在蒙武带兵前去之前,我王便力压群臣之反对,对写信来求助的宁腾许下此承诺,再者,非但南郡所发之粮种为熟菽,实则整个韩国各郡之粮种皆为熟菽,是以,在韩国投降后,我王命人运去数百万石粮种救助当地百姓春耕...”

李牧听着这话面露诧异,眼中锐色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涌起的希望之色。

他认真看着对方的面色,试图从中找出一丝半毫说谎的痕迹,谨慎确认道,“秦王竟如此顾惜韩国之民?可我当日听闻邯郸传来消息,却称秦国只给了南郡一地之粮种...”

李信边飞快按压伤口止血,将布条裹上去,边冷哼一声,“邯郸传来的消息?那叔父可曾知晓,韩王又是从哪里得来的熟菽种?”

李牧摇首,当日他并不在邯郸,而北地远离中原

,许多与列国相关的八卦消息都传不过来——作为忠臣,他自不屑学郭开那般四处安插耳目。

李信抬首看着他,一字一句道,“赵王,是赵王以高产之种为幌换给韩王的!叔父若不信,届时可到咸阳一观,当日我秦国纲成君使赵之际,亦便得到赵王盛情赠送的数车熟菽...如此君王,叔父若想指望他救代郡之民,恐怕难于登天...”

话音未落,对方左手已微微颤抖起来。

李牧伸出右手按住因极致的愤怒而骤跳如鼓的胸膛,眼底已燃起一片怒火——韩国地贫,全境八成之地皆种满耐贫的菽豆,若以熟菽种哄骗韩国百姓种下,待秋收之时,韩国举国将陷入饥荒之中,赵国便可顺势吞并这弱小邻国,倒也是能坐收渔翁之利。

但这计谋,远比离间计美人计更卑鄙阴险数百倍!

百年间,诸侯皆遵循战事不殃及平民之周礼,而赵王此举,虽可省赵国之兵力,却让上百万韩国百姓面临饥荒之绝境,那可是上百万条活生生的命呐...

他本不愿相信此事的,可理智却迅速让他信了——

若硬要说是秦国的手笔,却全然不可能,一则,他曾听司马尚提起过,韩王畏秦如虎,身为藩臣却连秦王赏赐的物品皆不敢近身,全拿去赏了大臣,如此之下,韩王岂会收下秦国所赠之菽种?

二则,前些年韩赵夺城之际,他与守将宁腾交过手,此人心思缜密而睚眦必报,绝非等闲之辈,此事若真是秦国所为,他岂会向秦王求援?

倒是当日,列国因灾星而结盟之际,韩赵两国往来十分密切,而这计谋,亦处处透着郭开那等无耻之徒的影子...

这一刻,他终于亲自打碎一切早就该破灭的幻想如此视庶民之命为草芥之君,确乎是绝不会在意代郡百姓死活的,可自身难保的他,亦是救不了数十万百姓的...

思及此,李牧一把抓住李信的手臂,沉声道,“若我此番随你前往咸阳,秦王当真会助代郡百姓度过数月粮食之青黄不接?还会拨钱粮为他们修筑新河渠堤坝?”

李信暗暗掩下眸中喜色,胸有成竹道,“这是自然,请叔父大可放心!只要代郡成为我秦国之土地,我王绝不会亏待代郡百姓...”

李牧这才松了口气放开他,又紧锁眉头道,“但我妻儿l老小皆在邯郸,赵王虽一时半刻不会动他们,但有郭开那狗贼在侧,加之我逃跑之事若传回邯郸,恐怕...”

李信忙高兴道,“叔父勿要担忧,待我等快马行至太原郡,我便命人快马回宫,求王上先设法救出他们!”

李牧撩开车窗,看着满地的泥泞与匍匐的牧草,忧心忡忡叹道,“这恐是极难的啊...”

只盼着赵王与群臣,能记着他祖上为王族立下之大功,多拖延些时日!

...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咸阳宫里的明赫,早在李信接到李牧上路之时,便通过李信当日触摸火鸟无人机碎片传导回去的信号获知了此事。

当他假借“老

神仙”之口,将此事告诉嬴政后,睿智的年轻秦国君王,已第一时间命蒙恬亲自前去设法救人。

是以,在李信趁着追兵未至带着李牧逃离赵国之际,蒙恬也带着数十车奢美礼物赶往了邯郸。

按嬴政的计划,说是救人,不如说是买”人,事从权急,他许诺蒙恬可随便赵国开价,反正秦国很快便能抢回来的。

他打算利用秦国因神力而提前获得的信息差,让赵王以为他此番“买”下李牧族中众人,是打算公然以他们为把柄来威胁李牧入秦。

自然,若赵国大将李牧还活着,赵王是绝不会答应此事的,偏偏眼下,他定会估摸着,赵葱既已将李牧杀死,这李氏众人纵便落到秦国手中,亦不过是废子数枚,对秦国毫无用处,却能为赵国换来许多好处——代郡离邯郸远比咸阳前去更远,在蒙恬快马抵达邯郸之时,赵王并不知晓李牧已逃出生天。

在他眼中,反倒是秦国如今,绝不可能知晓他要杀李牧一事。

果然,待蒙恬带人日夜兼程赶往邯郸求见后,赵王听完,脸都笑成了一朵花,好不容易得到宰秦国的机会,岂会不加倍珍惜?他根本无心过问秦国此举意欲何为,反正秦国连空口讨城这等不要脸之事都做得出,更何况堂而皇之来要李牧之家人?想来此番定是想笼络李牧归秦,去地府笼络吧!

他先是迫不及待列举了一堆李氏对赵国何等重要之事,继而话锋一转,“秦王如此盛情相邀,寡人着实不忍心拂他之意...若秦国愿以九座城池来换,寡人便可即刻下诏,命李氏阖族随尔等迁去秦国,好与陇西郡守一家团聚...”

看看,寡人多贴心,连理由都主动为秦国找好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