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赶集

“还真是长见识了,如果不来,我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于悦惊叹道。

等易昕带的麦秸烧完,知了已经捉了大半个蛇皮袋,里面的知了都是活的,公知了依然不知疲倦、不知危险的鸣叫着,声音很响。

易昕拎着蛇皮袋,众人边用手电筒照爬叉,边往村庄的方向走。

回到家里,易昕就开始收拾知了,将它们的翅膀剪下来放进一个放满清水的盆里,清洗干净后,再换水并放上盐,再放进一些八角、花椒等东西腌起来,要腌一晚上。

第二天,易昕起床后,先将饭做好又将知了捞出来控水晾干,接着烧起小火,在锅中倒入一些油,烧至五成热后倒入一部分知了,进行翻炒,让每只知了都裹上一层油,感觉熟了之后,将知了盛到一个大盆里,又洒上盐。

现在的农村一般不吃细盐,全是海盐,都是一块儿一块儿的。

每次,在家里买盐之后,易昕都会将海盐块儿拿出来,在蒜臼里捣碎,再用擀面杖在案板上将盐碾细,这种盐洒在知了上,和细盐差别不大,不会超量过咸。

知了太多了,用油煎了好几次才算做完,家里的两个瓷盆已经装满了。

不过,经过油煎的知了放上四五天都不会变质。

一年之前,易昕家里每年有一半的时间都没有炒菜的油,菜都是煮的。

自从易昕到玉京上学后,家里的条件变化很大,吃的上面更明显,家里时常有荤菜,至于炒菜的油就没有再断过。

可是,今天将这些知了全部煎完,家里的油也见底了。

不过,也不担心,按照易昕本来的安排,今天要去赶集,正好再买些肥肉炼油,油渣还可以做菜,一举两得。

易昕端着知了往干娘家送,又去问钟意需要买什么东西,他赶集的时候一块儿带回来,钟意想了想,让带些盐回来。

这两天里,钟意也和祖敏之她们混熟了,尤其是晚上,齐瑛、沐荷、于悦睡一个蚊帐,钟意、祖敏之、代玉宁睡一个蚊帐,现在她们几乎无话不谈,亲如姐妹。

六个人,骑了四辆自行车,易昕带着代玉宁,沐荷带着于悦,祖敏之、齐瑛各骑一辆。

今天是阴天,天气不热,挺舒服的,易昕看了看天上,感觉今天下午可能要下雨。

集市就在祥元村。

到了祥元村,就不能不到慕妍家里,更何况易昕还准备了爬叉和知了,这东西虽然到处都有,但慕妍家肯定没人去捉。

“慕叔、慕婶儿,我又来啦。”易昕敲开慕妍家的门,对慕立新说。

“小昕,来赶集呀?哎呀,你们快进来。”慕婶刚问了一句,看到后面还有人跟着,赶紧往院里让。

“婶儿,这是我在玉京的朋友,假期来玩的。”易昕介绍道,祖敏之她们也连忙问好。

“哎,快进来。妍妍,小昕来啦。”慕婶朝着屋里喊,慕妍应声出现在门口。

“哇,这姑娘漂亮呀!”沐荷惊叹道,她对自己的长相其实非常自信,可慕妍并不比她差。

“易昕哥,你来啦。这是你同学吗?”慕妍问。

“这是我在省运动队的队友,暑假来我家玩几天,后天,咱们一起回玉京。”易昕说。

“几位姐姐,赶紧进屋吧。”慕妍邀请道。

“慕叔,今年有没有捉爬叉吃?”易昕将装爬叉的袋子递给他,问道。

“这是爬叉?闻着就香。小昕,中午不许走,陪叔喝两杯,知道吗?”他解开袋子,捏起一个放嘴里吃着,味道确实不错,引得他酒虫犯了。

“好,中午陪叔喝两杯,你可别心疼酒。”易昕和他开玩笑。

“嗨,你小子,一段时间没见,口气见涨呀!行,咱俩今天比一比,看谁酒量大。”慕立新作为村支书,那可是久经酒精的考验。

“你这人,和孩子比酒量,可真有出息!小昕,别理他,他想喝酒都想几天了,你这一来,他可找到借口了。”慕婶儿说。

“哈哈,叔,你这可是把我当挡箭牌了,不行,今天罚你只能喝一瓶啤酒,我喝两瓶,让你眼馋。”易昕笑着说完,大家是哈哈大笑。

聊了一会儿天,易昕说:“叔儿、婶儿,我们先到集上买点儿东西。”

“好,你们去转转吧。我可和你说,不要买中午吃的菜,我来准备。”慕婶儿说。

“好。”

易昕说完,带着众人往集市走去,车子就放在慕妍家里。

在慕妍家吃过午饭,易昕看看天气,感觉快要下雨了,就和慕立新说:“叔,我感觉快要下雨了,要赶快回去,不然要受淋。”

慕立新也看看天,说:“好,我感觉也快要下了,就不留你们了。”

刚到家,雨就下起来了,沐荷很好奇,就问:“易昕,你怎么看出可能要下雨的?虽然天上有云,但我没感觉这么快下呀。”

“这是农村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从小没少听。你们来的那一天,傍晚天上有火烧云,昨天又特别热,太阳很毒,有句谚语是:晚上火烧云,明天晒死人;像今天这种天气,对应的谚语是:云彩往南水连连,云彩往北一阵黑,云彩往东一阵风,云彩往西披蓑衣;还有:初一下雨,半月没好天;燕子低飞要下雨,燕子钻天下满湾;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易昕解释道。

“哇,好厉害,可以当天气预报了。”于悦也说。

“确实,有时比天气预报还准呢。”易昕说。

雨下了将近一个小时,停后太阳又出来了,气温又有些上升,但已经不算炎热。

易昕说:“今天晚上的爬叉会比往日多,咱们这两天多抓一些,带到玉京去,让你们家里人也尝尝。”

“为什么今天的爬叉多?”代玉宁问。

“因为下雨后,爬叉在土里被水一泡,感觉不舒服,呼吸不畅就赶紧爬出来了。我从小时候就听大人这样说,下雨后的爬叉特别多。”

“你的童年太有意思了。”代玉宁感叹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