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盖学堂

“也没买什么,就是买了点孩子上学要用的纸和笔,还有菜和肉,另外还带了糖人回来。”

杨晚晴把自己出去买的东西都说了一遍。

黎渊听着这些点头。

“苏大哥跟我去算账,我把钱给大伙分下去。”

苏熹是中了榜的才子,算账这种小事对他来说当然不在话下。

他拿上纸笔跟着杨晚晴的脚步出门。

杨晚晴直接在自家门口不远处支了一个小桌子,让人去喊了大家伙过来领钱。

“这次的木耳一共卖出去了一百七十斤,价格还是上次的价格,十五文一斤,我每斤抽成两文,剩下的大伙平分。”

桌子上摆着两吊钱,散着的还有两百多枚。

根据人头数计算以后,苏熹点钱分给大家。

“杨妹子,下次再卖木耳得什么时候啊?”

村民们都非常愿意参与这种事情,出力了以后就能得到工钱,而且这个价格去外面都很难找到。

“这件事我还不确定,山洞里的木耳大约再有十多天可以采,至于我在家里研究的这些,可能要多等一段时间了。”

她种植的木耳才刚刚下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长出来。

毕竟这件事情她也是第一次做,也不敢打包票。

“那行,下次杨妹子你叫我们就可以了。”

大家现在一个个的都对这件事情上了心,只不过那些心有不平的人对于这件事情是怎么看怎么都不顺眼。

“哼,要我说,杨晚晴那就是用人为亲,什么事情都可这他们家人来,你看看那老张婆子家的那些儿子都去了,你们家里的儿子一个都没去,还说什么是让大家一起赚钱,胡说八道。”

吴寡妇这个时候看不过去那么多人都有钱拿,又站在村头挑拨。

正听着她说话的老太太,觉得好像也是那么回事。

杨晚晴在家门口就听见有人来跟她说这件事。

“弟妹,那吴寡妇又站在村口胡说八道了,说你根本就不是领大家赚钱,根本就是胳膊肘往内拐。”

杨晚晴听见这些话以后翻了一个白眼,“这些钱是我的,我想让谁赚就让谁赚,如果她嫉妒的话大可以来找我,我告诉告诉她什么叫做胳膊肘往内拐。”

说完,杨晚晴转身拿着账本和钱回家。

来通风报信的人听了这番话以后觉得十分解气,转过头又朝着村口回去。

不过一天时间,杨晚晴说的话就已经在村里传开。

有人听见这些话高兴有人听见这些话,不乐意高兴的自然是和她一起挣到钱的人,而那些不高兴的自然也就是眼红的人了。

杨晚晴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她每天要照看木耳,还要出自己的小医摊儿。

黎渊有些时候想帮她分担,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帮她照看木耳的时候,温度和湿度她总是不放心,药铺的事情自己又帮不上忙。

黎渊一度觉得是不是自己太没用了?他。人生中第一次有这种怀疑自我的想法。

黎安拿着小喷壶从大棚里走出来,“哥,水我已经喷过了,我看这几天好像出了一点小苗苗,是不是马上就可以出木耳了。”

第一次搞种植,黎安一个小孩子觉得这些事情很新奇。

“应该很快了。”

黎渊也不懂,只是坐在门口不知道在想什么。

黎安坐在他身边,“哥,你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

“你很想回去?”

黎渊觉得这种闲云野鹤的生活也不错,什么都不用想,只要生活就好了。

“我都要忘记父皇母妃长什么样子了,我想他们了。”

黎安小声说着,黎渊只是摸了摸他的头。

是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站在自己的这个角度来看了。

小安在宫中自小受宠,和父皇的感情很好,不像自己,父皇并不是很喜欢自己,所以在自己身上倾注的感情也比较少。

黎渊在这件事情上并不能和弟弟感同身受,但是他能理解一个小孩子渴望得到父母关爱的感觉。

“放心吧,早晚有一天我们会回去的。”

黎安是国家的小太子,不可能一辈子都和自己待在这里。

况且自己并没有到靖国做质子,战争早晚有一天还是要爆发的。

能维持到如今的情况已经很不容易了。

黎渊想起杨晚晴,不知道到时候她会和自己回去还是怎样。

眼看着天气渐渐变暖,杨晚晴算了时间现在正好是近三月。

她组织了木匠和其他的村民开始盖学堂。

以每天五十文为工资,有不少村民前来毛遂自荐。

“杨妹子,你看看这盖学堂可不是一件小事,多几个人也能早一点盖完嘛。”

不少人都想来这里挣工钱,不用出村子又能赚到钱,这种好事在他们平时可是得不到的。

“大哥,我要的是会手艺的工人,不管是木匠还是泥瓦匠,至少要有手艺在身上吧,要不然怎么快点盖完学堂呢,马上就要三月了,孩子们要上学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时间再磨蹭了。”

杨晚晴把这件事情说的十分中肯。

那男人听完以后也觉得有一些不好意思,他是村里面有名的懒汉,确实不太适合来干这种活。

“孙赖子,你就快回家吧,这要是等你来盖完这学堂,我们的孩子得猴年马月才能上学呀?”

有一旁看热闹的大婶不满孙赖子在这里磨蹭,“就是你平时什么样子大伙还不知道吗?要是等着你盖着学堂,恐怕我们这孩子一辈子都上不了学了。”

“行行行,我走就是了,你们一个个的嘴巴都厉害,我说不过你们。”

孙赖子听见大家都这么说,也没有多生气,反正早就习惯了,大家说的也的确都是事实。

木匠找来的朋友们,一个个都很麻利,再加上黎渊和村里几个能干的男丁,这学堂是一天比一天高了。

杨晚晴就在家门口不远处出摊儿,在里面干活的人要有哪个磕了碰了就到她这里来包扎,等到吃饭的时候,她还能早早回家做饭。

这简直是一举三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