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传世词来1首

少有的,易昕用了一天的时间才看完了《商淑传》,看完之后回味良久,原荣作为大学宗文系教授、中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确实有其厚重的实力,他的语言生动而感人,人物鲜明活泼,文章优美且韵味十足。

易昕发现,商淑与另一世界的李清照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生活境遇都是半生阳光半生冷,都因家国巨变改写人生,一是诗国皇后,一是词国皇后。商淑的诗,构思精妙,调婉多巧、细腻神秀,能把身边的寻常事物写得曲折动人。

商淑与元德甫婚后琴瑟和谐,幸福欢乐,两人都喜欢金石之学,常节衣缩食买回他们喜欢的碑文。一年后,元德甫进入仕途,但好景不长,商淑父亲商元让因党争受冲击而被罢官,商淑也受牵连不得不随父回原籍,夫妻分离。三年后,齐国君大赦天下,夫妻团聚。又三年后,元德甫父亲元勤礼被诬陷入狱,后病卒。夫妻二人只好回原籍生活。在原籍生活的十年中,两人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撰写。

十年后,元德甫被齐君起复,知林州,五年后,又知陈州。两年后,因燕攻陈州,元德甫不战而逃被罢官,不久病亡,商淑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商淑晚年寄居天府西康浣花溪旁,年68岁而逝。

读完《商淑传》,易昕有些明白原荣为什么对《浣花洗剑录》这么喜欢了,他的书中也出现了“浣花”一词,这只能说是缘分吧。

易昕沉默片刻,然后在纸上写下了李清照的词《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又在下面写了注:

“喜获原荣教授赠送《商淑传》一书,读至商淑婚后因党争与夫离别,写《牡丹》一诗向丈夫表达深情思念部分,心中亦伤感不已。反复诵读《牡丹》,只觉唇齿留香,偶有所感,遂写下《一剪梅》一词,以寄心意。”

写完之后,易昕又专门拿出一张纸,将《一剪梅》谱上曲,然后放进课桌内,他准备找时间试着编一下曲,在下次学校组织活动时进行表演,更何况,这首歌还可以卖给公司。

还没等正式上课呢,李华老师就找到易昕,通知他在周日下午2点,也就是明天,到市体育馆进行测试,而且春季集训快要开始了,要做好准备。

易昕也很期待,春节期间突破至气合圆满,感觉到身体也受到了强化,力量和敏捷度都有所提升,他判断,自己100米成绩离10秒大关已经不远,他有信心,明年下半年,如果能参加亚运会,将成绩跑进10秒以内不是问题。

虽然脑海中存在着许许多多文学作品,但易昕更看重的东西只有两个,一是身体素质,这是他自己的东西,不是别人给的;二是他的记忆力和计算能力,虽然是因为奇遇的原因得到,可以归结为运气,但奇遇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奇遇之后就变成了他自己固有的能力,那就是他的。

“易昕,过了一个春节,成绩下降不少吧?”

周日下午1:30,靳教练见到易昕就问,他的判断是常理,关键是下降多少,要用多长时间把成绩再提高到原有水平。

“靳教练,小瞧人不是?为什么就不能是提高成绩呢?”易昕立即抗议,要知道,他春节期间也没有放松训练强度。

“呵,看来信心挺足哇,别是吹牛吧?”

“是不是吹牛,咱检验一下不就知道了!”易昕已经迫不及待。

“好。你热身结束了吧?那咱们就开始。”靳教练一锤定音。

如果刚才靳教练还觉得易昕是吹牛的话,等第一次测试成绩出来之后,他心里就乐开了花儿,秒,比城运会时的成绩提高了秒,太难得了。

一种幸福感充斥着靳教练的心,易昕的年纪还小,远没有到他的成绩顶峰,等易昕再大两岁,破10秒大关的可能性非常大,到时,自己将是亚洲第一个训练出破10秒大关运动员的教练,名留体育史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接下来的测试,靳、舒两位教练完全放心了,易昕百米最好成绩是秒,5000米成绩为13分01秒15。

