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掩星计划

会议的最后一天,只剩下几场小型会议还在低楼层举行。

“漠电”报告的规模只能容纳五十只呜,会址顶层的小房间里,呜们出示证件,通过一道道关卡。

从元不认识坐在前排的呜们,报告开始后,还有呜陆续走进房间。

报告的开头是冗长的陈词滥调,在长达五分钟的时间里,从元照着稿子念了一遍为“漠电”做出过贡献的单位,其中一半的单位未曾在从元的视线出现过。

“首先介绍一下旧多拉的工作,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漠星磁场模型,近年的工作着重放在模型大气层附近的磁场探测工作,补足了上一次报告的缺陷,0.8至1个半径内模型的确定为行星际预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元打开一份动画文件,没有使用传统的演示文稿,动画的左下角是制作成员。动画的初始时间是三年前,随着时间表以周为单位翻动,代表磁场的闭合线段如古树的根蔓盘起,一圈圈地野蛮生长。

从元在最后一刻暂停动画,指向投影的中心:“如果将所有数据放上去,会更加混乱,所以我们删去了部分重复的强度很低的磁场,留下的结果会很鲜明。”

动画再度播放,随即停止在最后一帧。

“上一次报告首次公布赤道处非偶极磁场的存在,在这一次报告上,我们给出了更近一步的结论,一个八极磁场,它的环向磁场就分布在地理北极,不过我们暂时无法将它与极地漩涡联系起来。”

从元指向投影的上端,在靠近一个标准大气压的高度上,匍匐着几根低垂的线段。

不合时宜的笑声在前排响起,吸引了众多注意力。从元认真地看了遍稿子,除保守外没有太大的问题,回想起漠林发来的信件,很多参与者并不是相关专业出身,他们只想知道漠星无线电被动探测的进展,那么问题就很明显了。

从元把目光移出稿纸,解释道:“之前解释过,因为纯数字展示存在问题,大脑难以完成对计算机而言轻而易举的正则化,为了直观了解磁场结构,我们必须舍去些无用的内容,

简单说,看不见不代表没有。”

介绍完三个尺度上的漠星磁场,报告进入了第二部分,对“漠电”第一阶段的总结,关于被动探测南半球地形的可行性分析。

旧多拉和乌台联合书写的报告追求的是严谨性,为让操作具有可重复性操作性,其中参杂了数百页的公式推演,附带两卷录入算法的磁带,而结论只有一段话,不到三百字,管理层能完全看懂的更只有一句话,根据上述分析,“漠电”项目可以进入第二阶段,建议提早准备,项目暂不具有普适性,需等待时机。

北极地面探测器收集的数据还在处理过程中,实际上,数据分析团队仍在研究深空探测器处理信号的算法的思路,早已进入第二阶段的“漠电”停滞在管理层认为最容易的步骤上。

部分在座参与者带着一个任务,在报告结束时要求从元到中漠的相关研究院做一次访问。

从元打开了第二份动画,十米辐射的锥面一次次扫过乌天,

“近半个世纪前,‘漠电’的想法就出现在一份普通的博士毕业论文上,我不知道那只呜现在在哪,但希望各位能给他一个参与漠电的机会,这句话参杂个体情感,请谅解。”从元微微低头。

“先讲各位想听到的结论,关于如何用正常强度的十米辐射探测南半球,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从理论上讲,针对南半球的被动探测具备绝对的可行性,系统噪声、星系噪声、南半球的表面温度都不会对天线噪声温度造成显著影响,理想环境下,置信度超过60%。”

“但我们的理想就像不去考虑漠星是个复杂的系统,这是理想情况下的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从元突然加重声音,“

投影上是竖直排列的方程,下方更小的字体是解释。

“放这个是为了做参考,事实的情况是,自相关值跟频率有关,或者说信号每部分的相干都会导致相关的变化,整个事情变得异常复杂,直到向会议主办方提交报告前,这个工作还在继续,我们可以稍微对比一下,最快速度翻页,大概十秒钟。”

一页页方程和解释在投影上闪烁,依稀能分辨每页的文字量,远远超过理想情况下的结果。

“其实还有很多参数没有考虑,所以目前借助单纯的十米辐射探测地形理论可行但实际不可行,相关研究要推迟到未来。”

从元把主要时间用在介绍了远星活动期间的十米辐射加强上,超过数个量级的通量密度能无视许多噪声。

参与者提出的问题数量没有漠林预测的多,从元提前两分钟结束报告,没有落下的地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