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话王允直颜犯王球邓盛邀张角进京

诗曰:

天无私覆兮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烛兮四时无私行。

故行起德兮万物遂长。

昔先王兮公天下,今昏君兮欲万物。

话说那路佛叫道:“吾父乃外朝官。”

左右牙吏对视一眼,具面面相窥,抓也不是,不抓也不是,则转头望向王球。

只见那王球一拍醒木,大声叫道:

“好贼子!”

“汝父乃买官之徒,吾羞于与之为伍。”

那王球脸色大变,一下子心中烧起火来。

他王球百般小心,万般奉承方才换得今太守之位,而那路佛之父,靠着朝廷买官,却得那万石之官。

自是心中不愤。

原本他为太原郡守,当地豪右分为太原王家与那太原路家,他两家均不愿得罪,但那路佛实是过分,嚣张跋扈。

竟在如此大庭广众之下,说出如此落他面皮之话,他王球怎能忍耐。

当即便拍板叫道:“左右还不上前拿下,莫不是不尊官命。”

那牙吏平日本就受路佛嚣张跋扈,虽然今日王球不再担互路佛,但两人也仅仅是走上前去,挨住路佛双臂,根本没有发力。

毕竟王球不怕路家报复,他二人只是衙门小吏,怎敢得罪。

那王球嘴角颤抖,眉头紧皱,大声叫道:

“压下牢去,日后在审。”

话音刚落,围观在边上的群众,大声拍手叫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但其实他们根本不在意谁对谁错,他们只知道,有人被抓了,很快便要压入大牢,至于是好是坏,起因如何,他们却不在乎。

他们只想看个乐子。

冷血而又麻木。

那左右挨住路佛,便想要将他压下去,见状,路佛虽然心中不平,但也不敢在多说些什么。

却没想到那王允插话道:

“大人请慢,下官还有一事要言。”

王球脸色涨红,听到王允的话,方才转过头去,大口吸了两下,压住有些发痛的嗓子,咳了两下,方才开口说道:

“子师还有何事?”

那王允作楫行礼后,左手指着坐在高处的王球,右脚向外一撇,头微微转过,对在场看戏的人群大声叫道:

“大汉并州郡守王球贪婪无度,私收贿赂,助纣为虐,帮那路佛买官作恶。”

此话一出口,休说那在外看戏的群众,就是屋内牙吏,路佛,张角,王球,都被此话惊的呆住。

那王球手上拿在半空的醒木掉在桌上,震起道道灰尘,发出响声来。

府外群众神色各异,众生百态在此刻一览无余。

有人眉头紧皱,此言一出,转身即走,生怕沾染丝毫灾祸在身。

有人面色涨红,双手尽力拍着,口中大声喝“彩”

有人神情呆滞,面无表情,仅做看客。

整个太守府先是静了下来,如那天子将怒,百官消声。

接着是门外人群开始骚动,推推嚷嚷,有人欲跑,有人向前。

后世有人评此事:

学生问:亲亲相互从此绝,从此皆来下克上,王允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夫子何敬此等以下克上,叛主之徒?

夫子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故《鸿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以类比之,州郡,亦非一人之州郡也。

故吾不曾闻以下克上,叛主之徒,只闻圣人除一独夫也。

约莫片刻,那王球终于魂归本体,大脑开始运转。

脸色先是一白,身体向后躲闪,涌出虚汗来,不过片刻,脸色又变得涨红,左手想拿那醒木,却没有拿住,掉在桌上,见此,他也顾不得礼仪,连忙叫道:

“左右牙吏,将这群人赶出府外。”

那王球手指着门外民众,他本想大开府门,以彰自己治郡之公,却不想此时弄巧成拙,反误了自己。

那牙吏对付路佛踟蹰犹豫,不敢向前,如今到现在对付普通黎民,却是万般畅快,举起水火棍,便向众人砸去。

不消片刻,这一堆人便如鸟兽般驱散,仅留一小儿,扶着腿,匍匐向后退去,应是人挤,踩断了腿。

两个牙吏将他抬起,扔出了府外。

那路佛早已被解开,正悠然坐在椅子上,略有意味的看着王允,他也未想到此人如此大胆,竟敢说出这等离经叛道之话。

王球用袖子偷抹了一把汗,随后微微一想,便开口说道:“王允,你贪名求财,路补吏检举你收取贿赂。”

“路补吏,可有此事?”

那路佛闻言,脸部抽动,强忍着笑意,双膝跪地,低下头来,说道:

“此事体莫,须有。”

那王球满意的点了点头,醒木一拍,开口叫道:“左右前去王允家中,寻这贼徒收贿之财在何处。”

说着,向两边使了个眼色。

“至于此徒......”

王球有些犹豫,又看了一眼张角,随后说道:“先停职查办,待此事弄清,在做处置。”

常言道:要把房上草,需看房下人。

王允与张角一同前来,可能有些许情谊。

张角名声在外,已传遍冀州附近几州,况且被今天子青睐,怕时要不了多时便要被请去京城。

更不要说他在自己眼前亲自施展的道术救人,传言道,张角能使鬼神,此番若是惹恼与他,怕是有万般方法折磨他。

但此番王允已然不是落他面皮之事了,实乃毁他官途,以铸自己清廉之名。

故王球决定小惩一番,留个记性。

话说那王球决定先惩戒王允几日,敲打一番,张角见状,刚要开口劝道,便听见府外传来一道声响:

“王太守还请慢。”

此言一出,众人皆向外看去,来人虎步雄风,身穿一身土黄色常服,身后跟着两个下人,不消几步,便从府外走到了堂前。

见此来人,那王球脸色大变,刷的站起身来,向得那人作楫行礼道:

“王球见过邓刺史。”

来人正是邓盛,乃并州刺史,曾听闻王允除赵津等事迹,便前来特此升官,调入自己麾下。

那邓盛随即回礼,叫道:“王太守这是何意,怎可如此对待贤良之士?”

王球弯着腰,双手团在了一起,开口说道:“非下官之责,乃那补吏路佛言王子师私收贿赂。”

邓盛摆了摆手,有些不耐烦的叫道:“王太守莫要受小人挑拨,子师乃贤良之士,我前来正是要将其迁入我之麾下。”

王球连忙回道:“自是自是,实乃下官受人之欺,不知人也。”

后世有人评之;

学生问:王允,乃天下名士,秉公为官传天下,莫不是如那孔融、王泰之徒,善造虚名,无德无才之辈?

夫子曰:噫!圣人言:善人见万物皆善,恶人见万物皆恶。

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名加身,不可传与天下也。

故强令可为小,不可为大也,得其名者,必有其理。

吾徒,真小人也。

邓盛转身看去,便看见了坐在一旁的张角,开口笑道:

“可是张君?”

张角回道:“邓公知我,实乃角之幸事。”

邓盛笑道:“张君莫要自贬,今圣上闻名,天下何人不知。”

“不知张君可否进京面圣?”

正是:王允当面颜王球,引得邓盛令眼瞧。

毕竟张角该如何回应邓盛,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