这两个成绩,都是亚洲田径锦标赛从未有过的成绩。

靳教练详细询问了易昕春节期间自我训练的情况后,对易昕更看重了,这次看重的是他的品质。

按照往年的经验,专业运动员在春节过后,成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退步。

可以说,有不少惊才绝艳的专业运动员就是因为自我管理欠缺而一事无成,这个数字已经数不清了,而现在易昕拥有了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自律。

舒教练决定,将李华正式确定为自己的助理教练,由他负责易昕在校期间的日常训练,自己负责集训期间的训练。

对于李华老师来说,这个决定不仅是多了一份工资,还在于为他打开了上升的职业通道。

靳教练通知易昕,从3月5日开始至5月5日,市田径队将进行集训,地点还是在体育馆,让他做好准备。

两位教练开始规划易昕的职业运动生涯,首先被锁定的国际比赛,是今年11月份在印度举办的亚洲田径锦标赛,所以回去之后,两位教练就将易昕的成绩上报省体委,然后由省体委上行文至国家体委,申请易昕参加亚锦赛的集训。

当然,这些工作易昕不知道,也不必知道,他只需要认真训练就行。

回到学校,易昕找到章老师,将自己将要参加集训的事情告知,以后参与班级管理的时间越来越少,希望能将班长职务辞掉,章老师没有立即答复,答应他会考虑。

来到教室,原丹婷正在看书,易昕《一剪梅》递给她,她疑惑的看了一眼易昕,然后低头看起了手中的纸。

只一眼,她的美眸就瞪圆了,双手捧纸口中默默念着,等她抬起头看向易昕的时候,两眼已经有着晶莹的泪花。

原丹婷属于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生,气质绝佳,举止得体,古文功底非常深厚,感情充沛,读完这首词,她就陷入了词中营造的意境中不能自拔,自从他父亲写出《商淑传》,这本书她可是看过不下5遍,对内容熟悉得很。

“易昕,我想把这首词拿回去让我爸爸看看,可以吗?”

“当然可以,我给你看就是想让你把它交给你爸爸,请他批评指正。”

“好。我现在就回去。”

看到打开房门进屋的女儿,师依涵很奇怪,就问道:“丹婷,你怎么又回来了?有什么事吗?”

“妈,我爸呢?”原丹婷没有回答她的话,而是来了句反问。

“你爸在书房呢。”

她话音刚落,就见女儿急匆匆地向书房走去,她很奇怪,这丫头不会是真有什么事儿吧?于是就跟了上去。

原荣坐在书桌前正编写着教案,现在的大学,很多课本都是由老师们自己编写。尤其是刚恢复高考那会儿,没有课本,老师们只能自编讲义、油印教材,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课本基本已经得到解决,但负责任的老师还在不断对课本进行完善。

看到推门进来的女儿,原荣一皱眉头,这种情况可从来没有过,估计有事情,就问道:“丫头,什么事儿呀让你这么急?”

“爸,易昕看了你写的《商淑传》,然后写了一首词,他让我拿回来请你批评指正。”

“哦?我来看看。”原荣接过文件夹,打开,注目观看,师依涵也跟着凑了过去。

“嗯?”

本来还靠着太师椅把手的原荣刚看了一句,立刻坐直了身体,急切的看了下去。

看完之后,原荣和师依涵的眼睛还是没有离开文件夹,他们紧紧的盯着那张纸,看了一遍又一遍,足足过了三分钟,原荣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然后一声长叹:

“这样的词,一辈子有一首足矣。”

他没有问,从词注中已经知道,这是易昕看了《商淑传》后,代入商淑的身份写的词,可以说把相思、别愁写尽了。

思虑良久,他对原丹婷说:“丫头呀,我准备把这首词编入我们学校的教材,你帮我征求一下他的意见,问他同不同意。有消息你就打电话回来告诉我。”

“好,我知道了。”原丹婷回答一声回校了。

看着女儿离开,原荣对师依涵说:“我简直无法相信,易昕这孩子怎么会写出这么经典的词。”

说完,他摇了摇头,尽力把质疑的想法从脑中驱除。

“我也无法相信,可这就是事实。这孩子已经不能用天才来形容了。”

师依涵只能这么解释,她的文学造诣也很高,当然知道这首词展现出来的水平,也最能明白原荣说的那句“这样的词,一辈子有一首足矣”的意思,这是能让一个人名留千古的代表作。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